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Krznaric, Roman. Empathy: Why It Matters, and How to Get It. New York, NY: A Perigee Book, 2014. Print.

不穿越无理解 - 南桥 - 南桥的博客
 刚过去不久的二十世纪,是一个把希腊格言“认识你自己”用到淋漓尽致的世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把现代人洗脑可洗惨了。很多人把生活中的问题,理解为心灵深处某种情结的后果,继而以为,只要认清童年的创伤、原生家庭的影响,好多问题就手到病除。这种倾向,使得现代人掘地三尺如若采矿一般去“内省”(introspection),这种做法,忽略了人和人交往的复杂性。英国文化思想家罗曼·科瑞兹奈瑞克(Roman Krznaric)写了一本书,叫Empathy, 要我们“外省”(outstropection):走出自我,走进他人的生活。

Empathy这个词一般被译成“同理心”,但是这个说法容易和“同情心”(sympathy)混淆。同情是一种居高临下,而empathy是要人“进入他人的处境,理解他们的感情,他们的视角,并用这种理解,去指导自己的行动。”更好的译文应是“穿越力”,亦即穿越到他人处境的能力。 这个概念我们似曾相识。中国儒家思想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世界各大宗教中都有类似的教训。在美国,这种观念被称作“黄金定律”(Golden Rule), 科瑞兹奈瑞克说,比“黄金定律”更高的,是基于“empathy”的“白金定律”。“黄金定律”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去满足他人需要;而“白金定律”,则是按照他人的标准满足他人的需要,不把自己喜欢、而他人可能不待见的东西强加给他。澳大利亚电影《防兔篱笆》(Rabbit Proof Fence)中白人想把刀耕火种的土著小孩集中起来,安排“更好”的生活,可谓“用心良苦”。但电影从三个土著小孩的视角去拍,让我们看到,三个小孩不喜欢这样的安排,历经千辛万苦,要步行回家。缺乏穿越力可能造成诸多悲剧。你的肉或许是他人的毒。

穿越力是一种社会胶水,把人和人团结到一起来。假如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政客,都学着不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他人,强行改变他人的生活方式,天国就在人间。所谓刻薄,不过是顺我思维者昌,逆我思维者亡,根本不考虑他人的思想。所谓宽厚,则是我活也让你活,大家各有各的生活空间。穿越力的重灾区是人际关系。很多时候,夫妻矛盾、子女矛盾、婆媳矛盾,关键是其中一方或双方没法从对方立场考虑问题,做事霸王硬上弓,一厢情愿地处理问题,好事也能办成坏事,也会使得制造出各种矛盾。

穿越力,不只是一种愿不愿意从他人角度考虑的态度问题,它首先是一种能力,一种认知能力。它关系到智商。作者对穿越力的培养过于乐观,说除了变态杀手和阿斯伯格症患者,大部分人都可以培养这种能力。窃以为他低估了愚蠢对人的辖制能力。普通人中缺乏穿越力的人太多了。他们见的世面少,又不好学,想像力奇缺,只能在自己生活的圈子里打转,你让他去穿越到他人的处境,他如何能够做到?他们到死都还在抱怨为什么别人不理解自己的“好意”。

如果不想成为这种怪胎,而智商正常,则必须强化穿越力。办法很多,首先要蓄意去训练自己的想像。甘地鼓励人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去冥想最穷苦的人的视角。你也可以做一个“沙发上的穿越大师”,通过书籍、电影、电视、摄影等文艺作品,去了解他人的处境。《汤姆大叔的小屋》,就起到了培养穿越力的社会作用,让一些白人坐立不安,最终产生了废奴运动。

也有人通过各式各样的卧底,进入他人的生活。“普适性设计”(universal design)的先驱帕特里夏·穆尔(Patricia Moore) 26岁刚刚大学毕业那年,给一家公司做设计。不满公司对老年用户的忽略,她索性化妆成一个老妇人,去体验老妇人的生活,结果她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观察,发明了很多适合让老人使用的产品。 近些年来也有不少新闻记者,冒着各种危险,去卧底黑砖窑、妓院、黑帮,去体验他们的生活,然后把实际体验记录下来,让一无所知的人去理解一些陌生群体的生活。

不这么极端的做法,是增加对其他人群的接触,从而不再根据标签来判断他们。南美革命家切·格瓦拉,是通过一次骑摩托车的漫长旅行,接触了拉美底层社会,从此开始革命之旅。科瑞兹奈瑞克提到了“活人图书馆”,要我们去“出借”一个可以让我们谈话并了解的活人。作者挑战我们去接触陌生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穿越会让我们生活增加新的精彩。作家丽贝卡·索尔尼特(Rebecca Solnit)采访卡特琳娜飓风和9/11幸存者,原以为大家会苦大仇深地倾诉悲情,结果却发现,受访者中更多人“被一种幸福感点燃”,热情地回忆困难中平日难得接触的邻居和陌生人如何相互帮助。灾难迫使我们和他人相逢,认识他们的生活,能培育我们的穿越力。辛德勒和犹太人的接触,增加了他的理解,他成了拯救犹太人的英雄。甘地和“贱民”的接触,使他成了印度的圣雄。使得我们伟大的,不是我们怎么把我们的小我给撑大,而是我们如何和他人链接,对他他人产生好的影响。若不从宗教层面去看,人生的意义,若需要一个公式的话,等于是我们留下的,减去我们得到的。或许还可以乘以我们能影响到的人的数量吧。 这是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们忙着自恋,能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的人凤毛麟角。奥巴马说现在的美国,存在“穿越力赤字”(empathy deficiency) ,所以他会去关注非法移民,因为他能够穿越到他们的处境。奥巴马的背景是移民家庭。他也做过社区社工,和这些底层有过接触,所以能轻易穿越到他们的处境。可是穿越力的另一面,还是个人的背景和阅历的限制。奥巴马就穿越不到印度、中国大陆合法移民苦熬绿卡的处境,对于这样的群体,他缺乏穿越力。

其实穿越力使用范围极广,也包括一个集体和另外一个集体的关系,但这里穿越力的培养更为艰难。近些日子,弗格森白人警察枪杀黑人青年的命案,再一次把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种族对峙摆在人们面前。说到底,这种对峙的“复发”,是因为白人、黑人之间,仍然没有解决“穿越”的问题。白人觉得黑人的成功,便是变得更像白人。黑人觉得白人无法理解他们的处境,努力也是白费,交流是鸡同鸭讲,所以不如退缩到自己的社区,借助“黑人力量”自保。对于群体之间如何相互穿越各自的思维,穿越了又能怎样,还有值得其他人去书写的地方。

书中也提到了穿越力值得我们警惕的弊端。比如英美烟草、可口可乐也力求想顾客之所想,但是其目的是为了卖烟卖可乐。我们跟小孩说非洲孩子的饥饿,不一定是为了让小孩去关心非洲饥饿儿童,而是哄小孩多吃几口饭。这种将心比心,是一种牟利与自私。这些做法未必需要指责,但终究不是为了他人的福祉。而穿越力太强的人,比如一些心理顾问,有时候也会沾染他人的阴暗,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书中提出的解药是“自我穿越力”,说白了也就是宽容并善待自己。穿越力的限制,是我们再怎么去他人生活里去做客,最终还得回到我们各自的皮囊里面。内省和外省,穿越与回归,乃是生命必需的相互制约和平衡。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