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公路学者Kerry Anderson (右) 和她的妈妈

Photo source

不久前,北京一“高考状元”申请美国十一所名校,一一被拒,引起了舆论的一阵不小波澜。

不过我倒是不觉得惊奇,我自己作为学生代表,参与过学校的录取工作,自己也作为学生被录取过,所以从两个方面去看,确实发觉美国的录取标准和我们不一样。我自己当年的GRE成绩就很差,但是我照样通过个人陈述,申请成功了哥伦比亚大学、雪城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几所学校。奥斯汀为了吸引我,除了提供全奖外,甚至还要给1000块钱,让我去学校提前参观。我想比我申请得更好的多得是,可是GRE成绩像我这么悲惨的恐怕不多。因此,在考分到底占多少比例的问题上,我大概是有一些发言权的。

美国的中国家长有时在一起商量,发觉在美国申请大学,要比国内复杂。因为在国内,只要你达到了一定某校的分数线,就基本上可以上。但是很多在美的家长发现,美国光是分数还不行。比如哈佛大学商学院,据招生顾问 大卫·彼得塞姆(David Petersam)称,考试分数(如高中平均成绩,和GMAT成绩),只占录取评分的35%-40%比例。

那么剩下的60-65%都看的是什么呢?其商学院网站列出了 三大标准:第一为“领导的习惯”(A Habit of Leadership),不管你在一个班级当领导,你在社区负责某项事务,还是在一战地领导一场战斗,还是创办一个小企业,他看你有无领导的“习惯”。常言道,“优秀是一种习惯”。哈佛这里声称“领导的习惯”,我想还是很有道理的。

第二个标准是智力成长的能力(Capacity for Intellectual Growth),我发觉国内的一些培训和教育与此宣讲相反,比如有些培训机构只让学生看一些简单弱智的东西,不要看文学之类容易把人思维搞复杂的东西。哈佛商学院称喜欢“擅于复杂思想、喜欢参与活跃讨论的人”。各位朋友,你们看,“喜欢参与活跃讨论的人”, 看来你们经常在此留言,吵架,还是有些好处的。请接着吵!

第三大标准是社区参与(Engaged Community Citizenship), 这是要学生积极去当公民,为社区作贡献。我曾经说过,“改变自己的最好办法是改变世界”,有朋友或许觉得这是空谈,但事实上很多高校录取确实是这么看的。一个连改变世界的想法都没有的人,是不大可能有多大出息的。学校招一个人也是投资,他希望招来的人,最终毕业了能去改造世界,给学校增光。谁会招一个老气横秋,过早开始世故,只顾过自己小日子的学生呢?

昨天我说一些用人单位看人文凭但也看人品等软指标。我发觉高校录取也是一回事。可以说,美国高校录取,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一样看重个人素质。为了录取,临时去做一些事情,他人是可以看出来的。很多家长,到了快上大学的时候,才去让孩子去参加社区活动,临时抱佛脚,这些恐怕都逃不过阅人无数的招生官员的眼睛。

这神秘的“素质”到底是什么呢?“下一代学生”网站列出了美国招生官员常看的一些个人素质标准。我觉得很值得借鉴:动力(motivation)、信心(confidence)、创意(creativity)、志向(aspiration)、社区关系(association)。

到底这些元素是什么呢?道理说起来很玄,不过要是有鲜活的故事,倒是很容易招人注意。与高考状元被拒录取的故事相反,我从广播上听到了另外一个“灰姑娘”式的哈佛故事。凯瑞·安德森(Kerry Anderson),是一个从小在卡车上受教育长大的姑娘。她的母亲是一个卡车司机,常年奔波不定,所以凯瑞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后来上了一家社区大学,哈佛闻知后,主动邀请她去哈佛。凯瑞还以为是假的,但是最后发觉确有此事,还真上了哈佛,现在又在准备上哈佛法学院。凯瑞能在卡车上上完中小学,足见她和她的母亲都有足够的创意和恒心,也一定不乏动力。后来她在社区大学,一样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可见社区关系方面她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更为主要的,我想还是因为她这个故事的特别。中国人申请美国学校的兵家大忌,是喜欢上一些培训学校,跟老师的说法去照葫芦画瓢,以至于经历容易写得千人一面,让录取者感觉厌烦或者怀疑。优秀是一种自我超越。美国人比较敬佩那种从生活的地下室,通过自己就地取材的独到努力,一层层爬上去,给自己创造了空间的人。一个家里条件一般,母亲做着开卡车这种蓝领工作,最终让孩子去哈佛的故事,岂不正是一个古老的奋斗故事?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