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南桥:美国大学服务太好把学生惯坏了? - 荷兰在线 - 荷兰在线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近些年来,常有人呼吁老师角色应实现从讲台上的智者边上的向导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几方面原因合力所致:建构主义的教学呼吁老师多承担引导而非教谕职能;很多美国高校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下把增加学生服务一律当成好事;最后,网络也使得知识和技能真正触手可及,渠道多元,为这种转变推波助澜。

 
老师离开舞台中央后,未必就能移到一侧,去当向导。有时候老师反而升空了,当起了直升飞机老师,就好比对孩子管控过多、盘旋在其头上的直升飞机父母一样。
 
这种现象的形成,和整个学校大背景有关。美国的高校建设模式下,学生服务越来越多,深入到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电脑坏了,是硬件问题也好,软件问题也好,都跑去找技术服务台。极端情况下,学生下载个程序,升级,都让技术服务台代劳。各个学校也都有心理咨询中心。学生遇到问题,大到失恋危机,小到考前焦虑,老师都推荐其找心理咨询中心求助。文章写得粗糙,学生可找写作中心润色。特殊需求,如各种身体残疾,法律规定学校必须设立相应的部门帮助他们。现在这种特殊需求的范围越来越广,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识字困难,等等,都被纳入特殊需求范围内。

我毕竟来自中国,很多美国学校对特殊需求的适应我觉得瞠目结舌。在中国,学生考试前紧张这些情形,应该是个人需要去调整的事。在美国,儿童发烧,只要不太严重,儿科医生常不给药,要孩子用身体去抗,抗过去有助于增强抵抗力。为什么已经成为成年人的大学生,遇到了一点焦虑和压力,就不能让其抗过去,增加其思想的抵抗力呢?当然,用中国的情况去比,也有不合适的地方 —— 中国是另外一个极端,学生服务比较匮乏。假如中美相加除以二,或许更为平衡一些。

像美国这种发达国家,学生服务过于广泛,学生不管从哪里摔倒,似乎都有安全网在下面兜着。这个趋势似乎也已进入了教学当中。 在传统、混合、网络等不同类型课程上,教授都不遗余力帮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种好心值得赞许,但是这种做法也有难掩苦衷,那就是学校得提高学生的挽留率,尽量不让学生因跟不上进度退学。挽留率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组织衡量大学成就、制定排行榜的依据之一。提高挽留率的压力来自学校高层,然后瀑布一般层层转移到学生服务部门和教师之间。出于类似原因,近些年来,美国高校分数通货膨胀的情形很严重。可别以为这只是几所差校因为经济困难,想借高分增加录取。相反,据美国作家威廉·德莱塞维茨(William Deresiewicz)在畅销书《优秀的绵羊》中的介绍,常青藤学校的学生成绩通货膨胀问题比普通学校还严重。这么做改变了校园生态。总体上来说,学生越来越受不了挫折,越来越伤不起。可生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

在高校教学中,不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指导固然不好,可是360度无死角地指导、帮助,也可能是好心办坏事。有的老师甚至连学生上课得带计算器、字典这些小事也管,甚至在课堂上留时间让学生升级Windows。这些事,学生不能事先准备,自己处理吗?还有老师为这些事给学生打分,以督促他们完成。这样无端增加自己工作量,书教得也累。本该学生做的事,老师长期督促、提醒,学校提供援助,会不会把学生给惯坏,让他们一遇到问题就找别人帮助?建构主义教学应该给学生搭设脚手架,可是没说要长期给学生当拐杖

南桥:美国大学服务太好把学生惯坏了? - 荷兰在线 - 荷兰在线

对于这种问题,我有几个建议:

允许不确定性。学习中应该宽容适度的不确定性、甚至混乱的局面,哪怕这些不确定和不明确可能暂时导致学生受挫。教学任务有时候稍微含糊一些,甚至可能激发创意。在我们的学校,心理学系教授詹妮弗·舒梅克(Jennifer Shewmaker)开始让学生自己界定作业格式,只要他们能够把课上的概念有效呈现,即可以提交文章、电影、雕塑等,我们称之为放羊式作业。这种作业,学生有很大自主权,一开始学生很困惑,因为不知老师明确要求,但到最后,他们所学更多,作业的效果也有所改进。

拥抱合理困难。不少认知科学家表示,合理困难是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千万不要看到学生抱怨困难立刻就去施以援手。对学生的反馈应去反思。诚然,如果学习内容大部分甚至所有人都不会,远超大家水平,教学则需调整,比如增加预备性知识的学习。如果老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设置合理的困难,不妨跟学生直说,管理好他们的期望值,让他们持续学习,寻找到答案。

增加学生责任。有一些事,老师或其他部门应授人以渔,不要事事代劳。比如上网课,学生一些简单任务必须学会,否则以后太依赖别人,对自己对他人都麻烦。一些学生,连修正错误时清空浏览历史都不做。这种问题,上网稍加搜索就能了解。学生也不是学不会,而是习惯了有问题就找技术部门, 自己懒得动手。 我们如果建议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大部分老师都不会反对。可是在实践上,学生一有问题,老师就遥指服务台。久而久之,学校帮学生把他们帮得不能自立。 

减少冗余说明。美国几乎所有课程都有课程纲要,这种纲要规定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期待、评分、教材、课堂活动等细节,如师生之间的合约。和很多法律文书一样,由于繁琐,学生不去细看。为了解决学生不看的问题,有的老师就将同样要求重复多次。比如网络讨论的要求,有老师每次网络讨论之前都重贴一次。贴了二十次的话,发现一个错误,要改二十次,简直是自讨苦吃。另外,重复很多次,和家长对孩子絮絮叨叨一样,学生未必就更重视。相反,这么做,制造了冗余、噪音、干扰,对学习反而不利。我建议老师把相关要求集中放一个地方,有必要作一测试,就此完结,学生再不认真对待是他们自己的责任,不用一再重复。

逐渐移除拐杖。老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完成作业,可是要适可而止,要以教会他们独立完成为要务。我校一位教授最近跟我讨论她的作业设计时,我发现她有三大作业,每次作业完成中包括八个步骤。她每个步骤都检查,一学期下来,学生累得半死,她改得半死。可是她担心,如果不检查,学生学不会。后来我们商量出的办法是:第一次作业,八个步骤学生都提交作业,以次帮助大家了解任务完成的合理过程。到了第二次作业,让学生提交其中比较重要的第二和第八个步骤。 到了第三次作业,就只让学生提交最终的作业了。这么做,可以教学生完成任务的合理方法,又能鼓励学生逐步独立。

推送与自取结合。边上的向导不是毕恭毕敬在边上递毛巾递吸管的服务员。让学生得到教学资源要注意推送与自取结合。有些信息,应由老师推送给学生,比如一些临时通知。可是如今注意力是资源,老师也没有必要重复去推类似资源,无关资源,甚至把资源推送给不需要的人。更合理的办法,是让一部分教学资源留存在课程管理系统内,让学生有需要的时候自己去取,这是或者说自取的策略。一些教学资源,学生都需要,但是未必在同一时间需要, 不能他们要一回给一回,而是放在课程网站上,让学生有需要的时候自己去下载打印。这样能节约老师精力,也节约纸张,有利于环保。

支持学生和培养独立,与父母带孩子一样,是走钢丝一般,平衡不易实现。这种平衡需要练习,也需要经验。要记住,学生的培养,就好比高楼大厦建设。工程开始,自然需要脚手架,但是你能想象高楼大厦启用后还无法拆掉脚手架的样子吗?最终,我们希望拆卸掉脚手架,让大家借助内部电梯,直上直下,去各自要去的地方。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