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发觉男权女权的纷争还是语言的纷争,全都是过眼浮云。大学的写作中心,给学生批改作业,就追求一种中性语言(gender fair language)比如把chairman变作chairperson. 还有这种隐含一点的歧视:If the researcher is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he should place an asterisk after his name. 这里把研究者自动视作男性,所以指导老师一般都要求改过来,变作”Place an asterisk after the name of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要知道,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就曾在这个问题上栽过跟头。还有,人们一提到“护士”,就自动说成she, 不过现在男护士、护工也多了起来。说到卡车司机,就说he, 不过女卡车司机也是大有人在的。为了保险期间,最好应用复数代表单数,一到复数的They,那么管你什么张三李四王朝马汉男人女人人类兽类,都可以代称了,啥问题没有。
中文在文字上体现出的男女有别,远比英文多。比如英文中shoulder,breast, hand等等人体部位,都是男女一视同仁的。中文对女性的美描写起来是气象万千的。男人一瘦就是马猴,女人那叫苗条。男人一胖就是肥猪,女人那叫丰满。咱们中国的小报,说到女人的背,势必称其为“玉背”,胸是“酥胸”,一拳打过来,你还得说是“粉拳”;喘气,那叫“娇喘连连”;流汗,那叫“香汗淋漓”,要是笑起来,乖乖隆里冬,那更形象,叫“花枝乱颤”。
你觉得是美国这种“政治正确”的,“中性化的”做法更尊重、欣赏女性呢?还是中国这种浪漫化倾向更尊重、欣赏女性呢?这倒真是个问题。
这个世界对于男女的认知差异是永远都会存在的。除了语言之外,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能看出来。我们以前一个研究生同学去学校实习,他说有男同学穿着背心来上学,被他骂了一顿。那男同学指着一个女生说,她穿背心你咋不说?老师说:人家那是时装。还有,女人如果是“处女”,立刻身价百倍。我们以前一个同学,每次喝了一点酒,就说自己是“老处男”,听上去就觉得十分凄凉,所有人都鄙视他。
以前我们读英美文学的时候,接触过女权主义,讨论过那些阁楼里的疯女人。不过我一直怀疑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女权主义者。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就说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就说自己是个女人。就好比一个美女,一会儿以自己的美丽去打拼,一会儿又以自己的敢担当而说自己是女权主义者。比如范冰冰在“牵手门”中,就说自己有什么问题冲我来,这当然是一种敢做敢当的好心态,不过有网友说这是“够爷们”,用的还是男权主义的标准(“男的遇事才敢担当”)。由于一些号称的女权主义者这种墙头草一般的两边倒姿态,在我看来,她们更像是女权机会主义者。
美国六十年代的女权主义运动中,有女权主义者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建议将History改作herstory, 亦即不再是“他的故事”(his story), 而是“她的故事”(her story). 亦即从女性视角去审查历史,一部妲己、杨贵妃、武则天们的历史。后来有别的女权主义者说这种做法,其实有害于女权主义,因为这种为了女权而女权的做派,是不正常的,应该追求常态下的女权和平等。作为妇女之友(诤友的友),我觉得广义的男女平等,应该是让女人和男人,分别去做各自所追求要做的事,而不是无视同一个性别内人与人的差异,而以性别的成见为借口阻挠一方的追求。而狭义的平等,是凡是男人该做的事,女人都可以做,这他妈就有点神经病了。
(请勿引用或转载)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