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过去写过一篇文章,叫《知识不是力量》,说一个人仅仅有知识,但是没有见识,这知识是不会改变他们命运的,也不会给社会创造多少价值。最近这些年,我们眼睁睁看着高等教育“大白菜化”。我上大学的时候,我是我们生产队第一个大学生,上大学是很风光的事情,都需要请客祝贺。现在,是个人都大学毕业。全民高等教育的普及,究竟改变谁的命运没有?反正是没有改变“知识”的命运。这年头什么都涨价,就图书等精神产品打折。“知识分子”不但不再高高在上,反被人从羡慕的对象,变成了“叫兽”、“砖家”。教育并未因为普及,使得自身的地位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从就业上看,大学生现在的处境也十分艰难。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国内大环境造成的问题。那么美国的情况如何呢?

94年《时代周刊》上发了一篇文章,很有些预兆性。此文是《时代周刊》评论作者威廉·亨利三世(William A. Henry III) 写的,题为《为精英主义辩护》(In Defense of Elitism)。大家别为他这个题目所惑,我发觉他在文中居然是在说不要所有人都去接受精英教育。

此文写于克林顿当政期间。从克林顿那时候,一些咨询机构炮制了人才战(War for talents) 这个概念。和里根时代的“星球大战”一样,这种人才之战,也深刻地改变了各国的教育版图,因为这种人才战争夺的“人才”,经常是那些名校的精英,但是这些人对于社会的影响,未必都是正面的。《大规模教育武器》(Weapons of Mass Instruction)一书作者曾言:过去我们生产钢铁,现在我们生产泡沫。后来我们看到,网络泡沫、金融泡沫一一破灭,美国经济长时间陷入了一蹶不振状态。所以也有人分析,布什时代经济的萧条,祸根其实是克林顿时代埋下的。

另外,由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人有很多在制造泡沫,制造实物遂变成“世界工厂”们的责任。先是中国,而后转移到越南、印尼等地。这个转变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前日有个朋友观察说,现在沃尔玛买的东西,“中国制造”明显减少了,有很多来自印尼等地了。因为中国人工也不知不觉贵了。“制造泡沫”的一代也兴起了。上过所谓名校的人不愿意低就,而让其制造“泡沫”的职位又极为稀少。而今的教育设置,常常是一窝蜂上,比如那么多人去学MBA, 可是哪里有那么多的管理职位?用亨利的话来说,酋长总是少,印第安人总是多,可是教育则违背这一规律,要培养很多“酋长”,很少去培养“印第安人”。结果很多储备酋长跑了出来,谁也不买谁的账。

亨利又说,“如果大家接受这样的教育,是因为热爱学习,喜欢自我提高,倒也无妨,...一个社会这种内省的品质,给社会带来的品质改善,多过物质回报。” 但他说问题并不是这样,大部分人去接受高等教育,并不是为着仰望星空,而是为了更多赚钱。电视主持吃香的时候,很多人都去学大众传媒。学校也不管老师能教什么想教什么了,而是看市场需要什么,学生想学什么,以此为依据设置专业。“由于这种市场导向,很多资质十分平庸的人,挤进了精英教育当中,使得教育整个变得廉价起来。

他接着提出了一个”小小建议“,说在五年之内,将高中毕业生的大学入学率,从60%,降低到33%,这样会导致很多大学的倒台,或者从大学变成“社区大学”、“州立师范学院“等。这个说法或许有些疯狂,或许我们会说这是”开历史的倒车“,不过有时候人急着赶路,以至于方向迷失,停下来,重新看看地图,不也很重要吗?我建议教育部门真是要好好反思一下。假如被我们认为是过渡性阵痛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背后有更为严重的导向性问题呢?

原本精英出身的奥巴马,上台后振兴教育的办法,出其不意地是大力扶持社区大学(community college)。我现在的学校是一私立大学,近些年就明显感到社区大学抢走了很多生源。当然,这和经济萧条也有关系,不过现政府的重视,也是明明可见的,这个重视不无导向作用。2009年,奥巴马曾经拨款120个亿,扶持社区大学发展,提高毕业率。此举也得到了业界支持。比尔·盖茨的基金会就曾拨出3500万美元,参与这种社区大学的复兴计划。2010年十月,奥巴马还专门在白宫召开“社区大学峰会”,称社区大学是“无名英雄”。

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过去那种“集中力量办大事”,将普通学校关停并转,求大求特求强的观念,以211等方式大者恒大扶持名校的趋势,是不是也要扭转呢?为什么要让所有人挤着去上名牌,最后教育泡沫化,找不到工作以至于只能仰望星空呢?到底是千千万万的民生重要,还是头破血流争取世界排名前十之类虚名重要?这几乎是不用多想的事。

载于《新金融观察报》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