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的学历门曝光后,我回想起过去的一件往事来。我读博士的时候,有人找我合作,在其介绍材料里写“博士”,我赶紧写信纠正,说自己是“博士生”(doctoral student),而非博士。后来还常有人称我为博士,我只要有机会,都一一更正过来。后来我没有读完博士,选择了退学,第一时间就在自己博客里写了出来。读博士期间,发觉美国博士是慢慢熬出来的,当然要靠智力,但是也要靠体力慢慢去耗去熬,殊为不易,一将功成万骨枯,我很敬佩最终熬下去,修成正果的人。西太太平洋大学的博士,据说两千多就能拿下,真便宜啊。
俗话说:猴子爬得越高,屁股就越被人看见。如果唐骏只是做职业经理人到底,大家都不会觉得怎样,他之前的微软总裁吴士宏,大专学历,人家也挺好的。问题还是唐骏博士得意忘形,要转型做人生导师了,这才出现了问题。被方舟子一揭发,顿时舆论哗然。一个造假的人,去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是缺乏可信度的。
问题是:他造假了,你又能怎样?造假的代价是什么? 不知道唐骏一路飙升的过程当中,他的那些牛皮都扮演了什么角色。但以前他的经历,也不能修正重来,人生并无返回键,可以恢复到初始的状态。 甚至有人会说,学历如何有什么关系,人家实力还是很强,不然做不了微软和盛大的头头,但这等于变相认同了成王败寇的江湖法则,和诚信的无关紧要。当事人或许名裂身不败,这种结果继而又让更多的人铤而走险。社会舆论在该宽容的不宽容,不该宽容的地方十分宽容。
2007年的时候,麻省理工大学也曝出过一次造假门。该校的马瑞丽·琼斯(Marilee Jones) 1979年时借假学历,进入麻省理工,一步步升到招生办主任的位置上。时隔28年后,被人发现其当初学历有假。马瑞丽·琼斯其实还真有圣罗斯学院生物学的学士学位,可是学校不响亮,她举了联合学院和阿尔巴尼医学院另外两个学校的学历,其实也不是太有名的学校,足见和一些直接拿钱买文凭的中国诸多博士相比,她胆子还是不够大。
她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麻省理工和社会的一致认可,甚至获得了麻省理工的杰出成就奖。 造假被揭发后,她迅速发表声明:称“28年前,我对自己的学历造假了,进入了麻省理工,我在申请我现在的工作时,没有勇气去纠正我的简历错误。”并在压力之下辞职,在丑闻之中,淡出了公众的视线。 在接受《高教纪事报》 的一次采访当中,她讲述了自己几年深居简出,几乎没脸见人的局面,最后她面对的只有自己。“如果不敢面对自己的阴暗面,这阴暗也会影响到自己周围的人。”
去年她又“复出”了,不过是以一个完全不同的身份。她以28年的招生经验,写书帮助入学新生,照说这不应该和她的学历丑闻有多大关系,可是她还是专门请了公关顾问,且换了职业的战场,才勉强走出了丑闻的阴影,但是《高教纪事报》文章的最后补充说:一个很不幸的消息是,她的臭名,人们还没有忘记。
在一个尊重个人诚信的社会里,造假的风险非常高,一旦倒下,再次站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国造假者屡禁不绝,一个重大原因是收获不小,惩罚不大,即便败露,翻身也太容易,如果跟那位麻省理工的招生办主任相比的话。 另外,整个社会造假横行,大家都麻木了,有事自然有人为之辩护,担负责任,甚至质疑怀疑者的动机。 很多被揭发的学术造假,最后都不了了之。
社会必须强化对于造假的问责,提高造假者的职业的、社会的、舆论的、心理的各方面成本,才会使得假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得到缓解。幸运的是,进入了网络时代,牛皮从吹起到吹破,周期已经越来越短了。无形当中,网络已经提高了造假的成本。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