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3年过去了,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不少中文词汇也进入了英文单词。有的据说要进入牛津字典。但是字典需要在“描述派”和“规定派”两种风格间作一平衡。新华社曾就中文词汇进入英文字典的问题,采访了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辞典项目主管茱莉科里曼(Julie Kleeman)。她介绍说,他们的出版社可能会在网络版收入一些中文热词,但是是否收入纸质辞典,还需要一段时间观察,看这些词汇是否被媒体长时间大范围使用。比如“guanxi"一词,就因为知道的人多,使用范围广,基本上算是约定俗成,进入了英文成为新的外来词。

但不管辞典是否收藏,媒体是不管的。媒体往往比辞典先行一步。从我自己的阅读上看,英文媒体夹杂中文拼音,似乎成了一种时髦,甚至是一种“知华”的标志。和过去来自粤语发音的英文外来词不同,如今的汉语外来词多使用普通话拼音。这一年来,我观察到的比较常用的来自中文的“新词”就有:

外来热词中的2013 - 南桥 - 南桥的博客
 Shengnv(剩女):生活在北京的撰稿人罗姗·莱克(Roseann Lake)2012年末在《外交政策》撰文探讨“剩女”现象。莱克对于中国剩女现象极有兴趣,她访谈了很多自诩“剩女”的人,在撰写一本关于剩女的书,并于2013年开始了一个叫“超级剩女”的漫画系列。希望借此作为让外界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突破口,比如剩女和中国房价的关系,她还提供了一些我们没想到的思路,比如张牙舞爪的虎妈们可能害得中国男孩从小心理怯懦,只娶比自己学历、能力都差一些的女孩,导致优秀女孩“剩下”。这种童年影响的精神分析视角颇为新鲜。虎妈们啊,温柔些吧,从小把孩子骂得缩手缩脚,边边角角把他们控制得没有脾气,长大以后他们就是遇到优秀的女强人,也不敢或不想娶了。

Tuhao(土豪):这个词的拼音虽有出现,但多被当成现象来解释,本身并未闯入英文。暴富而豪的人,各国历史上都有过,故而此词英文法文等替代品实在太多,比如uncouth rich, nouveau riche等,但是也有一些翻译爱好者希望在文字上有所发挥,译之为Beverly Hillbillies,richinese, rich redneck,等。 

外来热词中的2013 - 南桥 - 南桥的博客
 Dama (大妈):去年中国大妈因为炒黄金影响黄金价格,跳广场舞甚至跳到了中央公园,风头十足,势不可挡。《华尔街日报》直接称其为“Dama", 并给出直译:"Big Mothers"和意译“middle-aged Chinese women", 再译回来,说的是“中年妇女”,在中文里更有贬义,所以还是用Dama好了。这个词和英文中的Dame倒是很像。英文中的Dame过去是和男勋爵(knight)相对,是对女勋爵的尊称, 但是后来用来作为对任何女性的戏谑说法,比如华盛顿欧文小说《瑞普··温克尔》中的·温克尔老婆,就被称作“Dame van Winkle"。这位老太婆有着女勋爵那种高高在上的贵族架子,却又没有任何女贵族的优雅温良,成天唠叨老头子好吃懒做,逼得老头牵着一条狗出去打猎,误入桃花源,回来已是沧海桑田。Dame这个词用得极其形象,过去我一直不知道什么样的词语翻译最好。2013年给我们奉献了一个新的译法,那就是“·温克尔大妈”。

gaokao (高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国的高考制度,用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这种意译的人少了,越来越多的人,包括美国《高教纪事报》,都开始直接使用gaokao.  《郝芬顿邮报》上曾有文称,中国高考制度比过去的制度稍廉洁些: “In contemporary times, the ultimate test, the gaokao, is somewhat less susceptible to corruption than its predecessor."

hukou (户口):户口这个说法也渐渐进入媒体的广泛使用。在国际水平测试(PISA)之后,上海考生成绩名列全球之冠,当时就有不少媒体提到中国的户口制度,称此成绩折射了一定程度上的教育不公。如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一位学者称:Chinese cities, including Shanghai, require a hukou—proof of municipal residence, given at the place of family origin—to receive municipal services, including the right to attend public schools.

weibo (微博):很多西方媒体记者也开有自己的微博帐户,从中挖掘新闻线索,所以在中国报道里,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weibo”这个说法, 但是通常大家还解释一下这是指“twitter-like microblog". 我们也看到"Official Weibo"(官方微博)、"Big V" (大V)这样的说法。

外来热词中的2013 - 南桥 - 南桥的博客
 Wechat(微信), 其有自己的英文名Wechat.  Wechat相当好用,以至于在国外也有了很多用户,一些外国人也开始使用,甚至引发了一些关于国家安全的担忧,比如伊朗开始禁止使用微信,而印度也在考虑开禁。终于也有中国的社交网络产品被禁了,也算是礼尚往来。微信在华人圈更是像老干妈一样家喻户晓。去年在中国,有老外骑车撞大妈。在美国,却有华裔女子开车刷微信撞老外。被撞的人将带着满脸是血的照片发在网上,劝告: Attention Chinese female driver:  no Wechat when driving in Monterey Park.   美国对于驾驶有不少成见,比如认为女人开车危险,亚洲女人开车更危险,而开车且使用微信的亚洲女人,恐怕就是危险品中的极品了,难怪这位哥们要“血谏”。

到年末,一个中文热词是“包子”,只不过失败的是,baozi一词也没人用。大部分媒体,如《华尔街日报》,称之为"steamed bun", 问题是bun通常是指面包,里头是不带馅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习总去吃的是馒头。《大西洋月刊》觉得bun这个说法不妥,于是称之为"dumpling", dumpling通常是指“水饺”。为什么不用“baozi"呢?关键是美国人太不熟悉了。包子和我煮的茶叶蛋一样,打不上美国人的餐桌。算了,过几年再说。

这些年到中国闯荡江湖的“华漂”们也多了,他们也可以不再借助“意译”,直接介绍中国的一些概念。2013年有28位“华漂”写了一本书,叫Unsavory Elements,里面到处都是各种被这些作者“拿来”的中文说法,如baijiu (白酒)、ganbei (干杯)等等。问其编者Unsavory Elements是什么意思,他说这是“不良分子”。昨日,其作者之一徐穆实给我写了一段推荐,其中出现“China-based illegal alien", 我老实翻译成“在华非法移民”。他回信说,“不,我说的是‘三无人员’。”不过这些老外学会的“不良分子”、“三无人员”等标签,中国人自己使用已经减少了很多,这也是2013年我们看得到的进步。

《南方都市报》2014年1月2日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