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图书馆专业的同学给我们发来一则国内朋友前来美国考察公共图书馆后在博客上发出的感慨。我们大家然后商量,以后有机会,我们也在国内搞这种图书馆。

在美国,再小的镇,必然都有自己十分发达的公共图书馆,里面有书籍、音像资料和上网电脑,任何居民,只要拿出居住地证明(比如水电费收据),就可以来办理借书证,,借阅图书和其它资料,全都是免费的。图书馆还帮当地社区做很多事情,比如报税季节帮人填税表,举办各种文化讲座,等等。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部书籍尤其丰富,还举办很多活动,鼓励儿童阅读。在美国多年下来,公共图书馆是我们全家最常去也最喜欢的地方。很多人遇到事情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时候,就跑图书馆问人,或者查资料。我上次说的《三杯茶》的作者,刚有去巴基斯坦阿富汗办学的创意时,“和其他人一样,遇到这种事情一筹莫展,我到了公共图书馆。“他在这里开始利用查阅到的资料,开始给人写信寻求支援,结果收到了一位主持人的一百块钱,事业从此开始。

只是我反过来又想,我们不过是工薪阶层,哪里有能力去搞什么图书馆呢?这不切实际。当然,我们图书馆不是没有,可是我觉得普及程度跟美国根本没法比。为什么国家不去扩大公共图书馆的覆盖范围?美国的公共图书馆我很清楚地从纳税收据上看到,这钱是纳税人的钱支持的。纳税人的钱,被用来建设、维护公共图书馆,以及诸如社区公园之类的公共设施。在社区公园,一般都会有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设施,我们这里的公园,还开辟了漫长的步行道,让人散步,另外我们这里的公园甚至还有沙滩排球场。这都是用纳税人的钱建设起来的。当然我知道写完此文,一定会有朋友说:在我们上海的这个小区就有这些。可是这都是outlier, 不在常态分布之内。我更关心的是其它的更多地方,中国毕竟只有一个北京一个上海一个广州一个深圳,在此之外还有十几亿人。

我从昨日汪老师介绍的情况上看,国家现在有的是钱,一些高校的硬件配备都超过了美国。至于一些学术经费,更是让国外的朋友们眼馋。可是在民生上,我觉得政府还是清政府的那种宁与外人不给家奴心态。我经常看到报纸上报道说某某总统来访,我们开出多少多少百亿的大单,有时候背地里的原因,不过是因对方政府友好,比如不支持台湾西藏独立。我觉得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如果在理论上理直气壮,你又何必花钱去买认可呢?打个或许不大恰当的比方:张三本来是个男的,别人由于种种原因(比如说吧,造了假而不肯担当),而嘲笑说他不是男人,他总不能说,谁要承认我是男人,我给他一百块。

另外,我们也喜欢搞好大喜功的国家形象工程,奥运,世博,申遗,而不肯花钱投资于图书馆、公园之类改进民生之举。到头来却与民争利,一有事就指望民间的努力。四川大地震期间,很多海外华人去当地募捐,就有人反应:中国现在这么有钱,为什么反过来找我们捐款?听说一些对华贷款项目现在也结束了,因为中国的炫富(大量向外借款),加上国外媒体的捧杀,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觉得中国是端着金饭碗讨饭,无法在理论上继续援助中国。

我觉得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推动观念的改变,而不是取短补长,老是希望借助民间的力量,去弥补政府的不作为或不足作为。当然,如果民间很有力量,这么做也很好,我听美国人说过,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兴盛,是和卡耐基当初的捐赠分不开的,只不过后来政府接过接力棒,将他当初的努力进一步发扬光大 —— 或许这才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政府和民间良性互动。

我希望随着社会的进步,茅于轼先生说的“以国为本“会向”以民为本“转变。一个政府,舍得在百姓身上花钱,为他们的事业出力,才会赢得尊敬和拥戴。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