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遇到学校一位印度裔教授,他说最近减肥,腰围缩了很多。我问:好好减什么肥呢?他开玩笑说:为了提高身价,多得嫁妆啊。

不久前,在看奈保尔《神秘的推拿师》时,我问他印度女人出嫁送嫁妆是否实有其事。 他说确实存在。印度政府在打压这种行为,但民间仍在继续。不过他 说他是基督徒,不想因循旧习,所以结婚的时候,没让女方出一分钱。 “那么如果你索要嫁妆的话,”我好奇地问,“能拿到多少呢?”他盘算了一下,说,假如他那时候二十多岁,在美国教书,那么嫁妆好的话能拿二十五万呢。我说这不害了女孩子吗?他说确实,很多女孩贫穷,出不起嫁妆,自杀的都有。有时候男方会宽限一点,比如先让对方出首付,比如先给六万,六个月后给其余的钱。

这些情形,奈保尔在《神秘的推拿师》里曾有生动描述。故事主人公“推拿师”盖内许娶妻,由于双方都是特立尼达的印度人,所以按照印度习俗办理,婚礼上女方的父亲拉罗根必须给盖内许钱,否则盖内许不吃婚礼上的烩饭,而宾客就会取笑女方,和中国婚礼上男方给女方钱异曲同工。“最后,盖内许从拉罗根那里得到了:一头公牛和一头小母牛,一千五百元现金和奔泉林的一栋房子。”老岳父出了太多钱,很不服气,当街骂自己的女婿,盖内许默不做声,就拿了张纸把他骂的话写下来,新婚的妻子里拉开始哭哭啼啼,说老公对他老爸施魔咒,于是“盖内许解下皮带,抽了她一顿。”奈保尔在小说中解释说:“这不是婚礼的一部分,但对两人来说都意义重大,因为这表示他们都已经长大独立,盖内许变为丈夫,里拉成为妻子。”(穆卓云译《神秘的推拿师》)

虽是小说,但也能看出一些社会关系中对婚姻义务的期待。小说中的盖内许是一个读过书的人,所以在当地社会有一定地位,故而女方需要给他提供嫁妆。我们的印度教授核实了这个说法。

在其它社会,和“彩礼”(bride price)一样盛行的是“嫁妆”(dowry). 编英语字典的约翰逊博士,一生穷愁潦倒,用今天的话来说是“无正当职业”,编英文字典前找查斯菲尔德勋爵求赞助而不得,后留下《与查斯菲尔德勋爵书》的佳话来。他在经济上真正时来运转,是因为娶了一个比他大很多的有钱寡妇伊丽莎白·波特。夫妻俩用伊丽莎白带来的六百英镑嫁妆开了个学校。

萨克雷的《名利场》里,白洛克先生娶了玛丽亚·奥斯本,不过结婚之前白洛克先生很不满意,而且多方刁难,因为岳父没有把财产的一半拿出来做女儿的嫁妆。那位岳父说“弗莱特早已答应只要二万镑就娶他的女儿,他当然没有义务多出。”弗莱特则觉得老头子不要脸,哄他上当,甚至准备解约。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女人出嫁是必须有嫁妆的,否则女方父母的房产,女儿一样有份。带嫁妆出嫁,就等于将财产提前分割了出去给女儿,这也是对女儿生活的一种投资。女儿如果婚后无子,死后嫁妆可拿回娘家。

这些习俗而今多已废除。但今天的欧洲还有美国,婚礼的高昂费用,仍多由女方父母负责。在美国,到1950年代之前,很多地区仍有给女儿 “希望箱”(Hope Chest)的习俗,类似于中国古代给 “箱底钱”的传统。路易斯安娜州从法国人手里收购过来,并入美国之前,法国国王甚至给殖民地至少25个女子出过“嫁妆”钱,可见这在法国也是一个习俗。

我说这些,倒不是说中国女子出嫁,从此就应该提供嫁妆。我认为既应该废除彩礼,也要废除嫁妆。我想说的是,风俗问题不能刻舟求剑。当经济社会条件变化的时候,我们就得反思一些社会风俗的存在还有无道理。有故事说,美国一家庭感恩节做火鸡,每次都把火鸡腿剁掉,后来孙女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不知道,外婆就是这么做的;妈妈问外婆,外婆说她的妈妈是这么做的。这时候外婆才回想起来,那时候家里烤箱太小,不剁放不进去,后来烤箱大了,剁掉已经没有必要,可是这个奇怪的传统却稀里糊涂传了下来。

