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几个月前,女儿要竞选学生会主席(President of Student Council),要在家制作竞选海报。我在边上一看,非常激动:要是女儿成功竞选上president, 我就可以自豪地宣布:谁说中国人不能搞民主?我要亲手埋葬成龙的说法!

我女儿手很巧,海报都制作得很精美,我没法帮忙。竞选口号或许我可以帮忙一二,文字游戏是我的特长。我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她的英文名字叫Faith, 我觉得就可以大做文章。Put Faith to Action! (让你的信心动起来!) Put Faith to Work! 她否定了,说这个想法非常愚蠢。我又想,要不你用打油诗吧,说:Roses are red, violets are blue. Vote for Faith. Faith is cool.

她更是说没用。不知是不是叛逆期的缘故,本人说的一切,都被说成愚蠢。我的所有建议一个都不被采纳。她忙自己的,最后她没有竞选成功,我也不好说是不采纳我的建议所致,否则反弹更激烈。

最近,她又要参加什么演讲,题目是“得克萨斯要不要建设高速铁路?” 说高铁,我热血沸腾。我是高铁的积极倡导者,都写过文章,说美国要建高铁,为什么一直没有建成。这话题撞到我枪口上了。我主动请缨帮助她。比如,我说既然演讲,你一开始应该讲个小故事,引入入胜,比如前年我们在俄克拉荷马,去换护照,要去休斯顿领事馆,来回三天。先不说护照制度的刁难吧,从交通上看,休斯顿开车,单程就要9小时,结果我脚扭了,中间鼻血喷涌。要是有高铁,何必一家大小来回这么奔波?我认为以这种非常个人化的故事开始她的演讲,大家会觉得独特而有趣。

她说不需要,她自己整。我看她的提纲,她说的是什么假如你姐姐在休斯顿产孩子,你急着赶过去,开车如何浪费能源,如何效率低下,等等,我发现她说的一套,都是以美国家庭环境为背景,为什么不说自己独特的故事?

还有一次,她的作文写感恩节。她写的是过感恩节是家里的亲戚过来一起,吃火鸡火腿红薯南瓜之类。我说你为什么不说我们是中国人,家里亲戚都在大洋彼岸,感恩节一般是小家庭过,有时候中国家庭聚在一起聚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思。你应该注重我们的独特。她置之不理,她写她自己的。

我认为我是个开明的人,非常习惯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可是我没体验过做一个女孩是什么体验。她们的行为我觉得匪夷所思,我也不知道怎样应对,只能眼睁睁看自己的好心被当成驴肝肺。

我办公室也有几个同事的孩子和我们家的年龄相仿。我们经常一起交流这些小孩怎么了?同事詹妮弗说她的上中学的女儿对她爸爸也一样,态度不好。她说是这个年龄段荷尔蒙惹祸。由于这种客观的原因,小孩举止受莫名奇妙的情绪的影响,未必是我做错了什么。

那我想,如果女孩子是这样,影响儿子可以吧?大部分情况下,他比较随和。可是我发现他也有他的问题,说不定更叛逆的时候还没有到来。 昨天晚上他做的作业,是学词根前缀后缀。比如题目中问bilingual的人会几门语言,quarterly的刊物多久发行一次?

Bi是指两个,所以这个问题好解决,没有争议。

我说quarterly是每季度亦即三个月发行一次。

他说你怎么知道?

我说quarter是指四分之一,比如美国硬币就有quarters,是一块钱分成四份,一个quarter就是两毛五。

我儿子又问,你凭什么说是一年的四分之一?你哪里看到annual(“一年”)了? 为什么不是一个小时的四分之一?

我说你见过四分之一小时发行一次的刊物吗?你以为是Facebook和微信啊?

对方辩友又问:为什么不是一个月的四分之一?

我说就是一年的四分之一,不要问为什么了!

他又耐心地问:你肯定吗?你又不是在英语环境下长大的!

呵,釜底抽薪地彻底要击溃我的公信力了。

我说,我过去好歹还给一季刊(Quarterly)当过编辑、翻译,总该算点数吧?

我纳闷,为什么要这么费尽口舌,而不是一开始就相信我?

前段时间,上海有机构约我去做“亲子讲座”,给的报酬也不低,但我婉言谢绝了。我怎么去讲?我自己的孩子都不听我的。失败的教训远多于成功的经验,很多时候写这些文章,只是妄图把沙子变成珍珠而已。你要我冠冕堂皇去给人讲怎样做优秀的父母,我如何能把自己这么端起来卖?

或许你这里会问,你个标题党,这和韩仁均有什么关系?每当我深深受挫的时候,我就想起了韩寒。过去曾有人质疑韩寒的写作,是其父亲代笔,我曾撰文称韩寒有个好爸爸。我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说不管韩寒这人怎样,他父亲不强迫韩寒循规蹈矩去读书上大学。现在,由于自己的经历,我发觉韩仁均也有个好儿子。不管怎样,韩寒怎么就能够顺从父亲的想法去写作?我怎么没这个福气,让孩子听我摆布?

可是转念又想,这一定是坏事吗?他们不听我的,靠着自己的努力去做事,哪怕选不上主席,演讲比赛失利,这也都是他们成长的过程,只要他们愿赌服输。我当然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不是存在的都是合理,但过于控制、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父母亲,也可能是孩子一辈子走不出的阴影。逆反要趁早。现在的环境是安全的,代价是低廉的。我解释quarterly是什么意思他们不听,做竞选顾问他们不要,他们损失不大。要是现在百依百顺,到头来发现父母控制太多,要用一生去走出阴影,证明自己,那可就事大了。再说了,孩子的一生,主人终归是他们自己。我们的角色到底是什么?是把自己装进孩子的生命里面?还是像加油站一样,在他们需要加油的时候,我们在默默等候? 

原载于《外滩教育》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