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2019年2月,德州理工大学医学院应美国教育部要求,决定在录取过程中,不再把种族和国籍作为考虑因素。该协议四月初首次为外界所知,随即引起了密集关注。德州理工大学医学院被教育部要求不可在录取中考虑种族因素,之所以重要,是因德克萨斯州在“肯定行动”问题上总是吸引注意。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曾因录取中考虑种族因素,未录取白人学生菲舍尔(Abigail Noel Fisher),被后者状告,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2016年,最高法院法官安东尼·肯尼迪加入偏向自由派的法官鲁思·金斯伯格、斯蒂芬·布雷耶、索尼娅·索托马约尔,以四比三的投票,维持下级法院的判决,支持德克萨斯大学考虑种族因素。德州理工大学医学院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不再考虑种族,绕开了此判例的影响,从另一个渠道废除了“肯定行动”在录取中的影响,极有示范和象征意义。
美国社会对高等学校招生过程中运用“肯定行动”(Affirmative Action, 如下简称AA)的做法一向存在质疑。特朗普政府在打击招生歧视上更是实锤不断:2017年,《纽约时报》曾获取一份司法部的内部资料,称川普政府的教育部正计划调查并可能起诉“蓄意实施种族歧视”的高校。我相信德州理工大学医学院只是目前第一个浮出水面的案例,应该还有其他高校因歧视问题被通知整改。2018年7月,美国司法部宣布废除24份“不必要、过时、不符合现有法律,或是不合适”的联邦指南文件,其中有七份文件制定于奥巴马任下教育部,要求学校从多元化角度考虑,在录取中考虑种族因素。司法部废除这些文件的做法,遭到了哈佛等大学的极力反对。但哈佛自己因涉嫌种族歧视,被亚裔群体告上了法庭。
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平权运动的高校招生族裔照顾政策是否已经过时?我就此问题做过访谈,也和同事在网上争执过,很多时候我发现支持者自己是难以自圆其说的,不少人是出于党派(尤其是民主党)的立场,而非审慎思考,而去支持这种“AA制”。但这中间也有一些貌似合理的观点,值得认真反驳:
观点一:反对平权法案是不尊重它产生的历史背景
是支持者忘记了它产生的历史背景。上个世纪民权运动期间,肯尼迪、约翰逊总统开始了此政策。1961年3月6日,肯尼迪总统签署《10925号行政命令》, 要求政府单位“不可依据种族、信念、肤色和原国籍歧视雇员或应聘者” ("not discriminate against any employee or applicant for employment because of race, creed, color, or national origin" ),另外要采取“肯定行动(affirmative action),确保员工在招聘过程和工作过程中不会因为种族、信念、肤色和原国籍而被区别对待。”("take affirmative action to ensure that applicants are employed, and that employees are treated during employment, without regard to their race, creed, color, or national origin")。从字面上看,当初是为了促进平等开始了此政策。当时黑人的教育水平比较低,条件恶劣,需要照顾,可以理解。当初设立此政策,本质上是为了增加少数族裔的机会:黑人可能在应聘、雇佣过程中被区别对待。若无纠偏举措,巨大的社会不公可能引起社会动乱。现在很讽刺,反而成了妨碍平等的绊脚石了。黑人、拉丁裔等族群,可能被区别优待了。
观点二:黑人过去遭受巨大的不公,AA是补救
