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书名:Last Child in the Woods
豆瓣评分:0分(3人评价)
博主评价:
未评价很差较差还行推荐力荐
来自豆瓣读书资源
接点地气好成人 - 南桥 - 南桥的博客
 《林子里的最后一个孩子》,(美)理 查 德·卢 福 著 ,美 国Algonquin出版社2012年版,14.9 5美元。
《大地的诱惑》,劳里·索普著,美国Alta Mira出版社2005年版,26.95美元。

诗人T .S.艾略特、作家马克·吐温、发明家爱迪生、社会活动家罗斯福夫人、人类学家和灵长类动物学家简·古道尔有什么共同之处?

他们都喜爱大自然,并从自然里找到了日后安身立命的根本。《林子里的最后一个孩子》(Last ChildintheW oods)作者理查德·卢福(RichardLouv)称,大自然是“诗人的游乐场”———艾略特在密西西比河边长大,经常去河边玩耍。马克·吐温少年时每天下午三点从印刷厂下班,直接去河边钓鱼玩耍。

大自然何只是诗人的游乐场?罗斯福夫人说自己小时候最大的乐趣,是天亮起来,和姑姑去林子里散步。古多奥两岁时,枕头下放着蚯蚓睡觉(请勿效仿)。爱迪生去农场看小鸡孵蛋,心想鸡能孵蛋,他一定也行,于是坐到鹅蛋上想孵出小鹅。一屁股蛋黄蛋白走出来,他的姐姐宽慰他:“都不尝试,谁也学不到什么东西。接着不断尝试,或许有一天,你也会试出点成功的东西来。”

当今社会,女宅男也宅,户外活动少。室内呆久了,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症狂躁症频发。现在孩子成了“宅童”,在美国,小孩从小生活在汽车座椅、安全高凳和儿童推车里,长大后,在室内时间也多过户外时间。在中国,稍大了一些的宅童们,爸妈只抓数理化音体美。上不见日月星辰,下不管人杰地灵。他们对日本动漫中的卡通人物如数家珍,出了门,连枫树和槐树都分不清。与自然的隔绝,也不只是发达国家的富贵病。像埃塞俄比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一样呼吁国民多带孩子出去走动。与自然的隔绝方面,城乡差别也不是很大。我们小时候在乡下长大,要参与各种劳动,也上山放牛、砍柴、挖草药、捡蘑菇、摘野果,下河逮鱼、抓螃蟹、捉黄鳝,在田间地头找酸菜、打猪草、挖蒿草,在山脚渠道边打桐子、捋槐花、挖映山红。这样的回忆,不只是我们这一代人在怀旧中对于童年的浪漫化。按卢福的说法,这也是健康的教育。

夏末初秋,正是出去野营、远足的好时候,所以《林子里的最后一个孩子》这本书,被放在书店非常显眼的位置。美国户外教育发达。今年我还让儿子参加童子军。他要去户外野营,玩弹弓,远足,去动物园夜宿,看夜行动物。俄克拉何马农林牧副渔样样齐全,地处偏远,适合户外运动。这里是美国西部,是过去的“边疆”(frontiers)。美国的发展,是不断开拓边疆的过程。开拓离不开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只不过现在大家感慨,边疆没有了,人们从户外走向室内。

卢福在书里说,现在的儿童多患有“自然缺失症”(Nature Deficit Disorder)。他们的成长不接地气。篮球班、橄榄球班、足球班之类活动,属于“有组织的游戏”,他们要花钱,当然这些活动有作用,如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不过,无组织无纪律的户外玩耍却越来越多地被丢弃。福克纳的名著《喧哗与骚动》,发源于一个小女孩穿着带泥巴的内裤爬到树上的意象。如今,还有几个小女孩会去水沟里玩出一身泥巴?更不要说去爬树了。松散的户外玩耍,容易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品格。

为什么这种户外玩耍的空间被压缩呢?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的项目经理詹姆斯·萨里斯一语道破天机:是钱闹的。现在家长都愿意给孩子花钱。在大自然里的玩耍,通常是免费的。不是家长非要花钱,而是那些吸引孩子和家长的机构,不愿意去推广不要钱、也不会让任何人赚钱的玩耍。玩耍也被商业化了。现在孩子们玩的很多名堂,是被各种机构出于金钱的诱惑打造出来的。

