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澎湃网问吧开了一问答栏目,常有家长提到希望高中以后送孩子来读书,以为借助国内的基础,到美国理应驾轻就熟。恰巧今年我女儿上了高中,在一家侧重数理化的高中上学。第一周结束后,我发现美国的高中并不比国内轻松。
大部分高中生还有学校或者家庭组织的课外活动。如果不慎,可能孩子面临的压力更大。比如我女儿今年被选拔进入了学校的“革命乐队”(Revolution), 该乐队一三五三天排练。所以一下课她还得坐车去排练。老师轮流在另外两所高中安排排练,所以有时候她去甲高中,有时候去乙高中。
一年中间,乐队还要去市中心、空军基地、音乐节等各种场合表演,届时日程又被打乱。参加管乐队的也不轻松。我每次去接女儿,总发现他们在德州的骄阳下排练,他们要出席各种球赛,在赛前和中场表演。
晚上回家也不是没有作业。这种作业还挺复杂,不是看题解题,见招拆招,而是需要不少创意,挺费脑子。比如英语课的作业,老师要学生手工制作他们读到的某本书上的场景。我们得陪孩子去商场采购材料,然后她们得动脑筋制作。这是女儿用纸盒制作的“古玩店”。
每学期他们还有十个小时的社区服务时间。到底是开展什么样的社区服务,我们还没有计划好。
这才是高一,接下来还得筹备考试,从事一些义工或比赛项目,好给自己以后的简历增光,以便申请学校,竞争奖学金。筹划、实施这些的虐心程度,绝对不亚于高考。
因此,每当人们说美国中小学都是“快乐教育”,如何轻松简单的时候,我总觉得是以讹传讹。中国高中在学文化课,美国除了文化课之外,还在学别的东西。弦乐队、管乐队、合唱团、戏剧课和各种各样体育课,不少是在训练团队合作与协调技能。中国的训练侧重个体技能的更多,大家不是在同样的赛场上竞技。有时候中美教育对比起来,是拿中国乒乓球队和美式橄榄球在比。目前两国都在为教育问题伤脑筋,互相矫正。但说到底,大家总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参考资料:
Sifferlin, Alexandra. (2015, September 8). 8 Ideas Making Schools Better For Kids. TIME, 186 (9-10), 36-37
首发于《少年商学院》。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