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新年后有媒体发出纽约时报广场新年倒计时后地面上一片狼藉的画面。这样的画面,似乎是直接打了美国人高素质论说法的一个耳光。其实不过是打了稻草人一个耳光而已。有一种逻辑,是树立一个稻草人,将其打倒,却妄称是把对手打倒,这就是“稻草人悖论”(straw man argument). 公共话语中我常看到这类逻辑的存在。美国人素质高,中国人素质低,美国人不乱扔垃圾,中国人乱扔垃圾,都是经不起推敲的稻草人说法。

现实情况如何?美国大部分人是不会总是在乱扔的,认为这不合法也不光彩。美国对于乱扔垃圾(littering) 有相关法律禁止。有害垃圾,比如建筑垃圾和轮胎,乱扔更是违法。去换轮胎,商家会将旧轮胎一并回收,并收取相关费用。

但这不说明法律能完全杜绝现实中的乱扔行为。这种行为内在外在原因都有,比如纽约有反恐的担忧,在大型聚会时候不设垃圾桶,所以一片狼藉。在德州,共和党多年执政,奉行减少干预的小政府原则,没有州税,市政资金紧张,因此回收也就没有那么到位,扔垃圾也不方便。我们附近的湖边塑料袋、啤酒瓶到处都是,高速公路边常有乱扔垃圾罚款多少的标语。显然,乱扔垃圾的人也大有人在。

美国人也乱扔垃圾,怎么办? - 南桥 - 南桥的博客
 除了法律规定和人的素质之外,配套市政服务好坏,也是垃圾处理是否有效的一个关键。在我们这里,大件垃圾,市政定期回收,居民必须在特定时候放在家门口等车来拉。有时候错过了时间,一直放在门口,比如旧电视和家具等。所以古时候常有留学生说捡旧家具攒了一屋子家具,这完全可能:你不捡走,市政又没有来拉,还得给拖到固定回收地方,这又花时间又花钱, 有人给拉走主人是很开心的。当然如今留学生财大气粗的很多,一般不帮人解决这种问题了。少量垃圾的处理,也有限制。我过去在西弗吉尼亚住公寓房,房东给垃圾桶上了锁,我们每个人都有钥匙,以免别的人把垃圾扔到我们的垃圾桶来。有时候人们家里突然产生了大量垃圾,一时没法处理的,比如家里有大沙发要扔,慈善机构不愿意开车来搬,卖也卖不了,于是也有人乘月黑风高,给扔到公共土地上。我刚翻译完的一部小说,约翰·契弗(John Cheever)的《恰似天堂》,说的就是垃圾倾倒引发的问题。小说中有一公共池塘被黑帮和贪腐的市政部门变成了垃圾倾倒池。而垃圾倾倒是每次都收费的。小说说的情况和现实很吻合,垃圾处理产生成本,或者市政承当,或者居民承担,或者子孙后代承担。将这种成本明确化,也有助于大家提高环保意识,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比如少用塑料袋。

总体说来,在环保方面美国不是好榜样。其做法往往不及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在垃圾分类回收上,美国做得就很差。有些州要求严格一些,比如纽约,但在德州,家庭垃圾倾倒,就缺乏分类要求,只有在一些公共场所(如沃尔玛停车场)才有一些分类回收的设施。

禁止乱扔需要法律监督,市政配合,也需要人的自觉和公民社会在环保问题上的倡导。乱扔垃圾现象不管在他国是否存在,都不能改变这种做法不对这一基本判断。将其他国家人集合在一起,认为他们全都不乱扔垃圾这也是假话,或者说是美好想象。其他问题也一样,美国也有人闯红灯,也有人插队,也有盗版,但这会不会让国人心安理得去做同样的事情?

我觉得,不管其他国家怎么样,其他人怎么样,我们能不能根据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实际需要,不管什么事,总是做对的选择,应该见贤思齐,而不是见烂比烂。以垃圾为例:中国土地紧缺,人口密集,垃圾乱扔的危害更大。在中国农村,垃圾无处回收,漫山遍野塑料袋,青山绿水不复存在,也会引发各种奇怪疾病,这已经成了一场活生生的生态灾难。这时候一个危险的倾向,是采用双重标准,把标准给自己订得很低,给别人订得高高的,别人达不到就欢欣鼓舞,为自己的胡作非为开脱,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

原载于《南方都市报》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