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3年以来,各地高考改革纷纷将矛头指向英语。有的不考听力,有的降低权重,有的可以一年多考,有的不计入总分。在这种改革之下,“英语热”将无可避免的面临降温。高考指挥棒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会影响到 高校英语专业的设置。

改革开放初期,英语教育专业一度热门。高校扩招,和加入世贸,使得英语教育大跃进发展。大部分大专院校都有英语专业。如今,该专业风光不再。英语专业甚至成了就业老大难专业。根据年初《文汇报》的一则报道,从北外到复旦,各地英语专业都在强调“回归人文”,试图让学生走出会语言没文化的尴尬处境。

这种“回归”,是对上一波教育改革的反拨。改革开放初期,英语专业学习中语言和文化并重,学习材料多为文学材料。后来,在市场化的冲击下,英语专业试图用各种方式“去文学化”,让英语和某具体实用学科(如会计、新闻)结合, 齐头并进。另外,相当长一段时间, 在一些社会机构忽悠下,学习者盲目强调听说,忽略读写,把通过翻译等手段学习的英语,视作“哑巴英语”现象的罪魁祸首。而忘了两种语言的对译,是广泛而深入的文字训练,也是很好的人文教育。事到如今,不少学生文化基础没打好,实用专业没学好,语言“工具”也没掌握好。

面临改革,不能简单在“人文”和“实用”之间作钟摆般摆动。急吼吼启动改革前,不如花些时间,反思教育目标应该是什么。这里说的目标,不是说学生毕业了具体去做什么,而是学习到底要训练什么能力。这样的能力,应该让学生在未来的专业或职业发展上(不管他们从事的职业是什么),有着充足的后劲。说到教学目标的时候,欧美的一些教育学家,如布鲁姆,对知识进行过分类,该分类包括知识和理解,也包括应用、综合、评估之类“高端”的能力。如果在教学目标的调整上,培养这些能力,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就不会感觉茫然失措。英语学习说实在的是一辈子的事,不是靠学校学习能完全解决的事,培养知识和理解之外的能力,是一种极为必要的终身学习的预备。

英语专业应该把相当大的精力,从知识的传达与灌输上转移开,更多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具体知识领域的学习,是让学生过多接触人文、通识课程,还是多接触商务、财会这样的“实用”课程?这里需要打破一个思维定势,亦即有一定量的知识固定地摆在那里,需要经由老师,尽可能多地传达给学生。学生的背景、兴趣、知识结构,未来发展方向,都不整齐划一。不如增加选择,让学生因需定制。不要把所有的钉锤换成所有的螺丝刀,过几年看到不对劲,又再换回来。增加选择,需要增加院系合作。另外也要让每个老师人尽其才,去教或者设计自己最感兴趣也最擅长的课。我认识一个老师,开设了一门“网游叙事”的课程,还有一个老师爱好体育,开设了一门“文学中的体育”课程,吸引了很多学生,尤其是学生运动员。应调动教师积极性,不能根据少数人的“战略规划”,让老师去削足适履。

另外,需要改革的是教学方法。一些学生学不好,未必是课程本身好不好,而是看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法、教师风格如何结合。我在美国高校担任了不少年课程设计师,看过各种各样的课程,发现美国语言文学类课程教学和测评方法都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讲座式授课之外,很多老师开始使用“翻转教室”(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学方法,将讲座部分录成视频,让学生提前看,上课的时候则开展讨论,或是做小组作业。

而对学生的测评方式,则更能体现教学思路的灵活来。课堂参与、测验、考试这些传统的测评方式仍是“保留节目”。 这里的外语系也让学生用外文写小论文。但是用外文写论文,对于学生颇有一些难度,这时候老师的方法循序渐进,很值得参考。我看有不少老师,让学生写各种介于个人杂感和正式论文之间的“阅读日志”、“批评式回应论文”(critical response paper)等。老师则发挥 “脚手架”作用,比如通过“注解参考书目”(annotated bibliography),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整理到文章当中,也借此让学生学会调用学术资源。我们教育设计人员,有时候还受邀到教室里,跟学生解释如何使用Endnote、 Zotero之类文献引用的软件,教育学生如何使用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也有老师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比如在学习马尔克斯的时候,让学生模仿其风格写一篇短篇小说。有老师让学生模拟某历史人物口吻制作其Facebook页面。某英文系教授教小说《红字》的时候,让学生设计一期故事发生当年的杂志,其中要包括当时的时代背景,又要包括各个人物,要有专访、评论、广告,等等。为了吸引习惯了电子设备的新一代学习者,课堂作业也开始包括“数字故事”(digital storytelling)、“作业展示”(ePortfolio)、“文化纪录片”(cultural documentary)等。也有不少老师,让学生走出教室, 用“服务式学习”当作业,比如到某个慈善机构当义工,帮其制作宣传材料等。

所有这些教学的革新,离不开教师培训和经验交流。很多老师水平很高,但是教学能力不行。或是水平也高,教学能力也强,但是无从使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和资源展开教学。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离不开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师资培训的反思。这方面需要反思的,岂止是英语一个专业?

后记:
以下分别是我本科、研究生时读英专的课程设置,我给翻了出来,不知和如今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有何差异?我不记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马列原著选读”、“中国革命史”、“社会主义建设”、“人生哲理”课我都干了什么。顺便我也发现,我的电脑课成绩最差。不过人生诡异,时隔二十年,如今我在做教育技术,专门教老师技术应用,我的解释是我校使用Mac系统,微机成绩不好不说明我苹果系统也用不好!
 
英语专业如何创新 - 南桥 - 南桥的博客


英语专业如何创新 - 南桥 - 南桥的博客
 
《南方都市报》2014年3月21日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