刚收到一豆邮,说世博会期间的8月24-27日期间,荷兰馆将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受邀出席活动的作家包括赛斯·诺特博姆。此间还会安排毕飞宇和诺特博姆对话。毕飞宇是我很喜爱的一个作家,但未曾有机会见到,看上面的照片,觉得像青年冯小刚。
很可惜远隔千里,此次活动无缘参加,但愿读者中有朋友有机会前往。活动详情请看这里,或豆瓣的活动介绍。
我曾译过诺特博姆的《万灵节》。这是一部出色的“思想小说”,故事发生在柏林,但我对欧洲的认识,很多来自此书。书中讲述了一个记录片制作人的妻儿前往西班牙度假,遇飞机失事身亡,制作人接着住在柏林,常在这个城市漫步,后来遇到了一个历史系女博士,鬼使神差爱上她,跟着她一路跑到西班牙,差点把命送掉 —— 足见读博士的杀伤力之大。小说情节很简单,但是小说是对柏林墙倒塌的最好文学反思。书中也有对于GC主义、二战、恐怖主义这些大题目的反思,也有一群哲学家、摄影师、艺术经纪人、落魄俄罗斯艺术家在咖啡馆侃大山的描述。作者把文艺爱好者喜欢的各种话题,所处的各种场景,一锅煮了,做成一本小说。
如果大家去读此人小说的话,还会发现他的每部小说里都有个天主教修士,就好比希区柯克的每个电影里总有希区柯克本人露面一样。这是因为他从小在天主教寄宿学校,养父曾希望他长大后当个牧师。他牧师没当成,成了作家。
诺特博姆写小说和人不同的一个地方,是他不像福克纳、路遥这些作家那样,对于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安排有那么周密的规划。这可能和他擅长写游记有关。旅游总是走到哪里故事发生在哪里,你是预料都不会预料到的。他说他有时候开始一部小说的时候,脑子里只有一个句子:上校爱上了医生的妻子,接着慢慢把一本书写出来。
原来写小说这么容易,只要有一句话就可以开始。好,我来大家开个头,谁接着写去:毕业二十周年的聚会上,汪教授遇到了当年的校花...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