这种情形在改变。越来越多机构开始意识到自然在保健、教育方面的作用。劳里·索普(Laurie Thorp)著《大地的诱惑》(The Pull of the Earth: Participatory Ethnography in the School  Garden)一书,就描述了几个教育者用种植南瓜这种都市园艺活动,改变了一个落后班级的情形。一些医保组织和个人,推荐用园艺活动或是养宠物的办法,帮助康复和疗养。这方面的研究才开始不久,大范围推广尚需时日,但值得有心人去琢磨。很多家长,尤其是我们中国家长,在控制孩子看电视打游戏这些方面行之有效,却缺乏足够的眼光,把孩子带向其他地方,比如户外。不打游戏省下来的时间,孩子用来练琴练书法做作业,多半还是在室内。

拉孩子出去遛遛,可增强其博物智能,很多学科需要这种智能。缺乏对自然的亲近,不懂自然,不比不认字的文盲更好。人在自然里,心情会更好。宅在屋子里过多的孩子,性格也缺少阳光,容易发病。美国有八百万儿童,患有各种精神疾病,最为常见的是注意力缺失和多动症,美国人的做法是常给他们吃各种药,比如抗抑郁的药。药一停,情况更糟糕。作者建议多用自然疗法。书中举出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户外活动和亲近自然,能缓解、甚至治愈儿童的注意力缺失和多动症。多去亲近自然,还能让人结识更多朋友。瑞典一项研究对比了能够在户外玩耍的社区和因交通等原因孩子不能在外自由玩耍的社区。结果发现,前面社区长大的孩子,朋友比后一种社区的孩子多一倍。多不一定就是好,但是关在家里,患上孤独症,应该是当前儿童教育领域更为紧迫的问题。

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也刺激多重感官,把孩子的各种潜能调动出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意。户外的很多玩耍对象,为剑桥艺术家西蒙尼古尔森所称的“散件玩具”(loose-parts toys)。比如泥巴、石子、棍子等玩具(现代乐高玩具也一样),相对于那些装了电池到处跑的玩具成品,组合可能更多。这些玩具和游戏,是开放性的玩具,发挥空间无限。书中用电脑的0和1,表示出组合的无限可能。中国道家也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玩耍的场所也和我们的想象力有关。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多个国家做过实验,发现绿色、自然的玩耍场所,要比水泥地等其他人工的玩耍场所,更能激发儿童的幻想。在创意的培育方面,水泥森林打不过上帝创造的自然森林。

书中也给出了很多“亲近自然”的办法。有一些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做的,比如鼓励儿童去绿地上玩耍,而不是其他的人工场所。即便在缺少自然的大都市,最好多带孩子去动物园、植物园。种一棵树,或是其他植物,负责它的成活和成长。全家度假的时候,选择森林公园这样的地方。当然,大自然是有风险的地方。安全永远是重要的考虑。小到防晒霜,大到去草丛穿高帮鞋子,这都是需要家长关注的地方。有一些地方很自然,但不安全,当然不应该让孩子多去。最好是在大人的陪伴下,一家一起去大自然里。

让孩子们出去玩耍,不仅很多家长勉强,孩子自己也喜欢在室内玩各种电子玩具。这种情况下,可借助同伴的诱惑、集体的力量。不同家庭可以结伴去公园等地散步、玩耍,让孩子们一起去。一些组织和个人,开始了一些极端的做法。此书作者的一个朋友是负责青少年犯罪的律师。这些青少年多半患有多动症,生活在都市。这位名叫丹尼尔·亚巴拉(D aniel Ybarra)的律师,后筹钱建了个教育场所,让孩子们去“上山下乡”。这个学校远离都市,四周人烟稀少,后有森林,前有大海。孩子们在这里心灵受到了净化,气质也变了。不过这个做法需要慎重,太极端或是强迫,容易激发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挪威电影《魔鬼岛之王》,描述了一群问题青少年被拉到一个岛屿上从事劳教的故事。由于管教过于严酷,青少年开始造反。有趣的是,1982年,这个岛屿上的劳教设施经过改造,现在成了一个用自然疗法治愈问题青少年的模范。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