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屡次在高考前夕呼吁,高考作文题应该去神秘化:背景要尽量中立,范围足够宽泛,内容合乎常识,免得人才发挥失常。今年各地的题目我感觉比过去有进步。
 
第一个进步,就是高考作文去了些神秘。作文选了些能猜到也比较有社会意义的话题。天津卷的“重读长辈”,在这人口老龄化、价值观激荡的时代,此话题有讨论的意义。今年高考40周年,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的试题就是“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这个话题也容易猜,且谁都可以发表一些意见。好题目不怕猜,对于高考的看法和未来,年轻人思维活跃,想象不拘一格,说不定一些佳作可以激发社会思考。可别小瞧年轻人。
 
最二个进步,是考生可以挑挑拣拣了。作文题增加了选择,让考生不至于拴在一棵树上吊死。全国卷一最大气,让学生在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空气污染、美丽乡村等一堆关键词中选择。任何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关注的对象,去写擅长的话题。全国卷二卷增加了些古诗句,但是提供了六个选择,使得对个别诗句不熟的同学,也不至于写跑题,彻底翻跟头。北京的考题中有一题是拍摄一副或几幅照片来显现民族成就,这也是给了考生很大发挥空间的。当然还没走出“主旋律”的窠臼。民族成就的拍照、自拍都可以,可是报告长官,要是拍了背景不上相可行?
 
第三个进步是话题接地气了。很多话题适合年轻人去写,如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这样的题目,容易鼓励未来的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空气污染的话题到底怎么去看,怎么跟外国人描述?马里兰大学毕业演讲的“五个口罩”风波,应该给学生提供了前车之鉴。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写出独到的见解,并能在描述方式上增加对受众的敏感和尊重。
 
第四个进步,是闲书不会白读了。北京有一高考题让考生从《边城》中的翠翠、《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等人中选择一个做雕塑设计说明,这是对平时阅读面的考验,也是对休闲阅读的肯定。如果学生这些书一本都没有看过,北京那么好的阅读条件白白浪费了。当然,话说回来,有些考题体现的阅读,可能略显生僻,如《根河之恋》和中鄂温克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存在考知识而非见识之嫌疑。但是整体上鼓励阅读,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第五个进步作文有点温暖了,而不只是考学生的写作和思考。比如山东卷的某书店24个小时经营,接纳夜读市民、自习的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也不拒绝流浪者和拾荒者。并由此联系到书店人员工作的意义。这是一个比较让人暖心的话题,比较“正能量”。
 
不过还是有些话题比较玄乎,让人摸不着边际。比如上海卷的“生活充满变数”,说说预测的话题,谁都可以写上几句,但题目太大,容易流于空泛,难以“着陆”,在激发社会讨论、鼓励考生思考上作用欠佳。浙江卷的“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也易写为空洞的口水文章。江苏卷的“车传递真情”么,以小见大的套路,学生可以掌握,不过想写出彩还是比较难的。另外我觉得作文题目应该有一些嚼头。山东卷“逝去的风景已不再属于你”属于难以去辩驳的大白话,让千千万万的考生去为其写注脚,有些资源浪费。
 
40年前恢复高考,是多年工农兵推荐上大学之后的勇敢“破局”,其间有教育界人士和决策层的远见卓识。今年作文题进步不小,不过遗憾的是,一些大的限制还是存在的,什么时候来点更大胆的破局呢?例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诗歌什么时候翻身?明年可否给诗歌这种创意写作发一通行证?高考这么高风险的考试,没有两把刷子去写的学生,恐怕不敢冒然去试。可是万一真有会写诗的能人,艺高人胆大,就此出头呢?若如此,对其本人和国家,乃大幸也!
 
原载于6月8日《南方都市报》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