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I'm not a businessman, I'm a business, man
Let me handle my business, damn!"
-- Jay-Z
 
因稿费税率调整,友人问及美国情况。刚来美国,我把稿费当成royalties纳税。查汉英字典,稿酬是royalbies. 但后来发现,royalties 更多指油田、气田的抽成收入。也就是,假如我家后院发现了油田或者气场,而且这个气场足够大,我不会开采,租给石油公司,公司每年就给我royalties.
 
之所以“版税”译为royalties, 是因版税概念与油田气田租赁收入道理相似:如果你写出了一部巨著,没时间打理营销、销售之类破事,把版权卖给出版社,出版社赚钱,给你提成,就叫royalties,和出租土地开采石油获得分成逻辑上是一样的。后来我想,我的翻译写作,按照版税分成的不多,例如翻译之类,多千字80这样,我不明白是出版社欺负老实人,还是这些年真的没有变过?我们这行没有阴阳合同,只有活见鬼合同。这点可怜巴巴的收入,我想就别跟人油气大亨付款的地主一起,号称royalties了。我更希望家里后院有油田开采,无奈小区章程明文规定,不可私自开采石油,咯噔一下又把我实现财务自“油”的财路给断了。
咨询税务专家,他们说写作收入可作为生意来申报。我于是自己成了CEO. 申报中,除了报收入之外,也可扣除费用因素,包括电脑、打印,为了写作调研所需的差旅等。据说有精通税法的人,艺高人蛋(通“胆”字)大,连看电影、征订看片网站Netflix的钱都抵扣,因为伊说是写影评之需。
 
一部作品变成了铅字,我们说“发表”了,“出版”了,这是“文以载道”的游戏规则。美国写作奉行商业规则,写出一部作品,大家通常说:我卖掉了一篇小说,我这部戏找到买家了。(“I've sold a story.”) (“I've found a buyer for my play.”)。相应的,每年美国都出版写作市场名录,厚厚一大本,上面有各种杂志、报纸、出版社联系方法,如同商品的名录。
 
有朋友问创作系毕业的一个人:我知道你在写作,卖出去什么没有?(I know you've been writing. Have you sold anything? )
 
回答是:当然当然,家里电视和沙发都卖了。
 
比卖沙发更惨的是卖身。影片《日落大道》里的作家,最后落在了一过气女明星家里。作家当中,这是少数,大部分都得设法把自己的小说或其它作品卖掉。美国很少有作家被一个单位供养起来,都是写了东西,然后找出版社或者经纪人去找“买家”的。
普通作家靠写作很难养活自己的,所以很多成名前都有“正式工作”。华盛顿·欧文是律师;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和毛姆是医生。马克·吐温和麦尔维尔当过水手。杰克·伦敦淘过金。马修·阿诺德是学校督察。乔叟是外交家。威廉·福克纳成名以前,什么杂工都做过。他曾经在一发电厂当门卫,值夜班,趁值夜班的机会,他写下了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我弥留之际》。他还曾在邮电局上班,可是不称职,总是把顾客的杂志自己拿来看,不及时邮寄,最后他的邮件堆积成山,客户纷纷投诉,这位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大作家福克纳混不下去,在被邮局炒鱿鱼之前,他先下手为强,给邮局负责人修书一封:
 
As long as I live under the capitalistic system, I expect to have my life influenced by the demands of moneyed people. But I will be damned if I propose to be at the beck and call of every itinerant scoundrel who has two cents to invest in a postage stamp.
 
This, sir, is my resignation.
 
“只要还活在资本主义体制下,估计我这一辈子多少还要受制于有钱一族。不过,要是每个花两分钱买邮票的二流子都能对我颐指气使,那我不如见鬼去。
 
阁下,这就是我的辞呈。”
 
大意其实就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多年后,福克纳功成名就,本地邮局给他发行邮票、首日封等等,让人不胜感慨。论霸气和洒脱,福克纳即便在作家中间也是首屈一指的。
作家的“正式工作”,英文叫day jobs。和他们相比,中国作协的专职作家十分幸福。美国作家一般都必须亲自谋生。名堂大了,才可以申请“住校作家”(writer in residence)之类专门写作的机会。但僧多粥少,只有很少作家能享有。一般作家,即便写了七八本书,很可能还有一点微薄的稿费, 大部分收入为畅销作家所得,其收入是几十几百倍差距。“挨饿的艺术家”(starving artist)有些脸谱化,但也是现实。
 
我问过作家、诗人艾蒂·彭达维斯为什么收入少还写,她说:“文学是一奢侈,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的。”支撑她的是这样一种精神,当然,她的“正式工作”是大学教育系教授,所以才有这个底气。无独有偶,我当年翻译《地之国》的作者约瑟夫·奥尼尔,酷爱文学,笔耕不辍,职业是律师。说文学太宝贵美好,舍不得当职业。我生活中交往得比较多的作家理查德·特瑞特,写的是青少年题材作品,针对学生读者,他说业余也会应邀去图书馆、学校办些阅读活动,这能带来一些酬金,另外现场签售,也可以赚些钱,但永远不是人们想象地那么赚钱。
 
以正业养副业的下场不一定都好。作家洪峰去农村养猪。照理说白天出一身臭汗,就跟村上春树跑步似的,身体给大脑加油,说不定晚上的写作更好,就是写不好,好歹还出了一圈活猪。但遗憾的是,强龙斗不过地头蛇,地方上也不好混,他在云南被人殴打至昏迷。
 
现在已经有很多作家已经不在体制之内。海岩是商人,马原是老师。当然,王小波为摆脱了上班在时间和思想上的羁绊,当上了撰稿人,余华也是,但这样的情况终归稀少。多半作者还得谋份生计,除非像托尔斯泰那样衔玉而生。这种职业多元化的局面以后只会越来越普遍。一方面是作协的成员会走出去,另一方面“江湖”上的作者会越来越多地进入作家队伍。打理个公众号,会吸引眼球一点,也就号称作家了。写手中真正赚钱的,也就是这些人了。
而像我这样的寂寞写手,估计还是多数。电影《蒂凡尼的早餐》里,落魄作家无奈之下,被一有钱女人供养,在他终于卖掉一篇小说时,竟至高兴到支票在口袋里揣了几天没去兑。电影里有美女破窗而入的情形,但在而今现实中简直不大可能。文人最风光的时候,全都在《聊斋》里。如今他们活不了半集。根据蒲松龄原著,王生是一书生。古代狐仙和貌美的女鬼,都喜欢光顾落魄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年少发奋读书的一个原因。
 
新版电影《画皮》里,书生变成了帅哥武将。做个书生,鬼都不会上门了。
 
首发于《南方周末》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