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几个女同事,负责给单位的秘书举办Baby shower。这是一种美国的人情来往,我们也送礼。很简单,按图索骥即可,回头我再慢慢介绍。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不妨先说说中国的“隐”文化。关于人情往来,中国人的做法常让人想起传说中的含蓄文化。中国文化里好多东西是隐含着不说的。语言也是这样,比如我翻译中就常发现,“因为...所以”这些词语,英文中多明确说出来,换为汉语,则能省则省。前后文一连,因果、转折关系自然而然显露。这是隐性逻辑关系。做英翻汉的校对过程中,我大量砍杀“因为”、“所以”、“因此”、“然而”、“尽管”、“但是”之类用词。若不影响大意,则删个寸草不留。反正文学翻译千字几十块,删则删了,稿费损失不了几个钱。
美国人常把隐形的、潜藏的东西给显化,甚至借此发现商机。比如我们说了多年的社会“关系”,一直是隐的。美国人总想弄明白,都把“guanxi”变成了英语单词。扎克伯格率先把这种关系,做成了Facebook这种社交网络,让隐的显出来。
时代在变化。上面说的中西文化中显与隐的对照,也不放之四海而皆准,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说,已经成了辜鸿铭、林语堂这些过去文化人的浪漫想象。如今的社会里,对于人情往来,大家不再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有点事,人们直接发请柬,人不到可以,份子钱不能不到。你不给人家面子,以后有你的小鞋穿,或是有寒碜你的地方。就跟拦路抢劫似的,貌似有情实则无情。独生子女政策调整了,时下又天寒地冻,没准很多人在闭门造二胎。您最好做好预算,等着九个月后婴儿潮中再去随份子吧。
美国人婚丧嫁娶、添丁添口,也有人情来往。他们或许很多其他做法值得争议,人情往来的风俗习惯却比我们合理得多。比如葬礼吧。客人一般只要去礼拜堂或灵堂参加追思会。去的时候签个到,然后坐在下面看追思仪式,末了写个卡片给家人。一般就这样。很铁的关系,家人才让你去带鲜花到墓地。越来越多的家庭事先发信,让你以纪念死者的名义,把献花的钱捐给死者生前支持的某慈善组织。这些慈善机构通常在网上都有商务网站,你去输入一下信用卡号码和数额即可。还有更富创意的,让亲友不要送花送礼,而是“不要投希拉里的票”。希拉里躺着中枪,不,是躺着的人让她中枪。
如果是结婚生孩子这些喜事呢?孩子出生之前会做一次庆祝会,叫baby shower。我们是事后庆祝,满月抓周,他们等不及,提前预备着庆贺。在这种庆祝会之前,小夫妇会去某个商店,拿着扫描器,看中想要的东西,比如大宝牌二号纸尿布三包、奶瓶一个、奶嘴若干等等,然后系统就为其生成了个baby shower registry名单。亲朋好友,到了商店,查找这对夫妇的名字,打印名单,然后根据各自能力和交情,有的人买贵的有的买便宜的,压力都不大,反正没有当事人不需要不喜欢的,没有什么浪费和重复,这样双方都省心。买好后,到了庆祝会时带过来。
婚礼也是这样,小夫妇常常在某个商店或者网站上登记wedding registry, 大家按其需求买好了。有的是买好了,商家给寄过去。我们小时候,用货币送礼还是不多的,也是用实物,倒是有几分相似。但这些婚丧嫁娶送礼,常有送重的,比如办事的人家,同时收到三四个脸盆、五六个水瓶、七八条被单,后来一个一个又一个,送入小店全不见。用这种扫码登记,扫码采购的方法去送礼,省掉了重复和多余。
大部分这种人情交易,都可以在网络上实现。几年前,我收到一通知,说同事要办婚前庆祝会(wedding shower),上面说小夫妻要去加州某地度蜜月。这蜜月是大家出钱让他度。小的项目,比如早餐,去某地租自行车,坐游轮,门票等,不过二三十元,大家单个都可以支付。而机票、酒店这些大头的费用,他给拆成了小份。比如机票大约1000元,他分成20份,每人可以送他五十元。这家网站,叫“蜜月基金”(honey fund)。你瞧这个众筹的!
各位有无感到生不逢时?早早把婚结了,电子商务还没出现,还没这些花样。还没结婚的呢?亲,你也在淘宝上登记一把吧,假如你有一千个粉丝,大家一人出点钱,把你俩给整到三亚或是马尔代夫什么的。希望微信或者微博开发这种业务,或是大家自己借用现有的电子商务功能调整自己的庆贺计划,把凑份子这种陋习给改了。人生的各种喜事,亲朋好友们自然都想庆贺庆贺,别让人们对陋习的盲从和相互的攀比给搅酸了。这事儿说起来大家都觉得闹心,为什么没有敢为天下先者去改改呢?总得有人开这个头,没准就是正在读此文的你?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