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发动百年纪念。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发表了一篇文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被遗忘的外国兵团》。说的是一战期间,前往法国支援联盟军队的华工。 1916年8月24日,第一批华工到达法国。到1918年,华工总数达到14万,其中有2000人,在此期间献出了生命。这个月,该网站还会有一部电影出来,讲述这些华工的一战遭遇。值得期待。这个群落影响很大,可是却被中国和西方世界共同遗忘。他们的存在很多人都不知道。
看过陈道明主演《我的1919》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当时中国代表仅有两个席位,而日本有五个。日本代表宣称中国未有一兵一卒在一线参战,陈主演的顾维钧当场拿出华人在战场死亡,以及华工公墓的照片。顾维钧表现出色,可惜当时的巴黎和会急于求成,重妥协不重正义,中国的合理要求仍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最后山东仍被割给日本。中国代表拒绝签字,中国国内爆发五四运动。
由于现实的原因,现在有种思潮,否定当年学生和中国各界的愤怒。其实在当时,这种情绪极能让人理解。中国派了那么多人去,吃了很多苦头,结果却是这样。能在这个问题上平心静气的人,恐怕都没有尝过被人忽视,被人敷衍,被人出卖的滋味。据当时随军神父的日记,华人苦力给英国人法国人出力,卖命,接受军人的管制,稍有不慎,被捆绑,挨打,挨冻,挨饿,结果依然被人瞧不起。最后,巴黎和会却把山东判给了日本。而这批华工中,85%都是山东人。
此文发现,这些“苦力”的存在,深入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在中国国内,士人和劳动阶层泾渭分明,后来,成批青年学子到了法国,充当这些华工的翻译,知识分子和劳动者开始结合起来。前者开始认识到后者的苦难和诉求。晏阳初就是这批知识分子之一。巴黎和会之后,一批华工滞留在了法国,他们接触到了法国的左翼思想和无政府主义思想。他们也是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到法国后接触的社区。回国之后,他们也带回了在法国搞罢工和工人运动的经验。
当时英法等国,并未把新生的民国当回事。在百年之后的文章中,能看出当初的“列强”后悔了。当初清朝刚推翻,中国能派出这么多“苦力”去帮忙,已属不易,当时是希望能和大国平起平坐,结果吃力不讨好。这种耻辱、愤怒,使得中国认识到双方终归不是一条船上的人,渐渐走向和他们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百年之后,双方仿佛仍在两个宇宙里。
同样的1919年,北大教授陈独秀嫖娼,北大解除了他的文科学长职务。本来热衷于写些《乳赋》的陈才子,一下子和北大分道扬镳,前往上海,创办了共产党。所以也有朋友戏称,北大教授打架、嫖娼,是不能随便乱处理的。
历史有必然也有偶然。假如当初英法重视中国一点,假如北大对陈独秀宽松一点,结果还会是今天这样吗?
注:图片来自: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被遗忘的外国兵团》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