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一个人交了好运,比如发了财,当了官,人们总喜欢找些办法去解释,祖坟风水好,印堂发亮,等等。一个国家经济强盛了,也总有人要找与其地位相称的解释。如今一个趋势是在中国传统里去找说法来给自己撑腰。《弟子规》的走红,大背景就是这个。读经派的人希望借此弘扬中华文化传统,反对派担心不良文化毒害青少年。
《弟子规》的训诫并不神圣,也没有一些学者说的那么可怕。它是用三字经的格式,讲述青少年的行为规范。文中一些说法并无大错,不需要通盘否定。比如个人行为上“晨必盥,兼漱口”,我们今天谁不对小孩这么训诫?对待外人“见人恶,则内省”也是合理的。“事勿忙,忙多错”,这个说法,对今天同时开启几个窗口与人聊天的人来说,也是有益的警惕。“入虚室,如有人”,是叫人不要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胡作非为,这是值得推崇的。
这些简单道理,如果往死里记,过度分析,变作教条,化其为禁锢力量,则有百害无一利。此外,《弟子规》也有很多说法存在问题。今天如果我们让小孩去学,甚至让其进入小学课本,从教育角度来说,需要注意什么?
人学习如果分层次的话,一个层次我们是学价值观(values),亦即我们对于正误的看法。在价值观之下的乃是品格(character),品格是我们基于各自的三观,形成比较恒定的性格要素,如尊重和平等意识。性格可往下继续分解,分解到行为(behaviors, manners)。《弟子规》从出门进门,上马上堂都规定,强调的是行为层面,包括“勿箕踞,勿摇曳”(不要伸开两腿坐着,摇摇晃晃)等。
如果只顾这些行为层面的东西,不追根溯源,讲点品格和价值因素,学了也是白学,环境千变万化,行为怎能一成不变?“揖深圆,拜恭敬”,今天大家不作揖,不叩拜,只握手,如何体现尊重?“骑下马,乘下车”,今天骑马的少了,大家一起乘车,应有的礼仪又是什么?你应该坐副驾驶座吗?还是坐后面?为什么?因为你不想让人感觉你是大佬,人家是司机。你想在前面和司机说话,你想帮他们看看路,等等。如果五六个人一起坐车呢?又如何安排?礼仪或行为背后的考虑是什么?不如让小孩讨论这些。如果让小孩学这些是为了盲从,我觉得只会产生各种困惑,最终被抵制。也可以让小孩讨论《弟子规》哪些方面合理,哪些方面不合理,哪些方面不再适用。
不要把它当成颠扑不破的真理去背。《弟子规》不过是你我一样的读书人、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用通俗易懂的说法,试图解释《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过去没有全球化,没有互联网,大家各自关起门来修建各自的道德规范。犹太民族有旧约《箴言》这样的智慧文学,有些地方与我们的训诫殊途同归,可是也有本质上不同的地方。比如论对父母的尊重,犹太人也说“我儿,要听你父亲的训诲,不可离弃你母亲的法则。因为这要作你头上的华冠,你项上的金链。”(1:8-9)“咒骂父母的,他的灯必灭,变为漆黑的黑暗。”(20:20)可是大的原则是“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这里认为智慧是神启的,人都是有错的,父母也不例外。
作者所罗门更强调的是人要去寻找智慧,爱智慧,远离愚昧和邪恶。而《弟子规》里不认为年轻人有去寻找真理的义务,圣人已经准备好了真理,装在盘子里,切成了片,你张口吃下去就可以了。
如果《弟子规》这类文献进入教材的话,不妨同时放入其他民族训诫青少年的文章,一起对比着看。过去闭塞没有办法,如今资源这么丰富,抱残守缺、闭塞视听,那就是自找的了。另外,国家强盛了,就开始找“我们自己”的传统,“我们自己”的经典,“我们自己”的价值体系,开始觉得自己了不起,别的民族的东西,难入法眼,我觉得反倒是忘本的做法。不过是忘了今日的强盛,是不久前“改革开放”而来的。重新闭起门来搞自己的一套,是弱化下一代独立思考、开拓进取的能力。
《弟子规》还有一个可怕的地方,是宣扬孝道和“子道”,预设尊长都是对的。即便尊长错了,去委婉规劝,目的还是为贤者长者讳,免得陷其于不义,未必是为了大家一起成长。“苟擅为,子道亏。”张口闭口都是子道,奉行的是尊长中心主义。犹太人常述说祖先的种种不是,说他们硬着颈项,崇拜偶像等等。这么有尊重也有批评,才是对于过去比较健康的态度。另外,也不能过度训诫青少年,而轻忽了鼓励与培育的需要。“孩童的动作,是清洁,是正直,都显明他的本性。”(《箴言》20:11)
作为一个翻译,我常发现“不可译”的说法中,藏有文化差异的密码。我们的孝道,只能勉强译为“filial piety”, 而这种piety(敬虔)一说,还会让他人反感,因为在很多文化里,尤其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文化里,敬虔不能用于人的。反过来,英文中的parenting一词,中文也无确切对应,倒是有现成的反义词,那就是《弟子规》里说的“子道”。做父母的对于自己parenting的技能,尊长对自己的领导技艺均不学无术,却摆出一堆训诫,要求子孙和下属,终归难有成效。世界各国的教育主流,是强调做父母(parenting)的学问,做领导(leadership)的学问,父母会做,则子弟兴旺。领导有德有方,对于下属是示范也是教育。我们过度强调做子弟的学问,有些逆流而上的意味。
最后,《弟子规》通篇是居高临下的大道理,枯燥无味,代表不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学。它不过是蒙学教材,内容浅显,孩子们稍加辅导就能看懂,相当于过去的智慧快餐。孩子们学上一两节课顶天了。让其去“读经班”学个几个月的人,要么自己钱太多了,要么孩子时间太多了。
文章原载于外滩教育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