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每年高考时,全社会鸡飞狗跳,不要说考生紧张,家长几乎都疯了。为了保障高考,毒青蛙的,封电梯的,自发维持交通秩序的,无奇不有。考后,大家将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汇聚到一起,集中吐槽,如同一场全民的压力释放导致的狂欢。
 
还有一项喜闻乐见的运动,是分析什么题目被押中,谁谁谁的文章、漫画被翻了牌。高考出题很忌讳被押中,变得神秘莫测。不知道出题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所以年年岁岁有奇葩题。我能理解,如果题目有一定的范围或题库,能拿到,不免会有老师、学生投机取巧,把精力放在对症下药的准备上,这种顾虑情有可原。
 
但是我也觉得,作文题神神秘秘,今天是沙漠,明天是提篮,后天是亲吻或巴掌,坏处更大。我们不妨跳出这些题目,去想想教育的初衷是什么?考试是要考人会的,还是要考人不会的?是要把人考得越来越好,还是把人考倒?《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里爱丽丝说:“你能不能告诉我,我从这里出发,该走哪里路?”“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要去哪里?”猫说。高考能否告诉未来的考生,作文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标不明确,怎么出题都行,反正把大批考生考得迷失方向,把笨学生刷掉就万事大吉。如果是这个,那就考他们不会的,考他们猜不到的。反正是看谁是天下英雄谁是天下狗熊嘛。可是我经常说,你如果只是为了考察一个人是聪明还是笨,你把大家叫一起花一个星期时间在一起,只要千把块钱甚至在一起吃顿饭就可以解决。何必费时费力大动干戈?
 
高考是独木桥,千军万马要过,淘汰有必要,但不应该是唯一的目的。现在高校也从精英教育变成平民教育。日后淘汰的需要会慢慢下降,而通过测评让人各自发挥各自特长的需要会加强。这就需要考题在内容上多一些常识,少一些玄秘。
 
纯粹通过考题的难以猜测去区分人群,也容易产生一个很不好的效果,那就是会产生写作无法训练的错觉。这样也让老师们不好去教。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的做法真正体现了前苏联常说的GC主义精神:“咱们假装在工作,他们假装在发钱。”我们是老师假装在教作文技法,学生假装自己在学。如果多为平常的话题,甚至让学生可以去准备,那么老师就可以把精力放在如何改进写作方法、思维方法和表达习惯。
 
“美国高考”SAT的考题几乎全是平常的话题。我发觉有一个有趣的对比,美国的SAT考试,大众似乎很少去像中国这样讨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 Predictable 可预测
首先,这些考题可预测(predictable). College Board明确说,这些考题:“均关于社会现实。”(It's about the real world.) 新版SAT的考题“更像平时的大学分析作品的作业,目的是确定考生确实预备好了上大学。考题的写作要求(prompt),一年和一年相差不大。学生被要求:论述一个观点(Argue a point),在复杂问题上能够给出深入表达(Express subtle views on complex subjects)。学生被要求“运用逻辑推理,并能列出证据证明观点”(Use logical reasoning and evidence to support claims)。这都是老师平时要求训练学生的,有很多是训练批判性思维的,自然不去考察学生能不能押中。
 
2. "Practice"able 可操练
还有一点,我发现,美国的作文时可以训练的。比如虽然Prompt一样,但是阅读的材料话题不一,学生被要求“审查关于艺术、科学、民事、文化、政治领域的一些观点和辩论(Examine ideas, debates, or trends in the arts and sciences, or civic, cultural, or political life)阅读材料“均来自已经发表的文章”。或许《时代周刊》或《新闻周刊》等刊物上都登过,如果考生去猜题,欢迎大家多多阅读啊。这就好比说家里地里埋有宝贝,谁挖到归谁,大家都去挖啊挖,宝贝没挖到,地是给耕了,人出一身汗也锻炼了。
 
3. “Perform"able 够发挥
SAT考题要求学生表达对于此问题的观点,并使用自己阅读、学习、经验或观察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题目都很平常,每个学生,无论背景如何,都可以表达的观点,且有个人发挥的空间。College Board网站明确表示,话题选择,“适合大众”(“Written for a broad audience."),而不是像“弯道超越”那样,让家里没有人开车的农村考生无所适从。由于题目不偏,也容易增加考试的信度(reliability),亦即学生不会因为话题过于陌生,而发挥失常,因为这些题目基本上也是平时大家茶余饭后都会谈到的话题。
 
4. Generalizable 评分细,不同人平均相差不多
SAT还有相关评分标准,从中能看出要做作文到底要考什么,比如满分作文应该具有如下特征:“对于所提出问题,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深刻的观点,能体现出优秀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使用恰当的范例、论证和其他论据,证明这一观点”;“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有一致性和观点的发展”;“体现出语言的熟练使用,能使用多样、准确且合适的词汇”;“句式结构有合理的多元性”;“没有语法、使用和标点拼写等细节上的错误。”作文考题的评分标准,从阅读、分析、写作方面,都有细致的描述,这样两个老师一起改,不会有太大差别。
 
这样的考题和标准,就能指导平日的教学。我从孩子的作文课作业上,看到老师正是依据这样的标准去训练的。比如论点和论据,他们使用比较模式化的“五段法”作文。这种类似于古代八股的高度程式化,和话题的熟悉,反倒能够辨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无得到合理训练。这是一种成就(achievement)和(aptitude)相结合的一种测评方法。
 
总而言之,我觉得好的高考作文题,应该背景中立,不让特定群体家庭的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二是话题常识,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所发挥。三是范围宽泛,能让学生结合自己各自不同的阅历。若有可能,我甚至还希望出一些和现实结合的话题,而不全是各种虚拟的场景。快上大学的学生,对于一些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热门社会问题,也理应有所关注,并能清晰陈述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若能如此,高考作文的社会作用可能更大一些,而不仅仅用于淘汰和吐槽。
 
不要怕考题被人押到,更需要在意的是,考题能否激发出语文教育的活力来。我希望未来的高考作文题,不是《阿甘正传》里说的巧克力盒子,你永远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会不会基本靠命,考得好不好基本靠碰,而应该是一个所有人都能看得见的靶标,普通人经过适当的训练,能越来越好准地射中靶心。我相信教育的目的,是要让人提高,改进的。最终的目的是开启民智,让人走出愚昧混沌,要想神秘莫测,各位大仙和半仙应该改行去算命。
 
原载于作者公众号(fangberlingz)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