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石出局一事,舆论纷纷分析他做错了什么,或是敌手经某某高人指点,做对了什么,导致王石出局的惨痛结果。人们对于他的同情和伤感都没有必要。跟我们这些还需要为孩子学费发愁的人不同的是,人做到他这个地步,钱已经是多余的了,一辈子都花不完,就是那5000万的薪资他花完了,他去做个董事、顾问、演讲,挣的比这还多。
他也没有那么强的控制欲。控制欲强,公司也做不好,因为下属成长不了。就好像强势的父母,往往子女却很疲弱一样。道家的无为而治,可不就是要让位处高位的人无为,该放手时候放手,好让下面有为起来?
王石是我很佩服的一个商界人物。这倒不是因为他生意上的成功,而是他有一种豁达和潇洒。2011年,他赴美游学。喜登山、滑翔、航海。2001年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运动健将”称号,2002年当选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2002至2004年期间成功登上七大洲的最高峰。2003年,53岁的王石随中国业余登山队登上了珠峰。2005年的4月和12月,他分别滑雪抵达北极点和南极点。2010年,60岁的王石再次成功登顶珠峰(以上资料来自维基百科)。请问有几个人在走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基本层面之后,能这么迅速跃升,在全方位自我实现?是这样,还是守着一点财富,为了子女的继承,同行的侵扰,政商关系的复杂成天不得安宁更好?
当然,我没法知道此刻的他到底怎么想。我也没法也没有必要揣测。他最后对于被踢出局的感慨,是真心不甘,还是一个男人被人整了,出于尊严遭到冒犯的本能反应?(“这天下是我的,朕可以给你,但你不能抢。”)但我猜测他不是恋栈的人。否则不可能2011年就出走了。他再走,再被人整,人们都会记得他的影响。提到万科的时候,我们最先想到的人是谁?是王石。后来排挤他的人,即便这几天大家评论得唾沫横飞,我一个都没有记住。除了天天研究这些事的商学院老师学生之外,你们记住其他人了吗?
王石把企业做成这样,规模和规范都齐整了,再往下深钻,也不过是锦上添花,已经没有了多少玩头。再修一处住宅区,又有多少意义?孩子大了,让他出去,和别的人建立家庭,有何不可?顶多只能说他人要硬娶强嫁,自己看不过去而已。说什么富不过三代,非要抓在自己和家族手里?经过游学熏陶的他,我想志向应该比这更大,否则书白读了。别的富人还在送孩子出国读书提高修养,琢磨怎样三代成为贵族,他一代就自己修炼成功,成了精神贵族,我们不服不行。
还有,革命最大的敌人就是革命的成功(The greatest enemy of a revolution is its success)。一个按照某个革命性思潮出来的人,一旦他获得了造就,就会转化成新一轮革命的对象。我们人有的天生是革命者、创业者,他能破坏或创造。这或许可以解释切·格瓦拉为什么会在功成名就的时候跑出去从头再来,我想它同样可以解释王石的选择。
在俄克拉荷马的时候,我看过一部关于俄克拉荷马州牛仔英雄Yancey的老电影Cimmaron(中译:壮志千秋),上面的主人公杨西也是,在俄克拉荷马跑马圈地的那阵子,他跑到一个地方,从头做起,把一个小镇给整得像模像样。等一家人都已经适应后,他又懈怠了,再次出走,不知所终。他的妻子找不到他,在镇上留了下来,一步步发展,最后成为本地著名政客。后来发现他其实就在附近,但就是不露面,最后他救了个人,死了。死时没有人知道他当初的辉煌。可是他为什么就在附近就是不回来?切·格瓦拉,搞成了革命,就换一个地方接着来。他和杨西都是英雄。而这世上另外一些人,却会抓着自己的基业不肯放手,依旧用旧的规则,去经营被自己攻下来的秩序,于是这世上便有了文革之类用革命的思路去经营建设国家的悲剧。
万科到了这田地,何必再去纠缠公司管理社会关系股东利益之类破事?去玩爬山,划艇,游学,这才是生活,这才是经营人生的正事。生意是手段,有几人明白并达到了各自的目的?人活着别弄得像偷糖吃的猴子一样,抓得太多,手拿不出来。
唯一的遗憾,是他看女人看走了眼。那个靠强吻球星上位的女子,在关键的时候要发誓不做王的女人。呵呵。可惜这个梦想她也实现不了。又不是和王石一起拼打出来的,是在人家功成名就的时候找了他,人们不会忘记是王石造就了她。人有一点感恩的心,就这么难吗?
别为王石同情了,他怎么着都是英雄。需要同情和扶持的人太多了,别洒错了眼泪。苏格拉底被处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离别的时候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我去就死,你们活着,谁比谁强只有神知道。The hour of departure has arrived, and we go our separate ways, I to die, and you to live. Which of these two is better only God knows.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