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奥巴马和费城青年合影 (图片来自白宫网站,摄影者Pete Souza)

美国总统大选硝烟消散之后,共和党人在“痛定思痛”,反思何以再次败北。接受福克斯电视台访谈的时候,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称“人口构成对我们不利”,“对于年轻女子来说,我们这些人只能表明自己的立场,但是在堕胎这些问题上,我们不能过多纠缠。”这些说法,无不说明了他对共和党失去年轻人的焦虑。

共和党有个“老大政党”(Grand Old Party)的绰号。近两次大选中,这个“老大政党”中的“老”字,成了共和党人的一个心病。2008年,72岁高龄参选总统的麦凯恩败给了奥巴马。那次竞选中,奥巴马赢得了2/3的年轻选民(18- 29岁之间选民),完胜麦凯恩。

今年的大选中,很多人预测年轻人的奥巴马热会降温。《华盛顿邮报》11月2日刊载的一篇文章称,奥巴马四年前因为很“酷”,作为一个黑人和后来者,很振奋人心,所以吸引了年轻人。作者安雅·卡门内兹(Anya Kamenetz)预言,今年年轻人投票率会下降,支持奥巴马的年轻人会减少。

但据选后分析,三十岁以下白人中,罗姆尼只是略胜奥巴马,双方分别获得该群体51%和44%的选票。在其他青年群体,尤其是黑人和拉丁裔族群中,奥巴马远把对手甩到后面。据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的分析,如果不是因为年轻人的支持,奥巴马会失去俄亥俄、佛罗里达、弗吉尼亚、宾夕法尼亚等选举重镇。

换言之,是年轻人再一次把奥巴马送上了总统宝座。中老年通常思维都已经定势,其实不大好争取,真正的“摇摆者”是可塑性强的年轻人。他们需要有个说法,让他们好去相信、去选择。第一次奥巴马当选,大家可以拿年轻人图新鲜做借口,这次再次赢得了年轻人,共和党只能反省如何改变自己,以免继续和年轻人脱节。

奥巴马能赢得年轻人有诸多原因。他在战略上非常重视这个群体,多次去大学校园从事竞选活动,得到了很多学生的支持。奥巴马也熟知如何和年轻人沟通。其选举团队擅长使用年轻人使用的新技术工具,推特、脸书等都不在话下,其广告甚至都投放到了年轻人玩的网络游戏当中。

奥巴马也擅长说故事,用自己的发展体验吸引年轻人,和青年人一拍即合。他说他和米歇尔刚刚毕业时,都因为助学贷款身无分文,债台高筑,所以他发誓要阻止助学贷款成本的上升,在联邦资助上,他的政策也对年轻人极为有利。

和“高富帅”的生意人兼政客罗姆尼相比,奥巴马更擅长击中年轻人的关注点。罗姆尼一味强调如何创造创业、就业机会,对于年轻人或许有长远的好处,只不过能否真有好处实在难说。"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奥巴马的许诺是实实在在的,比如他的医保改革,能让年轻人在26岁之前不需要脱离父母的医保计划。对于工作没落实却失去了医保的年轻人来说,这种政策实在是雪中送炭。很多年轻人害怕罗姆尼上台后推翻这种医保改革,让其回到过去青黄不接的窘境。这一点也正是共和党一直担忧的“既有权利文化”(entitlement culture),亦即某社会福利一旦开放之后,即便先前没有,享受之后大家就想当然认为自己天经地义应拥有,再想拿走就难了。这些福利,钱总得有人出,迟早要出,今日获得好处的年轻人,未来会不会面临高税负甚至举债维持福利的局面?

但是话说回来,未来也是年轻人去经营去创造的。让今日的年轻人渡过难关,许他们一个未来,谁知道以后他们会交出怎样精彩的答卷来?如果年轻人灰头灰脸,没有前途没有希望没有信心,经济搞得再好又能怎样?

《南方都市报》2012年11月29日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