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2019年的一次教育会议上,我听到《异数》(Outlier)等畅销书的作者迈尔康姆·格莱德维尔(Malcolm Gladwell)的演讲。演讲中他嘲笑了那些给哈佛等著名商学院捐款的所谓慈善家,说常青藤大学外加斯坦福,每个学校的发展基金,分摊在每个学生头上高达140万美元,为什么慈善家凑这热闹?还不如把钢用在刀刃上,支持那些更需要的学校。他说给哈佛捐款,是“强链思维”(strong link thinking),不是追求改进,而是一种趋炎附势。他接着说到体育,说篮球就是一种强链思维:美国最出色的篮球队,成功往往就靠前面三个人,例如乔丹或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凯文·杜兰特(Kevin Durant)等。他戏称:每个球队前三名对了就好了,第四名往往都是“来自澳洲的高大白人,” 人们往往记不得他们的名字,他们也不重要,随便去澳大利亚大街上抓一个过来就行。
 
可是足球不一样:一场好的足球比赛,需要所有成员的配合,球在哪一个球员足下传丢,比赛都会输掉。足球队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每一个成员都要踢好,不能只围绕几个球星。一个球队的水平,止步于末位球员的水平。格莱德维尔恐怕也在无意中说到了中国足球的痛处所在:中国的人才培养模式过度强调拔尖和淘汰。这种环境下,出产些球星不难,难的是全队的共同进步。
 
拓展开来看,很多人感慨国人“一盘散沙”,但在教育上,貌似还没有多少相应的对策,改变这种局面。格莱德维尔认为我们处在一个“网络化”、“足球化”的时代,成功靠的是全员成功,而不是尖子的成就。同样,搞砸一件事,过去是因为领头的人,而今或许是一个不起眼的人物,比如美国情报系统当代最大的事故,来自最低层的军官切尔西·曼宁(Chelsea Manning)和于连·阿桑奇(Julian Assange)之类小人物。他这些说法有些简单化,但不无道理,在中国尤其发人深省。对于个人来说,发展要有强链思维,或者说长板思维,要靠提升优势发展自我,不必面面俱到,在跛腿项目上过度耗费精力。对社会来说,发展需要的乃是弱链思维,哪一环薄弱都会造成社会问题。
 
高考结束后,很多高中讨论的、宣传的、争取的,都是如何提高“一本率”、“北清率。”一个高中没几个上北大清华的,好像就完蛋了一样。我们这些人最近毕业三十多年了,回头看同学,北清的多出国,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有的一辈子并没多大成就,就好比《优秀的绵羊》那本书里说的那样,有的人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上了某某学校,余者不足观。有的出国上了名校,回来做的,是留学顾问,帮助人上国外学校,并没有在自己当初申请的领域里兴风作浪,这等于是一场宏大的传销。老师也不可太势利,只对尖子生万千宠爱。日后常回来看老师的,可能还是当年的普通学生。
 
学校教育,从“篮球思维”转为“足球思维”是必要的。尖子生教育界不需要去花千百倍的努力去再拔苗助长,他们的自然生长,即可保障未来的发展。更需要下功夫的,是如何让普通的大多数学生获得进步,实现成长。这需要学科教育脱离竞赛和淘汰思维。强链思维影响下,人们对于拔尖群体过度关注,比如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队获得了多少金牌。中美的对决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美国队的成员,也多为华裔,这种比赛等于华人的内斗。至少在我所在的地方,几乎没有人关心数学奥林匹克之类的运动,更没有人去参加。同样,一些国内中小学参加的国际比赛,美国的学生听都没有听说过。
 
另外,很多文化课学科学习,是单兵作战,是冲着训练数学界乔丹、物理界勒布朗·詹姆斯、化学界凯文·杜兰特来的。这个教育大方向有严重偏差。应该增加一些有利于促进共同进步的课程,或是提升其重要性。发达国家提高国民素质的利器,是增加一些“副科”的投入,尤其是音乐和体育。记得《荷兰先生的乐章》中,学校砍了音乐项目,橄榄球教练和音乐老师荷兰先生抱怨:说索性把球类项目也砍了,这样西方文明也就完了。也就是说,西方文明的一个秘诀,是重视音乐和体育。音乐和体育运动中,很多并非单兵作战,而要训练集体意识、团队协作,实现共同提高。在美国我几乎找不到哪一个家庭的孩子,既不参加体育,又不参加音乐活动的。再小的学校都有橄榄球队和棒球队,再烂的学区也有合唱团和管弦乐队 ———— 这些都是集体的训练,貌似更符合格莱德维尔所称的足球思维。毕竟合唱团中一个人走音都会影响效果,必须协调一致,共同进步。
 
让一部分人先拔尖起来,未必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要。故此我也建议中国社会各界,包括各级政府、企业界、慈善界,不要锦上添花,只给少数拔尖高校增加资源。他们的资源可能已经想不到如何去花完了,增加的资源他们也不会太当回事。应该雪中送炭,更需要的学校增加资源,或是减少招生、发展、管理上的各种障碍。让少数学生营养过剩,大部分学生营养不良的教育,一不符合社会公义,二会造成社会问题。
 
教育界的读者,每天起来照镜子时候想一想,你是带着篮球思维,还是足球思维去开始新的一天?
 
原载于《南方周末》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