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书名:大河湾
豆瓣评分:8.7分(159人评价)
博主评价:
 
未评价很差较差还行推荐力荐
来自豆瓣读书资源
作者:V·S·奈保尔, 方柏林译
 
我写的每一本书都是碰运气,难免有未竟之功,未解之意,这一切日后将渐渐明朗,渐渐清晰。每一本书对我来说都是一个过程,此间我在学习写作艺术,更是在领悟图书成型的奇妙。每一本书都有它的独特。可是即便这么解释之后,《大河湾》仍属一本神秘之书。此书故事背景是在非洲中部。动手写本书的时候,对该地区知之甚少。我曾在委内瑞拉住过,痴迷于它的白色平原,那些大草地,还有那奥里诺科河。我写过一本书,介绍此地地形地貌。可以这么去理解吧:我当时坐下来动笔之时,写的是地球上的这一带。我那时候的印象较为凌乱 —— 我到处旅行,可以说那时候我脑子里一团浆糊。可是等我真开始写的时候,旅行凌乱的本质却给我帮了忙。有一天,看到火车载着工人模样的人过来,我立刻就感觉到他们和特立尼达人一样,我了解他们。非洲背景之下的很多东西我们都可以这么说:我通过旅行理解我的观察。

我是1975年到刚果的,当时它叫扎伊尔。在首都金沙萨呆了两周后,我想我还是到腹地去吧,或是到过去称作斯坦利维尔的地方。书中各位能看到这次旅行的印迹。有人给了我斯坦利维尔一个卡车司机的名字。在又小又拥挤的机场,我看到了一个人,觉得应该就是卡车司机。他穿着运动服,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我跟他自我介绍,这么做,从《大河湾》的视角来看,纯属碰运气。这位穿运动服的仁兄并非我的卡车司机。他跟我说,斯坦利维尔所有的酒店都被政府占用了 —— 扎伊尔和卢旺达总统要开会。三十六个小时后,我就被迫离开。那个被我误作卡车司机的人,让我住到他的公寓里。他还当我的导游,带我去基桑加尼 。此后三十六个小时内我看到的一切,构成可供挖掘的母题,后来在书中一一出现。

次日,这位导游从远处给我指了一幢房子,说他的情人及其丈夫就住在那里。这便是小说中弥漫的浪漫色彩的灵感来源。公寓里的仆人就变成了墨迪。他的名字来自特立尼达,意思是混血儿。我祖母庄园的监工就叫墨迪先生。每天早晨,他总是带着短剑,站在祖母面前,听从工作交代。他手拿的短剑不是凶器,用来威胁他人,而只是他职责的一种象征。短剑的柄是木制,被雕刻成了漂亮的惠灵顿皮靴造型。因此,“墨迪”这个名字能勾起我童年的片段回忆。小说中我安排他过去在非洲东部海岸当奴隶。就这样,书里有各种要素的混杂。正因其混杂,他们也显得更为真实,仿佛信手得来。虚构会吞没事实的。我现在都不能肯定墨迪的原型是不是真像他说的那样,要去加拿大。

那天上午到了后来,我还看到了我朋友的商店;我朋友有些派头,但实际上也不过是个小店老板。在他店里我看到了他的一些顾客。其中之一,后来成了远方商贩扎贝思的原型。她的肤色或许真是铜色,但我也记不清了。她的儿子费尔迪南纯属虚构,这虚构来得也轻巧。他后来的政治生涯,他和总统的亲密关系,他要暗杀总统的想法,全是我做梦梦见的。在另外一场相关的梦境中,我得到了另外一个灵感:总统的“大人物”要先于总统去任何地方,哪怕要冒死亡、爆炸这样的风险。在梦境中,他是一个优秀的美国黑人,政治生涯如日中天。此书写作中我做的梦都很有成效。我一直希望这样的好运重来,但未能如愿。一个作家的早期作品,或许总容易这么去分析。可是后期作品中的很多线索 —— 这些线索和作家本人生活相呼应 —— 却是隐秘的。这便是虚构作品之所以是虚构作品的原因所在,而这样的创作过程有可能让人振奋。

这本书后来完成后,交给版权代理和出版商,失望也由此产生。代理当时看完《大河湾》之后,判断此书太过“知性”。下这个太“知性”的判断,皆因书中提到早期诺贝尔奖获得者、罗马历史学家莫姆森 。代理认为提到莫姆森的名字会吓走读者。他把此书作为一个难读的作者的“理性”小说,卖给了克诺夫出版社。我一年的劳作,只赚来区区25,000美元的收入。后来此书大卖,可代理和出版社也都没有向我致歉。《大河湾》是我最成功的作品,不久之后,我也欣然离开了原来的代理。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