而今中国社会,把经济责任主要推给男方这个习俗,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当初一定是有一些道理的。比如过去的女子嫁给男方,姓跟男方姓(张王氏),侍奉公婆,操持家务,相夫教子,女子出嫁,个人付出很多,而今很多农村地区妇女地位还很低,吃饭都不能上桌子。“彩礼”算是一平衡,或是帮助小家庭的一种投资。但发明这个风俗的人一定想象不到它后来的负面作用,和淮橘为枳的变种。

在越来越多地方,男女婚嫁后已经不再是嫁入男方大家庭一起住,女方给男方吃苦受累,而是离开各自大家庭,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因此,过去的一些观念而今已经不使用。将经济责任推给男方的风俗,说句或许不大恰当的话,利小人不利君子,只给了一些要权利不要义务的女权机会主义者提供了一个机会,给男青年提供了空前的压力,也败坏了社会风气,以至于都出现“宁可在宝马车里哭泣,也不在自行车后座上笑”这种极其荒谬的宣告来了。连一向捍卫女权的李银河都已经看不过去,在题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拜金的国家》一文中说:

”西方不是这样的,像美国,大多数人都信上帝,所以要在教堂里捐钱,所有的好莱坞电影,不论雅的俗的,全都拼命讴歌爱情。《泰坦尼克》就是一个典型,一个漂亮姑娘宁肯嫁个穷小子也不愿嫁给大富翁,就因为她爱上了。虽然在现实当中,婚姻大多是门当户对的,但是至少被讴歌的全都是爱情至上的,反对拜金的。不管心里怎样想,他们也一定会说:我宁肯在自行车上笑也不愿在宝马车上哭。不是说他们一定比我们更不拜金,但是他们至少认为,拜金是可耻的,俗气的。谁也不肯把自己的阴暗心理暴露出来,像咱们那位大鸣大放的傻姑娘那样。 ”“

如果几十年的男女平等教育,就结出了这种果子出来,那可真是一个民族的失败。当然而今的风气是一个结果而非原因。然而当一个人房子着火的时候,你不能总说谁叫你烧饭不小心,故而袖手旁观,你得针对这结果做点什么,不能因为原因的存在,将结果合理化,甚至参与这样的结果,使其进一步恶化,这到最后,一定是双输。

 很多社会习俗,人们在传播的时候,根本都已经忘记了当初这都是人为的做法,或许可以完全不一样。比如周围一些人家的女儿结婚都是要车要房,那么我也必须这样。四周人们嫁娶,都是男方提供车房,所以就觉得这种要求天经地义。有些生了女儿的人家,有的就是有房子都不给女儿,而让女儿尽量去找男方搜刮,仿佛社会习俗比女儿的幸福更重要似的。这种虎狼父母,真是十分可怕。在这种风气之下,房地产十分高兴,甚至打出了“结婚不买房,就是耍流氓”的口号出来,将一个本来模棱两可的观点合理化。渐渐的,甚至有女子号称“无房不嫁”。我的博客上由于挑起了一些这样的话题来,一些男女读者开始争论。争论中,甚至有女读者气势汹汹地质问说,一些男人房子都没有,“凭什么”嫁给他?好像房子就像是沃尔玛的玩具似的,这种口气太不负责。

我在想,这些女子凭什么提出这种“凭什么”的问题?

这样的质问应该引起社会的反思。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过于功利的婚恋观是一双刃剑,对于女性的平等和待遇毫无益处。一些拜金女会坑害普通家庭的女子,毒化社会风气,久而久之,也是自己遭殃 —— 说不定她会生下一个儿子来,如果这些恶习不改,以后遭殃的是她的儿子。

再者,如果男性开始感觉不堪压力,突然反转过来,开始像印度社会一样,开始质问:你房子都没有,凭什么娶你?那些贫寒家庭的女子怎么办?功利永远都是一把双刃剑,你拿什么量器去量别人,别人最终也会用这量器去量你。

图片说明:

图一:

抗议嫁妆体制的印度女子,点击查看图片来源

图二:

印度出台法律(Section 498A) 宣布嫁妆非法后,有报纸声称有女子滥用这种保护为自己谋取私利,比如文章开头说一女子婚后不久,发觉自己“不喜欢老人”,不愿意跟男方公婆相处,跑回娘家,反诬告丈夫索要嫁妆。点击查看图片来源和大图,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