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所写的博文“拎不清和‘没人情’” 成了我写博六年来最热门的文章,引发了读者诸多讨论,我想可能是因为代际关系的话题,关系到千家万户吧。人际关系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可是搞得好与不好,还是一个家庭从小的教养问题,与每个父母灌输的价值观有关,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后来的做人,以及家庭的幸福或者不幸。
近看明笔记《五杂俎》,看到了这么一段话:“京师妇人有五不善:馋也,懒也,刁也,淫也,拙也。余见四方游宦取京师女为妾者,皆罄资斧以供口腹,敝精神以遂其欲,及归故里,则撒泼求离,父母兄弟群然嚣竞,求其勤俭干家,千百中不能得一二也。”当时京师女落到这种五不善的地步,多半是因家境优越,无需为生计发愁,出嫁之后,还带着这一种所谓大户人家的生活习俗(有些是装出来唬男方的),以至于用今天的话来说,在小家庭里产生了“文化冲突”,求其勤俭持家则不可得。这种女子,往往成了一无是处的大花瓶,花瓶易倒易碎,所以还得呵着护着。当时一些人在外做官,为了虚荣娶京城女子,娶回去成了成了烫手山芋,成了贪欲无度的无底洞。早知如此,倒不必娶个本乡本土贫寒人家的贤惠女子。
我们这个价值观混乱的时代,充满了似是而非的“民间智慧”,所谓穷养儿子富养女,便是其一。明代的谢肇淛颇有先见之明,直接宣告了21世纪所谓“富养女儿”一说的破产。那些养尊处优的女子,出嫁之后,竟成了他人的祸患,至于她们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不切实际,又没有能力去适应新环境,及时调整自己身心,以至于“撒泼求离”,岂不也是痛苦万状?
穷养儿子富养女儿这个说法表面上看很有吸引力:女儿家需要呵护,需要让她知书达理,而男孩子需要懂得艰苦创业,从来纨绔少英雄。但这个说法全然缺乏现实的根基。高官和巨富的子女,用钱堆起来养,去伊顿的哈佛的普林斯顿的多了去了,不论是儿是女,想穷养都不行。穷人家的孩子,即便是女儿,也难有富养的根基。所以对他们来说,这穷养富养的说辞根本就没有用处。倒是一些不上不下的白领家庭,被这“富养”的谬论拖累,送孩子学这学那,呵着护着,累得够呛。这些学习当然没错,可是文艺素养和做人的高低,并无必然的联系。有了一些文艺素养的人,还会不会张嘴骂人?当众撒泼?看看文艺界的那些丑陋表现,这结论就一目了然了。再者,女孩子在家你这样那样当花呵护,一放出温室,遇到那样这样的困境,立刻蔫了残了,岂不也是害了她们?倒不如当初多给些磨练了。很多“富养”女孩的父母,抱定让孩子嫁给富贵人家的打算,然而你未必能抓到这一手好牌。 人生有着无数排列组合的可能,你永远无法知道生活怎样给你出牌。再说一生的幸福,最终还是靠那婚后的相处,以及此前做人的磨砺,这未必和富贵与否有多大关系。 换言之,这不是一个嫁人的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
少时的家教,与其它教育一样,不外乎知识、技能与态度。中国家庭的教育多功利,重知识和技能。古人教导我们教孩子“知书达理” ,可现实当中,屈于升学和成才的压力,大部分家长删繁就简,只顾知识和技能,而关于人生态度的教育,则少之又少,以至于知书者未必达理,达理者未必知书。坊间流传的育儿书籍,哈佛女孩耶鲁男孩何其多也!而在这哈佛耶鲁故乡的美国,我倒是没有多少这样的书籍,却有很多如何培育男孩,如何培育女孩这样的书籍,基于男性女性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来指导,教育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让他们成为体格心智和品德健全,能独立去生活的人。大部分家庭看的都是这类的书,所以孩子将来管他成才不成才,好歹大部分情况下,人是个健康的人。
我劝天下父母,不管养的是儿是女,当成一个人来养,带着爱去养,照着孩子禀赋的差异去养,要比笼统的穷养富养重要得多。至于最终是富是贵,是贫是贱,并不在你我的操控之内,你不能带着买彩票的心态去过日子。人过日子说穿了就是就地取材。你的料子做不了满汉全席,若能做出几盘可口的家常小菜,不亦幸哉?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