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午和女儿一起吃饭的时候,我问对我脸色很不好的女儿说:“好像你对我比较frustrated. 要是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的,你可以告诉我。”她没有多说,但是我明显看出来她平静了很多。我前几天看到《穿越力》(Empathy) 一书作者说到,当他的小孩闹情绪的时候,他就帮助把小孩的情绪表述出来,他说的结果和我的体验完全一样:小孩每次恶劣的情绪都能因为有准确表达和沟通,而舒缓下来。这种情感的准确表达,有助于促进人与人的相互了解,继而改善关系。

即便大人,也不是都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和他人情绪的。我们中国人总的来说,情感表达比较委婉,比较含蓄。在美国,我感觉人们对于感情的表达更为直接一些,表达方式也很细腻。其中一个原因,是心理咨询行业的发达,将一些心理学上关于内心世界的词汇,变成了人人皆知的说法,比如我最近在翻译的一本小说《恰似天堂》(约翰·契弗著)中,作者也提到:“弗洛伊德的词汇已经家喻户晓。服务员在供应卡车司机的餐厅不小心把你的啤酒洒了,她也会说:‘哎呀。这是弗洛伊德式滑出。’如果你问她这话什么意思,她会说:“你怎么啦?昨天出生的?弗洛伊德式就是滑的意思。懂不?”这些来自心理学的描述人心理状态的词汇丰富,会直接影响我们的世界观,比如我们能看到一些人有问题不承认,在美国很多普通人都知道in denial, defensive mode这些说法,但中国人往往只用“这人好不讲理”一句带过,没法深入地了解对方处境是什么。

书面语中,中文和英文的情感词汇都很丰富,比如表达愤怒,英文词汇有:angry, mad, indignant, antagonized, aggravated, irate, livid, incensed, inflamed, exasperated, outraged, furious。而中文也有大怒、盛怒、雷霆大怒、怒发冲冠等诸种表达。作为翻译,每一种表达,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对应。

但大家对于这些词汇的使用的频率大不相同。比如英文中就常听到feel impatient, frustrated, bitter, hesitant, leery, uneasy, anxious, appalled, offended这样的表达。在日常生活当中,中文的情感词汇相对单一, 有时候对情感的界定缺乏严格区分,被“喜怒哀乐”几个大类弄得面目模糊,缺乏必要的严谨。正面的感情,比如爱,大家也是不像美国人那样“I love you”张口就来。

 
而负面的感情,则更容易混淆。不表达和表达不准确的结果,容易被误读,继而引发关系的紧张和矛盾冲突。比如一个人的乏味(bored), 可能会被另外一个人误读为轻蔑(contemptuous)。一个人感到有些烦(annoyed), 另外一个人可能误读成敌意(hostile)、挖苦(sarcastic)、恶毒(vicious),继而引发矛盾。
 
如果仅仅将这些情绪大而化之地表述为“沟通问题”,可能大家还只是试图在同样的情绪之下,用别的方式把事情重新表述一遍,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情绪,准确地解读对方的情绪,则会改变沟通的“大环境”,使得沟通成为小问题。
 
我们有必要丰富我们的情感词汇。但好多习惯,成年人难以更改过来,小孩更有可塑性。小孩有情绪,无法表达出来,结果就变成无理哭闹,这种习惯如果从小不改,长大之后也就只会胡搅蛮缠。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 有一个婴幼儿社会和情感教育中心(Center on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Foundations for Early Education), 建议家长蓄意地训练儿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要家长“给每个情绪一个名字”(giving feelings names), 比如说:“我今天很悲哀,因为爸爸要出差了。”

情绪的负能量不能只求围堵和打压,而应识别和应对。要跟小孩讨论自己的情绪,让小孩子能够识别:“昨天你看到没有,浴缸下水道不通,妈妈很恼火,你还记得妈妈恼火什么表情吗?要不给妈妈学学看?”但是也要跟小孩说说不良情绪的解决办法:“我恼火的时候,深呼吸,然后数到三,然后想想用什么方法能更好地解决这种问题。”该中心还建议,要用小孩能够听懂的语言介绍情绪,比如brave, cheerful, confused, curious, disappointed, embarrassed, excited, fantastic, friendly, ignored, generous, impatient, important, interested, jealous, lonely, confused, angry, bored, surprised, proud, frustrated, silly, uncomfortable, worried, stubborn, shy, satisfied, safe, relieved, peaceful, overwhelmed, loving, tense, calm等。

小孩准确表达情绪或者识别情绪的时候要及时表扬,并利用阅读的机会,教小孩识别人类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不要有着他们成为只懂得几种情绪的“大老粗”。小孩情绪正中间不要试图这么做,而要等其平静的时候来命名、讨论这种情绪,以及适当的解决方法。

更为重要的是,小孩要知道如何应对自己或他人的情绪,要能够用积极的方式应对情绪。康奈尔大学教授、儿童情绪专家Kenneth Barish博士称这种做法为 “情绪自律”(emotional regulation) ,这种自律包括愤怒的管理(anger management), 也包括帮助小孩舒缓压力和紧张,应对失望和挫折。“当我们接受并尊重孩子的情绪时,我们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感觉更好一些,我们也能让他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有成效!”

“情商”的说法现在广为流传,但是很多家长只顾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小孩诸如吃苦耐劳这类品质,忘了情感的表达和沟通,往往是最重要的一步。人生很多问题,一旦能说得出口,就可能不再是问题,或者说可以由此变得容易解决。或许我们可以给每一个情绪一个名字,一条出路,从而结束那些别扭和委屈,冷战和热战。
 
愿载于《外滩教育》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