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铁路一度牵引着美国经济的发展。 小说家约翰·契弗(John Cheever)小说《弹园之地》(Bullet Park)开头就是:“想象一下,一个小小的火车站,再过十分钟天黑。”接着作家又写道: "我们出行多半是坐飞机,可是我国在精神上,似乎仍属铁路之国。你凌晨三点,在某个卧铺车厢醒来,抵达某个城市。" 铁路和远方联系在一起。恋人乘坐火车去了远方,是美国乡村民谣里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有一首歌中唱道:“如果你错过了我的火车,你将知道我已远去。你会听到汽笛在响,在五百英里外的远方。”
而今,美国铁路早已风光不再。在我们的小城,原有的客运火车也停了。不久前,美国铁路经营商Amtrak甚至考虑用“火车上的作协”项目,鼓励作家上车写作,希望借此举让公众重新关注坐火车旅行。上述歌中所唱的“五百英里之外”的旅行,现在基本上是靠私人汽车和飞机旅行来解决。倘若一家人出行,去四五百英里外的地方,全部坐飞机,机票价格非常昂贵。如果我们的铁路是“铁老大”之外,飞机对长途旅行的垄断,也形成了“飞老大”。美国航空公司各方面压缩开支,连托运行李都要每件收费25美元,多半航班上也不供应午餐晚餐,但是各方面服务水准下降,旅客却一点脾气没有,皆因选择太少。不爱坐的话,可以自己开车。但是来回时间很长。
过去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但是自从回国坐了从上海到昆山、上海到合肥、合肥到北京、北京到上海这几趟距离不等的高铁之后,明显感觉到美国的铁路网已经落后了。最近,美国舆论也屡屡提到美国高铁面临的问题。2014年8月6日,《纽约时报》上罗恩尼克松(Ron Nixon)撰文称,110亿投资之后,美国高铁发展仍慢如蜗牛。文中引用了奥巴马在2011年国情咨文演说中对高铁发展的宏伟理想:“25年内,我希望80%的美国人能享受高速铁路的便捷。让你能够用汽车旅行一般的时间,到达美国各地。有时候甚至还比坐飞机快捷,且不用安检时候被人上下拍身体检查。”自从2009年起,奥巴马政府先后投资110亿给美国铁路提速,但是到目前为止,这钱几乎打了水漂。奥巴马的任期不久就要结束,看来他在高铁上的倡议,估计的结果是完全失败。为什么美国高铁项目发展艰难?
行业竞争。航空业,以及和公路运输有关的工业,如汽车制造和轮胎业,在利用游说等各种手段,打压铁路的发展。但是这些游说,多在灰暗地带进行,很少见诸报端。
项目信心。人们对于政府项目缺乏信心。目前的美国铁路经营商Amtrak尚为少数“国营单位”之一,经营效率低下,几近破产。人们对于新的投资能不能其作用表示怀疑。奥巴马的高铁项目确实有些战略性失误:并没有在尚无铁路的地方另起炉灶建立高速铁路,而是用这钱来改造旧有的Amtrak系统。该系统的速度发展已经面临技术上、法律上的发展瓶颈。
规划分散。而今一种常见论调是集权体制下可雷厉风行办大事。但根据芝加哥交通评论人士YONAH FREEMARK的分析,日本、法国、德国也经法律和民意渠道,建成了高速铁路。英法之间甚至修成了海底隧道。应该说这不应该是广义的体制在阻挠铁路建设。但是微观地看,在美国联邦层面,规划、投入、重视都不足,高铁建设被过度下放到地方各州,而一些重大城际线路是跨州的,本应在联邦层面规划和建设,才有真正收效。这或许也正是美国高铁进展迟缓的很关键原因。在大萧条期间联邦政府就曾大量动员建成了州际高速公路系统的框架。
党派之争,使得共和党有时候会盲目反对民主党提出的任何倡议。比如110亿拨款分发到了各州,结果佛罗里达、俄亥俄和威斯康星几个共和党执政的州,居然把联邦拨款退回。
思维滞后。老百姓习惯了一辈子一家人开车或者坐飞机去各地,想像不出高铁的好处。在奥巴马提出其高铁设想后,我在电台上听到了很多老百姓反对的声音。有些很可笑,比如我坐火车到了达拉斯,到了之后怎么办呢?这种思维陷阱,是开私家车出行的习惯所致。其实如果高速铁路建设成功,真是成为旅行常态,其他一些配套设施,比如公交线路的设立,也会逐步到位。有一些只需对现有基础设施略加改造即可,比如转变一些租车服务公司的职能,或是让一些机场大巴经营者增加服务。而开通高速铁路,连接不同城市,创造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则不可限量。
