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来一篇关于美国平均物价比中国更便宜的鸡汤文章,宣扬中国人用多么少的平均收入,在支撑多么高的物价。最近频繁被人转发的是“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的34倍,中国的物价是美国的5倍”一文。有朋友问我是否靠谱。需要说明的是,这么庞大的比较,每个人说起来都是盲人摸象,这里也不例外。说得人多了,整体图像就更清晰了。
我去比较生活成本和质量的网站numbeo.com去查了一下。中国和美国都是很大的国家,内部差距大。比较城市生活成本可能更好一些。我查的是上海和纽约两个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和上海与我所在得克萨斯小城的生活成本。遗憾的是,该网站关于中国小城的数据很少,无法提供有意义的对比。
吃
总体上说,绝对价格无论在美国大城市还是我们这种生活成本低的小城市,美国均高于中国。个人下小馆子解决一顿饭问题,上海30元可以解决,美国在纽约平均18美元(120元),我们小城需要12美元(80元)。食品价格无论大小城市,美国均高出中国不少。例外的情况是牛奶、果汁、鸡蛋这些。
另外,真要比较,最好跟生活习惯这些背景关联起来。海鲜美国比中国便宜,但是河鲜则是中国便宜很多。美国牛肉便宜,但你买烧鹅看看?即便找到,价格也很吓人。奶酪便宜,但中国人也不怎么吃。中国人吃的豆腐,美国则比国内贵许多。我们这里大约是一美元一块。
穿
美国服装比国内应该便宜不少。出国的话,不要带很多衣服。当然,也不能什么都不穿。一些名牌服饰美国应该便宜不少。这里穿牛仔裤的人多,牛仔裤也便宜不少。美国穿牛仔裤的多。最关键的是跟自己的消费能力比,每个地方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价位的衣服,也会有一些你买不起的天价衣服。要是有人省吃俭用(或是让家人省吃俭用)买名牌,然后感叹国内名牌太贵,国外多便宜,这种自作孽或者给家人造孽的人,不值得也不需要同情。
行
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汽车比国内便宜,汽油也一样。出门打的,坐公交车,国内比美国便宜很多。现在国内有高铁,价格还算可以,也方便很多。即便在纽约,地铁票无论是月票还是单程,则比上海昂贵不少。这是私人交通和公共交通、人烟稀少和人口密集造成的不同生态,最好因地制宜,各得其所。
住
除了大城市外,美国住房确实比国内便宜。美国住房一般是买来即住,不需特别装修,颇为省心。房子价格更便宜,购买也方便,若信用记录良好,有正当收入,零首付也可。有时候买房的按揭远低于租房。有条件的话,建议买房。不过买房投资则另当别论。除东西岸等少数中部热门城市外,升值空间是有限的。房子买下来,一年到头不吃不喝,放那里也得交税交保险,指望增值则有难度。
水电
水电等费,美国统称utilities, 一般比国内贵很多。纽约的电费平均比上海高1/4, 电话费、上网费也高一到两倍。我们家现在电、水、气费两三百美元。每个月网络+有线电视包月费用将近100美元,我想国内不会这么贵的。
服务
涉及到人工,价格美国常高于中国。比如托儿、家政、维修、理发。理发在我们这边是15-20美元,还有小费。汽车维修中,人工往往比零配件贵。孩子入托,费用也不低,且不一定随到随进,不少需要排队。昂贵的人工迫使美国人遇事自己动手,把人锻炼得神通广大。
医疗
医疗价格美国比中国高得多。即便在我们这里,医生挂号费也是90-150美元不等。X光平均价格210美元。拔牙一颗150美元。美国有“牙医旅游”一说。去其他地方治牙,加上机票、宾馆的钱,可能还比在美国治便宜。去医院住一两天,起码几千美元,一不留神超万。平时医疗保险也是一笔巨大开销。如属高支付保险(high deductible insurance),患病个人支付的部分很高,等于是大病有保险,小病自己掏。
教育
美国教育费用高到罕有。英国学费9000英镑,人们叫苦不迭,美国人民看到恐怕都要哭了。北大一年学费我查的资料说是大约6000元(如果不准确,欢迎留言纠正),哈佛为6万美元,为前者的60倍。但在私立大学学费中,只能排78名。
