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关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我常听到两种声音,美国舆论中的中国是强大的,几乎没有哪一期杂志没有中国话题。但是他们觉得中国不愿意担负与其地位相称的的国际责任,为此颇有怨言。这种观点在主流媒体中屡见不鲜。期望产生失望,失望产生怨恨。民间人们对中国的情况基本上不了解也不关心,大部分人为自己的事奔忙,或是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人,互相在攻击,没空顾及别国的人和事。
 
另外一种声音来自国内舆论:往往是我们还处在挨打、受害的状况。动不动就是“美帝亡我之心不死”这论调。连相对没有太大冲突的教育界,这种论调几乎每天我都能看到:“别被美国的快乐教育骗了”。“西方教育正撒着弥天大谎,但却蒙骗了亿万中国人”。天啦,谁有这个空,谁有这个力量去做这种事?可别自己把自己吓惨了。在我看来,这都是闲得蛋痛有劲没处使,在瞎琢磨。美国本来就没有什么“快乐教育”,你整个稻草人自己在打什么呢?想折腾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遭罪,到头来别又怪别人。
 
可是我们的某些媒体也特好这一口。央视花几个月时间调查苹果的某追踪功能,揣测苹果公司有个人行踪追踪功能,担心苹果公司给美国政府当间谍。他们调查的期间,苹果正因不肯协助联邦政府破解加州一恐怖分子手机信息的事,和联邦政府闹得不可开交。再说你央视不知花了多少人力物力、加上各种信息专家才搞清楚的事,你如何指望人们能够越过语言等各种障碍,辨清一个人的各种去向,都是看谍战片看入戏了。要不就是花花肠子太多的人,担心自己的不愿为人所知的行踪,被配偶、上级、纪委知道。普通老百姓上班下班,上学放学,哪里有那么多的鬼祟,担心他人的发现?
 
国家和人家一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国家与国家的冲突和竞争那一定是有的,那是特殊时期。若以为人家平时不干别的事,天天围绕着你来琢磨、鼓捣,完全是自作多情。人家自己矛盾重重,为些不争气的竞选人、枪支、恐怖分子、移民这些问题纠结万般的时候,我们天天想着别人怎么来害我们,是不是心态不好?换言之,邻居家自己打得一条槽,你却天天在喊,不得了了,隔壁马上要来把我们血汗钱全骗走啦!
 
加拿大的专栏作者Steven Zhou有篇文章称,中国现在处在一种“受害者”心态。文章标题是,“中国如果痴迷于扮受害人,将永远不会发展”(China will never advance as a society if it remains obsessed with playing the victim). 文中从电影的视角分析,说中国电影动不动就宣扬中国如何被人四处侵害。可今日中国今非昔比,已经不再是那种落后挨打的局面了。就像人一样,中国已经长大了,已经没有人随便来欺负了。可是处在受害者的心态之下,我们就永远对人充满警惕,拒人于千里之外,或是让人总是热脸碰到冷屁股。
 
国家也好,人也好,你已经长大了,就不要那小时候跟小伙伴打架的事情去计较,大家应该在新的层面上平起平坐地重建关系。中国应该拿出自己的领导力,未必要和美国那样去做世界警察,但是应该坚信自己的力量,不卑不亢地处人处事。不要还想当年年列强环环视的时候那样,老想着别人又怎么羞辱自己了,以至于动辄大怒,必将对方痛骂一番,将其斥得哑口无言方休。如此你赢了什么呢?
 
一个人已经三四十岁,膀大腰圆,却硬要和当年瞪了自己几眼、如今已经风烛残年的老大爷去争个高低,人们会认为这人有毛病。《归来》中的陆焉识,出来后抄了家伙要找坑了自己的仇家报仇,却看到对方处境颓唐,遂偃旗息鼓,黯然而归,我倒觉得这更符合人性的常识。人家都那样了,生活已经够惩罚他们的了,你去较个啥劲?你如果走不出受害者情结,遭罪的是自己。你在那里千般仇恨,万般警惕,对方一无所知。
 
可是已经崛起的人,人家,或者国家,为什么会有这种受害者情结?另外一个心理学现象可以解释。这就是“假冒者情结”(impostor syndrome). 维基百科的定义为:
 
Impostor syndrome (also known as impostor phenomenon or fraud syndrome) is a term coined in 1978 by clinical psychologists Dr. Pauline R. Clance and Suzanne A. Imes referring to high-achieving individuals marked by an inability to internalize their accomplishments and a persistent fear of being exposed as a "fraud".
 
它指的是一些高成就的人,却没有能力内化自己的成就,而时时恐惧自己被人看成假冒的。说白了,是缺乏与自己的地位相称的信心。现在上面喊各种自信,可是这自信自己信不信?还是恐惧自己的一切本为泡影?故而时刻虎视眈眈,形成了一种隧道式思维,总是通过这种受害者的目光看待一切?
 
作为一个国家,或许我们虎背熊腰,牛都能踢死,可是我们的心理年龄多大?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