建设阻力。是建设铁路会面临诸多建筑上的困难,比如如何让铁路沿线上的人家搬家等等。铁路建设时,建设方虽可行驶法律规定的“领地占用权”(Eminent Domain), 给出充分补偿后占用私人土地,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其中各种官司是少不了的。这样的前景也让一些发展者望而却步。
高铁也是中国近些年发展的一个亮点。在过去的殖民地时代,西方殖民者扩张的一个方法,就是修建铁路。比如山东的铁路,不少是德国所建。而今风水轮流转,中国反过来帮助其他国家(包括英国)修建铁路了。美国现在对中国高铁的发展,以及中国高铁在东南亚和其他地区的扩张,充满“羡慕嫉妒恨”。
美国也有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了铁路发展的必要。虽然目前美国人口不密集,这种问题还不突出。随着公路的老化,和人口的增加,高速铁路的建设不仅必要,甚至很有盈利前景,尤其是在旧金山和洛杉矶、休斯顿和达拉斯这些大城市之间。高铁无论作为技术还是一项社会工程,都是复杂系统,需要创新思维。 《福布斯》杂志的撰稿人萨旺·辛格(Sarwant Sigh)就撰文称,中国在高铁上的创新很值得美国学习,而美国现在需要“迎头赶上”了。
好消息是,得克萨斯的一家私人企业,将引入日本新干线技术,在2021年前在得克萨斯的达拉斯和休斯顿之间修建一条240英里的高速铁路。也好,跑得慢总好过原地踏步。
思维滞后。老百姓习惯了一辈子一家人开车或者坐飞机去各地,想像不出高铁的好处。在奥巴马提出其高铁设想后,我在电台上听到了很多老百姓反对的声音。有些很可笑,比如我坐火车到了达拉斯,到了之后怎么办呢?这种思维陷阱,是开私家车出行的习惯所致。其实如果高速铁路建设成功,真是成为旅行常态,其他一些配套设施,比如公交线路的设立,也会逐步到位。有一些只需对现有基础设施略加改造即可,比如转变一些租车服务公司的职能,或是让一些机场大巴经营者增加服务。而开通高速铁路,连接不同城市,创造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则不可限量。
建设阻力。是建设铁路会面临诸多建筑上的困难,比如如何让铁路沿线上的人家搬家等等。铁路建设时,建设方虽可行驶法律规定的“领地占用权”(Eminent Domain), 给出充分补偿后占用私人土地,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其中各种官司是少不了的。这样的前景也让一些发展者望而却步。
高铁也是中国近些年发展的一个亮点。在过去的殖民地时代,西方殖民者扩张的一个方法,就是修建铁路。比如山东的铁路,不少是德国所建。而今风水轮流转,中国反过来帮助其他国家(包括英国)修建铁路了。美国现在对中国高铁的发展,以及中国高铁在东南亚和其他地区的扩张,充满“羡慕嫉妒恨”。
美国也有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了铁路发展的必要。虽然目前美国人口不密集,这种问题还不突出。随着公路的老化,和人口的增加,高速铁路的建设不仅必要,甚至很有盈利前景,尤其是在旧金山和洛杉矶、休斯顿和达拉斯这些大城市之间。高铁无论作为技术还是一项社会工程,都是复杂系统,需要创新思维。 《福布斯》杂志的撰稿人萨旺·辛格(Sarwant Sigh)就撰文称,中国在高铁上的创新很值得美国学习,而美国现在需要“迎头赶上”了。
好消息是,得克萨斯的一家私人企业,将引入日本新干线技术,在2021年前在得克萨斯的达拉斯和休斯顿之间修建一条240英里的高速铁路。也好,跑得慢总好过原地踏步。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