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2018年4月26日)称,湖南省常德津市市纪委在4月21日“突击检查教育系统办公用房”后,发现部分领导办公室里有红枣、盆栽、香烟、咖啡、瓜子等物品,以及散文、小说、时事等“与工作无关的书籍。”
这种通报引起了读者的广泛质疑。质疑中我看到两个主要的声音,第一,被检查者是教育系统人员,对他们来说,散文、小说、时事书籍,怎么就和工作无关?我认同这种质疑,且希望这种检查反过来:应该要求教育系统的领导人员,每天读一些与工作无关的闲书,每年或者每季度,上级部门不定期突击检查,让其写书评。身处教育系统,应多读书学习,开拓视野,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第二个声音是这种检查属对上面作风和纪律的检查要求的“层层加码,”是县市一级在执行相关政策的时候,给自己加戏。在转发导致热搜后,津市领导反应还比较迅速,认为这种检查标准和程序都存在问题。
或许日后的检查会有所微调,但是一个更为根本的现象倒是没有多少人注意:在而今这样的时代,工作、生活、学习这些过去泾渭分明的领域,界限本来就越来越模糊。我们该如何认识这个现象?又如何应对?
“和工作无关”的论断,让人想到了马克思关于劳动异化的一些描述。马克思认为人应该从工作及其产出中得到愉悦和意义,但是异化的劳动,则让人和劳动、人和产品、人和人之间失去有意义的关联,劳动不再带来满足感,而让人产生不愉快。人不再自由地发展体魄与心智。劳动变成了劳动者身外之物。
理想状况下,人应该是劳动的目的而不是手段。以此为标准,工作场所则不应排斥“私人”物品。在美国的大多数办公室,我能看到主人和家人甚至宠物在一起的合影,在外地旅游带回的纪念品,以及各种和“工作”直接、间接相关甚至根本“无关”的书籍、宣传画、卡通装饰等等。大家的办公室都琳琅满目,各种个人物品让来客看出主人是什么样的人。面试的时候,应聘的人如果结婚了,常常戴上婚戒,让对方知道自己重视家庭。认识到对方是人,而不仅仅是一种狭义的“工作关系”,如客户、上司、下级、学生,有利于建立起有意义的关系,让工作更为有效。
以人为本,也就不忌讳办公室里有零食,饥肠辘辘是不大可能有高效工作的。办公室里有些盆栽甚至金鱼,让人心情愉悦,也是好事不是坏事。著名设计公司IDEO,就一直致力于卓越的办公空间设计,让人在放松、快乐、高效的环境下完成工作。谷歌等世界一流高科技公司,在办公场所设置滑道、吊床、健身器材、桌球室、篮球场和美味食堂。在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加入生活元素能激发出员工的创意。在人工智能可以替代很多枯燥劳动的年代,人类应该越来越多地让工作人性化,让工作空间私人化,这有利于提高工作对于我们自身的吸引,让工作重新点燃工作者的激情。
打破狭隘的工作、生活区隔之后,新的思维下我们可以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了避免裙带关系,很多单位用人时不能介绍亲戚朋友。可是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之下,很多单位已经出现用工荒,为何不鼓励亲戚朋友在一起上班?诚然,亲戚朋友的共事,会产生诸多问题,可是也会产生更多更紧密的协作。我所在单位,除了像我这样的外国人之外,其他人相互之间亲戚、家人不可胜数。常看到夫妻两人在同一个系教书,祖孙三代都在一个单位上班,爷爷在甲部门,孙女在乙部门。我看也没有多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
“工作与生活平衡”(life-work balance)的概念,实属人为建构。技术模糊了这样的界限,比如当我们使用智能手机的时候,它上面可能既有我们工作中需要的软件,也有我们私人使用的软件。在安排日程时,我们要看工作的日程,也得看孩子的接送安排。我发现,将私人日历拖入我的工作日历,能够帮助我更为有效地安排时间。当我们看朋友圈的时候,既看到家人发的午餐照片,也看到合作伙伴的动态,或业内同行参会的消息。技术的泛在,模糊了很多界限,让我们无法再将工作和生活分离。这让人头痛,也给未来的职场带来新的机遇。领导者应该顺应这种潮流,尽早习惯。并顺势借力,优化组织与管理。
日前在网上走红的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招聘语言学博士的“朴实广告”,是工作和生活一体化的另外一个注脚。这则广告上说到了本地交通状况,“世界级春城”,还有“牛肉便宜35元一斤现宰现杀不注水。”学校后来“救火”,发出了一则正规的、看起来更“职业”的广告,但是接地气的广告,吸引了套话广告永远不可能有的效果。当人们在找工作的时候,我们也在看哪个地方更适合自己的生活,适合孩子的教育。工作不再处在真空状态了。不让带零食,让人带饿坚持工作,已经越来越不符合新一代劳动者的价值观了。
原载于《南方都市报》(2018年5月2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