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写了很多年稿子,从前还一篇篇往自己简历上记一下,现在记都懒得记。多年下来,有过一些发表的喜悦,但也有很多处理不当的挫折。最近我有幸被学校创作班请去,跟他们讲我的写作体验。由于这门课专门教写作的教授在坐阵,我不敢班门弄斧,说写作技法这些话题,而是谈了些我作为一个业余写手,从事写作(尤其是给报刊写作)的体会。我们聊得很愉快,所以不如索性把当时说的一些东西写下来,或可供新手参考。

想象生活。对于未来的生活要有所想象。写作需要安静,需要时间,你能不能有这种安静? 工作之余有没有这种时间?还是你本来就指望靠写作谋生? 这些问题,在择业甚至择偶时都需要考虑。连买房子的时候都要掂量一下:这种房型有没有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你能不受打扰地工作?美国很多房子有那种Mother-in-law Plan(岳母/婆婆计划)格局,是为了让来访的大家庭成员短暂居住,而又和家里其它地方相对隔绝,尽量减少相互摩擦。这种房子就很适合写作。在你工作或者生活的环境里,你得有个自己的“洞穴”,需要的时候得把自己藏起来,不受打扰地工作。

寻求支持。如果一家人不能志同道合,会是很麻烦的事。所以应该尽量寻求家人的支持甚至帮助。如果不能在事情上支持,起码得有“道义支持”,亦即理解、赞赏你所做的事。一些实质支持也有可能,比如简单的调研。写作容易把另外一方孤立起来,也容易造成矛盾。我有几个同事,说他们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差点都要写离婚。写作的时候本来就需要注意力集中,边上如果有人不能理解写作的性质,跑来抱怨、聒噪,就很容易争吵起来。最好的办法,是培养双方共同的兴趣,把对方拉进自己的事业里来,不要一个人单打独斗。我现在有时候也让家人帮我。比如我常让两个小孩给我看我写的英文文章,给我做些校对,提些建议。小孩水平虽然有限,但是有时候直觉很好,且不会跟我隐瞒。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思绪喷涌的时候,我只顾往前冲,留下一路错字,多个人把关很好。

换换环境。跑到美国来之后,经过比较和对照,对于过去很多问题,我有了一些新的看法,这很能启发思路。如果有可能,希望大家有机会多换些地方生活,或是每年旅游一两次,不能老限在同样的环境里,思路打不开。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办法,不是唯一的办法。写作者要能够把陌生的地方写得让人熟悉,又能够把熟悉的东西写得让人陌生—— 帮读者从不一样的视角反思被自己想当然的一些问题。前者要我们走出去,后者要我们换眼光,二者都需要新旧环境的反差,而这种反差是你可以刻意去追求到的。

突破蚕茧。换一些人群交往,这能让你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和彼此类似的人聚在一起是一种本能,社交网络诸如Facebook更是让你的见识限制在和自己类似的人中间,这是很要不得的事。写作者应接触三教九流。这未必要在生活中结交各式各样的狐朋狗友。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比如你用博客、微博,就不要老是关注和自己一样观点的人,而是关注些不一样的,看看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见解,能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学会研究:写作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或许有些作品,如诗歌,可以纯粹基于灵感。但很多作品的形成过程,并不是作家的思维火山爆发,一下子熔岩凝固为文字的。很多内容, 是大家根据作品需要,去研究、观察出来的。“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这种建议,要谨慎对待。写作者也需要一些社会研究田野调查的那种实际研究。我翻译过的两个作家,如科伦·麦凯恩和安妮·普鲁,专挑不熟的话题去写。他们提前都大量积累,做了很多研究。创意写作中,创意只是工作所需的一个部分。

追求宁静。你要如小鹿渴慕溪水那样渴慕宁静,追求宁静——我不是说那个已经结婚了的演员宁静。社会往往把外向开朗当成好品质,但你作为写作者,不要把安静和独处当成负面的东西。安静的环境写作者应甘之如饴。你见过几个作家抱怨寂寞?热闹而喧嚣的环境,是写作的最大杀手。不要贪图在生活中结交太多朋友,也不要参与各种应酬,我们总觉得朋友多好像是好事,这未必,泛泛之交太多,除了耗费你过多的时间之外,并无太多益处。写作需要时间,你应该想着怎么去对生活删繁就简,好给自己留出独处的时间。

善用才能。早些年,博客刚刚出来的时候,我为了追求读者,写东西非常花哨,但是也就在网上乱发一通。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生命的有限,所以写一篇文章,倘若不能达到发表的水平,我就根本不会去写,哪怕我知道我花费时间去写,会赢得粉丝,博得叫好。记得我看过有句话,对我后来写作影响很大:Don’t impress.  Express.  当然如果分清了侧重,Express的东西,也可能Impress, 亦即言之有物而又文字动人,又有营养又好看。 

坚持去写。 每天你都得坐下来写,保证“工作量”,这样会让你的手越来越顺。平时有想法没时间的时候,把你那些转瞬即逝的想法记录下来,有时间的时候专门去写。我在我的Word里,专门有一个记录点子的文件,想到了随手记录下来,有时间了再去写。有时候一个话题放那儿泡一泡,以后撞见合适的素材,写起来更顺利一些。

平衡稿约。我很幸运遇到了不少约我写专栏的编辑,在早期磨合之后,他们都给我很大自主权。那专栏的一亩三分地上随我耕耘。但是也有一些时候,我要写一些约稿文章,这些约稿文章如果话题太陌生,或是只是为了去证明编辑本人的某个观点,我就比较谨慎到底要不要去写。这需要合理平衡。我也不能都拒绝,因为有一些约稿文章,逼得我去做调查研究,有助于突破自己在话题上的一些限制。不过如果自己有更重要的东西来写,四处撒网就很不必要。 还有一些领域,我也不想过多了解,把时间和精力摊得太薄,也没有必要。

尊重编辑。我和不少编辑关系融洽,而且都能交往很长时间。 不要因为某个编辑砍掉了自己的某篇文章或是改动了自己的文字,就恼羞成怒。要知道每个人的眼光都不一样,编辑不过是做他们份内工作,你作品的成功也是他们的成功,大家的方向是一致的。再说媒体有时候也有各自的要求和限制,往往不能责怪编辑。如果关系处理得当,他们会成为你的合伙人、资源、师友。

找个代理。中国写作者的一个苦处,是缺乏高素质的中介机构。我们这些写稿佬有大批量文章,可结集出版,可制作音频,可制作电子书,做成“产品”的办法多得是,但我们写作者有时候缺乏经营头脑,不知道怎样的包装,才能够让出版方接受,让市场接受。而一些内容供应商又苦于找不到作者。这样两头寻找当中,如果有合格一些的代理人或者机构就好了。中国只有明星演员运动员这班人有经纪人。美国一个作者,哪怕是新作者,写了一部作品,就可以去找经纪人帮他们去张罗寻找买家出售版权这些事。这些经纪人会给作者争取最大利益,也会帮他们营销、张罗。中国写作的人多,但写作交易市场并不成熟,报纸杂志到处都是,谁出的稿酬多,作者通常不知道。写作过程中找买家,找合适的买家,这是耗时耗力的工作,影响了写作。比如本文,我都不知道可以发在哪里,往往随手丢在自己博客上。希望写作的买方卖方市场尽快建立起来,也希望出现一些代理机构,也能给普通作者服务。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