急病需用猛药。民权运动那些年,少数族裔条件恶劣,稍微过头一点,给出优惠政策,让其有平等机遇,完全可以理解。过了多少年,这药已经不灵,只剩副作用了。离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都过去两代人了,美国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机会,相对于很多国家包括中国来说,还算公平。民权运动后的黑人三代四代已经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长大,新一代的拉丁裔族群的孩子,也同样有机会就近上公立学校。连非法移民的小孩,不要说三证齐全才能入学,学校根本都无权过问其父母身份是否合法。在学校里,穷人家小孩可以获得免费或折扣价午餐。各地都有公共图书馆有大量书可以读,就怕你不读。公共图书馆还举办各种免费的教育活动,各地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都有各种针对中小学的教育项目(outreach programs). 我们这边的空军基地,甚至举办活动,带小孩乘坐战斗机。这些基本的教育保障做得还是不错的,教育机会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丰富的,并不是说有钱才可以享有。过去AA政策试图照顾的族群,有很多其他国家哪怕中产阶层都难以想象的机会。还继续在奉行这个时过境迁的政策,可以说是刻舟求剑,是在追求结果而非机遇平等。
另外,从历史原因出发,“论(不)公行赏”,为什么不考虑华裔过去修铁路遭受各种虐待和盘剥?在美国的华人,还曾因《排华法案》,多年无法接受雇佣,只能自己创业开餐馆开洗衣房。日裔美国人二战期间很多无辜的日裔美国人被关进了集中营。越南裔也曾经苦难深重:美军的燃烧弹曾经焚毁了他们的家园。之所以照顾的对象集中于非裔和拉丁裔,说白了还是这些族群政治势力更强大,更能左右政客命运。
观点三:反对AA,就是对黑人拉丁裔有种族歧视
不要以为反对AA就是反对多元化,就是种族歧视。反对AA, 恰恰是反对种族歧视。被AA政策照顾的族群,比如黑人和拉丁裔,在能力上、水平上、潜力上,并不是低人一等,需要他人扶助。这些族群中出了奥巴马和最高法院的法官索尼娅·索托马约尔(Sonia Maria Sotomayor)。可见他们在智力上、能力上、拼搏上一点不必其他族裔差。维持AA,才是种族歧视。AA甚至给部分少数族裔添加阴影。哪怕他们完全是凭本事进入了某学校和单位,周围人可能还以为他们是从AA的偏门进来的。
Affirmative Action是一个很大的菜篮子:它常被译为“平权法案”,但它只是平权法案一部分。不能说反对AA就是反对平权,这是偷换概念。 除了联邦法律规定外,AA还包括政府规定(比如对政府工作承包商的要求)、各单位因为阐释联邦法律而产生的内部政策等。高校在招生中奉行AA制,多半是按自己的“土政策”执行。这种土政策往往是黑匣子,外人看不到,所以得以坚持多年。由于这种不透明性,他们的做法往往被视为执行法律的无奈之举,事实上多为本地本土的选择。近来亚裔社团状告哈佛,不管赢输,起码在增加过程透明性上有积极作用:庭审会迫使哈佛公开过去秘而不宣的招生过程和录取标准。从现已公开的材料上看,对于华裔申请人的脸谱化判断是确有存在的。
观点四:如果没有AA,则无法维持多元化
AA政策当今最被宣扬的好处是维持高校的多元化(diversity),据称多元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多元化符合雇主的经济利益。这一点我并不反对,但我觉得多元化的效果被过分夸大,也不能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本末倒置。高校管理者为了维持这一个原则,让其他原则靠边站,包括公平,这更是不对的。
从实践上看,利用平权法案分配录取的做法,是否有效,是否强化了多元,是否促进了教育的质量,也是可疑的。加州就立法废除了AA录取的原则,学校亚裔有所增加,但是众所周知,这些学校,包括加州理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仍在美国名列前茅。与之相反,密歇根大学特意设立了一个副教务长职位,"Vice Provost for Equity and Inclusion”,兼任“首席多元官”(Chief Diversity Officer),年薪 $407,653,结果该学校少数族裔学生比十年前更少。这种结果,对于相关政策来说,是比较打脸的。
换言之,AA政策成本高昂,代价巨大,效果可疑。它激化而非淡化种族矛盾,它破坏了公平原则。
观点五:如果AA政策不好,为什么精英支持它?
美国精英分子,包括高校知识分子喜欢这一口,认为自己比其他人聪明,能够通过计划和调配,造就种族多元,让所有人从多元化中得益。实际上这是自作聪明。AA本质上和计划经济思维如出一脉。那时候的想法也是不顾市场规律,不顾市场的调节能力,而是由上而下,根据指令来调配资源,安排生产。
观点六:不照顾黑人、拉丁裔美国人,照顾亚裔难道就对吗?
