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开学后,儿子上七年级了(相当于国内初二)。我去他们学校的接待日活动。这中间得一个教室接着一个教室跑。美国小学一般是有固定教室,同一个老师坐镇授课。到了中学,老师也是有固定教室,也是宅在教室,而学生则走马灯一样轮流过来,分批上课。学生选的课不尽相同,同一年级的孩子们时间表通常只有部分重合。例如早晨第一节课,有的学生去打网球,有的去参加乐队。结束后,他们再跑到下一个班级,上英语、数学,等等。学校是封闭的,里面如巨大迷宫。学生们往往第一节课在东侧,下一节课在西侧。可以抄近路的过道,老师还用橙色路障挡了起来。来回跑,好的地方是消耗初中生的旺盛精力。但这么赶,课间就没了休息,这让我等友邦人士莫名惊诧。这未必可取:过去我们自己上中学,课间打打乒乓球,踢踢毽子,追追打打,也是“此情可待追忆”的嘛。

我上初中高中的时候,除了极个别选修课外,一直在同样教室里。学生不动老师动。学生从早到晚在一起,于是形成了“二零一班”、“二零二班”之类集体。网络又让发小们团结到了一起。这样的再次亲密接触,难免产生见光死的失望。过去人们在校刊上写诗表达暗恋的长辫姑娘,现在丢广场舞人群中一锅煮得面目不辨。过去清纯可爱的老弟,如今天天在转发强国论坛的铁血言论。但瑕不掩瑜,朝夕相处的岁月,总能积淀出深情厚谊。我的好友多为同学转化,如平安、汪汪之流。大家平时未必联系,但这么说吧:要是月黑风高夜,平安君拖一具尸体找到我,我会找个麻袋,抄起一把铁锹,跟他一起走。要是汪某包养情人被人察觉,平安君会毫不犹豫给他顶下来,信誓旦旦地说都是他干的。

有固定的班级,便有基于班级的班干,如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劳动委员、团支书,和各学科的“课代表”。这些干部起到了维持班级秩序,协助老师的一些作用,比如收发作业。这一切也是未来社会组织的缩微。班长也是长,是个小干部。当上了班长副班长,家长总归是要发朋友圈吹嘘一下,以示教子有方的。

美国中学既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成不了固定集体,班级秩序和杂务一天到晚处理下来,老师还不累死?也不是。整个学校有学生会,学生会有竞选,大家可竞选主席(president)、副主席(vice president)、财务总管(treasurer)、秘书(secretary)等。而一些特殊的班是学生一起上的,如弦乐。这些班管理也更复杂:老师除了教学外,还要组织演出、安排义卖。于是老师也让组织相应的委员会。弦乐班有自己的President, Secretary, Treasurer. 我女儿曾当选为该组织President, 为其策划体恤衫设计、义卖物品安排等。由于班级比较散,学生社团的作用比较大,比如学校有机器人兴趣社团、花名册设计社团等。

落实到具体的班级,班干部没有,不过各种“职务”则多如牛毛。我在几个州的家长接待日上都观察到,很多班级有值日表。上面写着各种“工作”。老师让学生“找工作”(get a job). 孩子们可以把自己名字写在一个扁条上,根据自己对工作的喜好,插入相应的口袋里。由于班次多,同样的工作有不同孩子认领。

到底都有哪些工作呢?我在Pinterest上看了很多中小学老师分享的自己班级的“工作”,觉得可以分这么几种:

一种是“教学助理”型工作,比如直接叫老师助理(teacher’s assistant),也有负责具体事务的,我们不妨对应国内的班干说法来翻译一下:体育委员(PE assistant)、技术委员(tech monitor/computer helper)、邮件委员(mail assistant)、作业委员(homework monitor)等。学生分桌子围坐,每个桌子有时候还有table captain,相当于我们的小组长。有的职位非常细致,比如布置周记,督促学生完成的周记委员(journal helper)。有的学生帮助老师维持教学秩序,不让大家喧哗,这种学生叫声控委员(noise monitor),有的学生负责班级日历,确保大事小事不遗漏,他们是日历委员(calendar monitor)。这些职位,老师也有一些工作指引,让负责的孩子不至于无所适从,比如为了控制噪音,老师说有时候可以用“外部声音”(outside voice), 有时候必须用“内部声音”(inside voice), 有时候需要禁声。换言之,这是把我们“班长”、“副班长”的职责切分、细化了。这些“职位”直接可以帮助老师的教学。我们过去常把“班长”翻译为“monitor”,并无大错,只不过无“长”的意思。《牛津字典》上的解释为:A student with disciplinary or other special duties during school hours。例句:show the hall monitor your pass。一个班级很多monitor, 我就统一说成“委员”。

还有一些和教学似乎直接无关,而属于社会性事务,维护秩序和纪律,或是让上下课衔接整饬有序。如问候委员(greeter)、发生冲突时有维和委员(peace keeper)、对国旗宣誓时有宣誓大员(pledge monitor)、组织去吃饭时的午餐总管(lunch monitor)、排队时的龙头大哥(line leader)和殿后大员(caboose),给大家开门的守门大将(door holder)。还有垃圾检查委员(litter monitor), 负责教室环境整洁无乱扔杂物。老师需要复印,或是去办公室讨要某物,会有勤务委员(errand runner). 有些老师课上还有一些特殊的安排,比如让某人报天气预报或者新闻,于是又有weather reporter, news caster.

最后一种属中国“劳动委员”的工作,这里叫班级清洁工(classroom janitor或者clean up monitor)。同样负责后勤工作的还有文具管理员(supply manager)、设备管理员(equipment manager)、卫生管理员(hygiene monitor)、回收管理员(recycling monitor). 有的工作没有把职位说明,而是按照事情本身细致部署,如走后关灯的light manager, 发放洁手液的sanitizer monitor, 擦桌子的table wiper, 下课后架椅子的chair stacker, 负责削铅笔的pencil sharpener, 负责管理急救用品的first aid helper. 甚至有负责浇班花班草的护花使者(plant patrol)。我儿子的科学课老师教室里养了两条蛇,学生还会自告奋勇去喂养。

这些“工作”,细致而有趣,孩子们可以自己报名参加,也可以轮换。老师列出职位,贴在墙上,老师可以用写了名字的晒衣夹子、短木条、即时贴等,让孩子们自己找事做。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在眼前,这能让班级管理有效。长远地看,这些安排会增加孩子主动做事的习惯,强化劳动光荣思维,增强职业平等意识。无论从发展的远虑,还是教学管理的近忧上看,这些做法都是颇多可取之处。

这是我总结的常见“职位”清单(大致划分):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