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画作《忧郁的老人》(1890)
接连发生几起年轻学者自杀的事,令人惋惜。有说法是他们得了忧郁症。忧郁症成因复杂,未必都是生活压力过大所致。有的是人过于纯粹,内心犯难太多。过于善良的人,替别人考虑多,自己牺牲大,最终扛不住,也有轰然倒塌的。没心没肺的混蛋只能让别人得忧郁症,自己才不会忧郁。
从专业上看,有人在少年历史学者林嘉文跳楼自杀后总结,让少年过早沉迷于中国历史,过早接触厚黑毒,与改朝换代的虚无感,会让孩子太早厌倦人生。应该让青少年多参与一些探索,保持好奇心。哲学与政治学者江绪林、文学翻译孙仲旭,也在一定程度上过早地看透了人生。这些都是个案,不能由此对这些领域下判断。但或许我们可以概括:人的思维过度淤积,找不到宣泄的渠道,是能够致病的。
抑郁病成因复杂,试图理解的人都在盲人摸象。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以后会对该疾病有进一步了解。目前,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去缓解这疾病带来的后果。例如保证睡眠时间,寻找互助小组,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负面思想等等。有的方法是对外部环境进行微调。例如,西雅图多雨,人闷在屋子里比较多,容易郁闷,所以西雅图自杀的人很多。刚去西雅图的人,人们经常建议他们把屋子粉刷成比较明快的色彩。有的是要改变自己的行为规律。没听说多少经常从事户外工作的农民和建筑工得忧郁症,因为他们接受充足的阳光。忧郁症更像“富贵病”,长期在室内工作、接触不到阳光照射的人容易得这种病。屋子里宅久了,人容易郁闷。加强锻炼,多见阳光,休假旅游。《马太福音》5:13中说:“你们是世上的盐。”今天去诊所,看到医生墙上贴的画上说:“世上没有东西用咸的水治愈不了:泪水、汗水和海水。”泪水是指该哭的时候就要哭,汗水是指多劳动多锻炼出身汗,海水指该休假的时候要休假。
另外一种办法,是找到创意的减压阀。美国公共广播电台做了一档节目,邀请《想象:创意的规律》(Imagine: how creative works)一书作者约拿·勒哈尔(Jonah Lehrer)讨论创意的源泉。勒哈尔指出,忧郁痛苦,但轻度忧郁症也可使人大脑更为灵敏。“创意行业的人,尤其是作家,患躁郁症的比率,比普通人高8-40倍。当然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创意行业让人更容易忧郁,还是忧郁的人更有创意,这是个谜。但是如果既然都已经忧郁了,不如看看一些创意的爱好,能否有治愈的疗效,甚至忧郁出名堂来。我认识一位老师就是这样。她的丈夫三十五岁左右早逝,两人婚后短短的岁月里一直相亲相爱,丈夫去世后,她无法接受这样的打击。她开始写作,把所有哀思都写进诗歌里,成了诗人,后来到我们学校成了创作教授。
创意性质的活动,有一定的治疗功效,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研究和实践。荷兰学者曾用“创造性回忆”的方法,亦即诗歌、绘画、回忆录,让老年抑郁症患者从其过去的生活中寻找意义,该方法结果证明对抑郁症有治疗效果。在美国,用诗歌、绘画等手段,帮助蒙受灾难的人走出心里忧郁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心理分析评论》2009年登载了朱迪斯·林格·莱恩(Judith Lingle Ryan)的一篇文章,记载她在23岁的儿子登山失事之后,如何利用创意写作,试图把儿子短暂的一生,编织进自己的余生,以此对抗四处蔓延的抑郁。
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是指患者在狂躁和忧郁两种极端情绪中徘徊。勒哈尔甚至指出,这种人情绪极其亢奋的时候,可以去从事创作,而到了情绪低谷,正好可以去改稿。若能利用这种情绪的两极,弄潮儿一般,顺着创作的波峰和波谷起伏,那倒真能把疾病化作有用之物了。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英国学者指出,梅尔维尔的代表作《大白鲸》(Moby-Dick) 就是躁郁症的产物。麦尔维尔情绪狂躁的时候,一个办法是像小说中的人物伊施梅尔一样,去出海,他说这是“开枪、打球”的替代手段,也可避免像他人“拔剑自尽”那样的解决方法。他的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思绪井喷的时候去写作。其他患有躁郁症的作家还包括诗人威廉·布莱克、柯尔律治、哥德,作家爱默生、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罗伯特·厄尔、画家梵高、爱德华·蒙克、杰克逊·波洛克,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舒曼等。
乌克兰沙画艺术家西莫诺娃(Kseniya Simonova)是一位产后忧郁症患者。这位美女艺术家生于1985年。母亲是一位美术老师和剧院设计师,父亲是家具设计师,父母亲都不希望女儿走艺术这条路。但她偏偏要走。她说她对“日常生活”兴趣很小,“对买奢侈品买家具的这种日子从来不感兴趣。”婚后,她和丈夫、一位戏剧导演和编辑帕斯卡尔(Igor Paskar)办了一个杂志,办倒了,他们生了个孩子,开始过起了正常艺术家的生活来,那就是一贫如洗。西莫诺娃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夫妇俩合计到底该怎么办。丈夫说:“怎么办,总不能我们全都疯掉吧。得干点什么?搞沙画怎么样?”西莫诺娃说:干嘛不?于是她卖掉了自己作画的器材,从一个科学家手里买了几斤适合作沙画的特种沙子。每天晚上,把孩子哄睡后,她从10点到凌晨4点开始练习沙画。后来乌克兰举办才艺秀,她报名参加,一举夺魁,从此闻名天下。
看来遇到这种忧郁症也不用绝望。塞翁失马,安知祸福,没准你就此成为一个中年画家,忘情于笔墨下气象万千,或者成为一个老年作家, 追忆似水年华。要是年轻,去做个文艺青年也好。当然,我想相反的情况一定也有:人志大才疏,处处碰壁,心理素质又不好,不经摔打,老在做自己能力支撑不起的事,方方面面不能如愿,搞不好最终还得了忧郁症。最好是强化人创造性发挥的能力,增加创意教育、培训活动和相关场所。中国艺术类教育比较两极,让负担过重的孩子学琴学画,以便加强艺术素养,另外还有老年大学,帮助老人陶冶性情,打发时间。不如也考虑考虑心理负担过重的青壮年。帮助他们把创意类爱好,摇匀了终身服用。像我这样,年复一年在写这些文章,就是这么回事。
参考资料:
Bohlmeijer, E., et al. "Creative Reminiscence as an Early Intervention for Depression: Results of a Pilot Project." Aging & Mental Health 9.4 (2005): 302-04. Print.
Dolman, Clare, and Sarah Turvey. "The Impact of Melville's Manic-Depression on the Writing of Moby Dick." Mental Health Review Journal 16.3 (2011): 107-12. Print.
'Imagine' That: Fostering Creativity in the Workplace. March 21, 2012. Author Interviews. United States: National Public Radio.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