讨论这个话题,关键词不应该是照顾,而是公平、合理、激励这些。亚裔没说需要特别照顾,也不追求被额外照顾。部分支持者来自白人群体,他们只考虑到自己过去祖上对黑人的不公,这里有集体内疚的成分,可是不应以某些族裔(比如亚裔)的代价,成就自己高高在上的拯救者身份。大家都不需要按照族群划分,由“主流社区”施舍“照顾”,今天照顾这个,明天照顾那个。来自白人社区的这种“照顾”思维,是一种变种的白人至上主义。大家更需要的是一个公平公开的环境,这种环境,最终对所有社区都是有益的。
观点七:AA政策并不是歧视亚裔子弟,高校录取本来是综合录取的
AA这种政策谁受益谁受害,相关讨论离不开白人、黑人、拉丁裔、亚裔这些族群。高校录取官员把“综合录取”(holistic admission)当幌子,掩饰自己的种族歧视。谁反对谁就是反对AA, 是种族歧视,他们可以利用政治正确逻辑,无限上纲上线。
有了AA这个借口,高校可以明目张胆地在招生中实施倾斜政策。亚裔小孩面临各种脸谱化,成绩好的被认为是缺乏领导力,缺乏社交能力等。这都是歧视,很多时候完全不符合事实。不能说考试好的小孩其他素质就差。当然,高分低能的人是有的,但在应试没有到走火入魔地步的美国,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大部分情况下更用功,要自律,更会管理时间,更能处理外在干扰。这些不也是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都需要的品质吗?你见过几个小孩天天在家打游戏,一觉醒来,SAT考了个高分?
观点八:AA并不是把不合格的少数族裔放进来,而是在同样合格的情况下,照顾少数族裔
录取或者聘用的饼就那么大,优惠这个种族就必然让别的种族受损,高校录取是一个零和游戏。AA造成的现实就是这样,把条件更好的候选人排斥,放后面的人进来。这就是明目张胆的种族歧视。如果高校录取可以玩种族的游戏,那么可不可以在NBA的比赛、电视台主持、政治竞选中也同样玩这套游戏?
观点九:如果完全实施不按种族来区分的(race-neutral)的招生,哈佛斯坦福会到处都是亚裔,黑人、拉丁裔没有机会
这难说。如今影响教育机遇和成就的因素还包括经济收入和家庭文化,和种族并不一定有关系。现在进入社会中上层的少数族裔已经不少。奥巴马、奥普拉、本·卡森都是黑人,他们的子弟受到精英教育机会,比普通白人和亚裔可要好很多。
录取时不看种族背景,某些族群将没有多少机会的说法,隐含的假设是这些族裔天资鲁钝,在同等条件下竞争将没有机会。长期持有这种偏见,一味强调肤色等无法改变的要素,会淡化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在这种信息的灌输下,少数族裔的未成年人,会利用外部环境的借口,比如大学没有给他们更好机会,学区贫穷落后等。这些借口会让人忽略自身努力的重要性,遇事归咎外部因素,最终竞争力会下降。
不容否认,亚裔家庭重视教育,短时间内可能一些名校会充满亚裔,但教育市场看不见的手,会对这种情况自然调整。如果斯坦福90%都是亚裔子弟,那又这么样?天也不会塌下来。可能的情况是什么?亚裔渐渐觉得去这种地方,到处都是亚裔,形成了泡沫,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他们会用脚投票,选择其他学校。也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间,市场会自然调节,不需要现在极端自由派杞人忧天地担心。
观点十:亚裔反对AA只不过是为了升学,是不是过分了
AA的重灾区是大学录取。我一贯认为,大家不必一窝蜂去抢着上名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比找到排名高的学校更为重要。但这不说明我们可以对歧视坐视不管。歧视性政策放任下去,会波及其他领域,会让让亚裔方方面面被矮化。亚裔应该理直气壮地反对AA, 不仅仅因为它对亚裔不公,也因为它违反了美国精神,恶化了社会环境。
美国社会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喝,或者按照我们今天流行的说法,是“按闹分配”。亚裔总的来说人数比较少,不吵不闹,模范族群,故而常被忽略和牺牲。亚裔应团结起来,包括团结韩裔、印裔、日裔,坚持不懈地反对AA, 直到它消失。
参考资料:
Jaschik, S. (2019, April 15). Texas Tech medical school, under pressure from Education Department, will stop considering race in admissions. Inside Higher Ed. Retrieved from
Quintana, C. (2019, April 9). Race at Texas Tech: Trump admin. gets school to end affirmative action. USA Today. Retrieved from
Savage, C. (2017, August 1). Justice Dept. to Take On Affirmative Action in College Admissions.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from
此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