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北京中关村二小发生校园“霸凌”的事件之后,反霸凌声浪渐高。“霸凌”是新词,应来自英文的bullying,也译欺凌。我还觉得欺凌说来顺口。欺凌包括殴打、咒骂、取绰号等等有损孩子身心健康的行为。过去这些事情一码归一码,或是被视为开玩笑等等。正视这种问题,集思广益地展开讨论,也是社会进步。如果孩子遇到的矛盾有极强个人针对性,频繁,恶劣,影响到学习和身心健康,可判定为欺凌问题,向学校求助无妨。这个问题我过去说过,《知识不是力量》一书中还有一文说到此事。
不管孩子有无遇到欺凌问题,家长都得保持和孩子畅通的沟通渠道,让孩子任何时候都能放心地到父母面前倾诉,商量着解决问题。小孩有问题的时候,父母不可轻易打发,更不可嘲笑或责骂。“你怎么这么老实?”“怎么不打回去?”这样小孩会面临第二次欺负。日后有事,小孩会向父母欺瞒,成为沉默的羔羊,问题会继续恶化。
欺凌者往往是内心的懦夫,或是极度自卑,需要借助打压他人来提升自我感觉。这样的说法虽有些“阿Q”, 大部分情况下也是事实。有时候受欺负的人,是觉得对方瞧不起他,或是有别的误会。不如先搞清楚,要是不打不成交,握手言欢,那再好不过。别瞧着满世界的人都觉得对自己虎视眈眈。大部分人只是忙着应对自己生活里的问题而已。我看过中关村二小那位母亲的文章,虽有同情,也有不解。不知那位母亲有无想过,自己从对方家长、老师、组长、学校挨个数落,语言尖刻,愤怒之下情绪可以理解,但有只见他人眼中刺,不见自己眼中梁木之嫌。
由于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我也看到不少评论,一边倒指责学校,很少有人注意家长的应对方式。抛开此事不说,如果有别的家长受影响,以后遇到小孩矛盾冲突,不分程度轻重去插手。干涉过多,过频,则成为直升飞机父母,反会弱化小孩的能力,让孩子成为更大的软蛋。教小孩怎么应对可能更好。
有的家长在此事后,主张自己的孩子遇到此事,要狠狠报复。无奈之下自卫有必要,但报复往往会让孩子更遭殃。假如孩子本来就因弱小被欺负呢?那些教孩子用武器来助力的家长,有没有想过事情搞大了怎么收拾?会不会害孩子一生?另外,假如孩子打赢了,尝到了甜头,摇身一变,反成害人精,也一样悲催。人际关系上最失败的人,受害成性和害人成瘾的人应该平分秋色。二者相差并不太多,而且很容易相互转化,反正都无法和人健康平等地相处。脑子里的规则不是你害我就是我害你,不是我吃亏就是你吃亏,怎能练出共存互利的思维?
家长要慎重对待对学校和老师的干涉。老师也不容易。家长成天挑刺,老师怎么做?学校怎么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是送孩子去受教育,还是送孩子去牢房?你是让老师当园丁,还是希望老师当狱卒?你想让校长当校长,还是典狱长?好多小冲突,老师见得多,不如以尊重学校和老师意见为默认值,不个人意气用事。大部分情况下,小孩的矛盾是可以而且应该自行解决的。小孩之间一会儿好一会儿闹也是常事。如果一点小事就上纲上线,要报告学校和老师,老师恐怕会疯掉。这种干预,也破坏孩子的同学关系。
家长最主要的责任,是授人以渔,教孩子强身健体,身体结实别人不敢轻易来欺负,当然更不能去欺负人。也得教孩子其他待人处事的能力,包括对他人行为的了解和洞察。小孩得学着试图了解对方到底怎么回事。是一次两次跟自己偶尔发生矛盾,对他人也都这样,而是蓄意针对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坑害?到底有什么过节?自己言行上有没有不对的地方?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匆忙下结论是很不可靠的。能想象到他人处境的同理心,是一辈子都要用的技能,不如把学校遇到的问题,当成培育此种能力的机会。哪个父母不爱孩子?可是只想袒护孩子,对别人穷追猛打,人家道歉了还嫌不够公开,不够真诚,没完没了,得理不饶人,这言传身教,对孩子也不是什么好的影响。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