其中学费可减免,生活费难逃。学生毕业,背负几万十几万美元的贷款是常事,很多人四五十岁了还在还贷,甚至夫妻双双把债还。越来越多的家庭,父母看不过子女遭殃,帮着一起还,形成了美式啃老局面。前几天培训时,一位将近70的老教授高兴地告诉大家,终于把几个孩子的学费贷款全部还清了。生活在美国,在牛奶、汽油、住房等方面省的钱,不够以后孩子上大学的学费。桑德斯在美国2016初选中异军突起,一大原因是他呼吁让大学免费,对年轻人吸引力大。后来希拉里为了争取桑德斯的选民,也提出了这个口号,争取了不少“摇摆”家庭。
可支配收入
上述说到美国昂贵的地方,可能有人会说,美国人绝对收入更高,这些相对来说是便宜的。这也是误会。美国单位很少有补贴、奖金和灰色收入。国内这些收入有时候可能比工资更高。一个做减法,一个做加法,导致绝对差距不比官方说的那么大。另外,不少在思考中美生活成本哪个更高的人是中产。中国中产和美国中产的收入差距更小。
国内收入会扣除一些收入所得税和保险、公积金、养老金等。美国也扣,扣得更狠。除了个人收入所得税之外,每月收入还扣除医疗补助税和社会安全保障税。65岁外加10个月之后,居民可领社会保障金。其金额根据早年交的安全保障税来,交得多则拿得多,交得少则拿得少,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税款和保险扣除下来,税后收入往往只有税前收入一半。“可支配收入”中,还需每年交汽车、住房的“财产税”,这也是大笔开支。购物时,除物品价格外,还需另交消费税。在我们这里是8.8%。这些苛捐杂税,另加住房、汽车、学费的按揭,让普通家庭不堪重负。我在Facebook上有时候看到,美国人遇到大一点开销,如车子坏了,则资金链瞬间断裂,其他贷款还不上,利息增加,恶性循环。这种局面,使得存款可遇不可求。据2015年的一项调查,62%的美国人储蓄账户中不到1000美元。21%的人没有储蓄账户(Fottrell, 2015) 。
当然,所有这些比较中,抽象的统计和平均数字,对个体来说意义不是太大。每个人可以从自己的处境里自寻幸福,无需在和他人的盲目比较中自寻烦恼。我们不能像“我视祖国如暖男”的作者周小平一样,践踏美国找自豪感,也不能认为美国都做得好,视美国如暖男。国家是个概念,没有感情,都在各自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现状。不能将甲地所有弱点打包起来,跟乙地优点去比。我们可以找寻各自的幸福感,而非优越感。可以在知不足中奋进,而不是通过自惭形秽自认苦逼,随随便便就“泪奔”。
离开故乡的人,总归要入乡随俗,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而不再胡乱对比中折腾。国内下馆子有时候比自己做还便宜,到街上买个烤鸭可以切好拿回来,在美国你想烤鸭就得自己烤,而且不能天天都烤。如果利用当地所长,则得到的是不同的生活质量。比如你想吃墨西哥的玉米饼,倒是便宜得很。老拿一个地方的短,去比另一地方的长,是纠结不完的。
还有,游客凭借走马观花的印象,将橘子和苹果对比,往往需要警惕。问那些沉浸在某个社会多年的人,结论会大一样。可惜更为精细的认知,往往不如那些哗众取宠的说法吸引眼球。
文末说个商机。美国有不少网站,比较不同地方的生活水平差异,包括生活成本、住房价格、犯罪率、医保、污染、交通状况等,给预备搬迁的人,做决策的依据,这是很好的做法,国内有心人也可考虑去做这么个网站或者app。
参考资料:
Fottrell, Q. (2016). Most Americans have less than $1,000 in savings.MarketWatch. Retrieved 8 October 2016, from http://www.marketwatch.com/story/most-americans-have-less-than-1000-in-savings-2015-10-06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16, August 19). Most-expensive private 4-year
文章原题为:美国和中国的物价对比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