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美国的哲学博士缩写为PhD, 这个缩写也有不少有趣的别名,比如“Please hire, desperate” , 意思是“快聘我吧,急死人了。”2013年11月1日,《纽约时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博士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说其中一些博士 年收入只有9000美元,日子清苦[1]。 近来媒体又有报道,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名45岁博士后王某,2008年王某博士后期满却不肯出站,长期滞留在学校提供的居所里,不找工作,也拿不出有分量的科研成果,每月靠母亲给的2000多元生活费过活。

读博士的意义不光是挣钱,可是闹到生计艰难,终归也不是个事。 王博的情况未必普遍,可是博士、博士生在中国日子不大好过,却也是事实。近些年发生的不少丑闻,也让人看到就业环境困难而产生的灰色地带和寻租空间。中央编译局一女博士,为了留京,不仅行贿,最后还“以身相许”。 
 
在一些需要深入应用研究的理工科,就业情况可能还好一些,博士们的就业渠道稍宽,不限于学术研究。在很多其他领域,博士则因书越读越窄,在非研究型行业和其他人竞争,未必能有太多胜算,哪怕他们入门之后后劲更足。

很多博士的职业选择,通常是在高校从事学术研究,培养更多做学问的人。由于这种教育体制内的循环,博士培养也被一些批评者讽刺为 “庞氏骗局”或者“金字塔骗局”,亦即以后来投资者的钱,作为“回报”,付给最初投资者,让更多人上当。这个说法有些毒辣,但是在一些学科内却也颇写实:毕业的新科博士并不能在象牙塔外找到工作,所以留在学术圈内,培养更多和自己类似的博士硕士。求学阶段的博士生有很多充当着“廉价劳动力”的角色,担任助教、助研,维持着一个学科的生态环境。但是也有不少博士生要自掏腰包,这也是一笔很大投资。根据据《高教纪事报》报道,美国2012年出产博士51000人,比前一年增加4.3%。大部分博士有助学金奖学金等资金支持,但是即便这样,仍有8571人欠下了三万美元以上的债务,4549人欠债在一万到三万美元之间,4023人欠下一万元以下债务[2]。

现在,美国高校面临的变革既深且广。教育手段(如慕课)多样化,学生接触面和过去不同,水平故而也参差不齐,更需要个性化教学。网络教学由于“个性化”更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可回应这种新的需求。网络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空间、时间都有所解放。所有这一切,都在冲击现有的办学模式。这几年,很多热钱都跑去投资于新型教育模式了,学校的资金在缩水。资金缩水,意味着教师职位会减少。在这种“僧多粥少”的就业形势下, 面向教师职位培养的博士生教育,可能也需要相应调整。就我所知,一些基础学科(包括理科)的博士,如生物,毕业后找工作的情形相当惨烈。我有一高中同学,到美国后先是读生物,后来改读法律。也有不少改修热门专业硕士的情形。而人文学科的博士毕业生找教职就更难了。有不少人毕业后,在不同学校当兼职教授,来回奔波,没有保险和福利,甚至可能固定办公室也没有。要是忙可能还是好的,更多人处在“就业不足”的状态。

鉴于这种情形,也有老师提出了减少招生的声音。比如肯塔基大学的心理系教授莫妮卡·哈里斯就在《高教内幕》上撰文称,就业行情惨淡,不如停止招新的博士生。[3] 可能这么做对未来的学生还负责一些。我想国内的情况一样不容乐观。现在进高校求一教职,也越来越难了。在一些名校,不但要有博士学位,还要名校博士,甚至要外国名校博士,有的还要求带有成果或项目。门槛越来越高,入职越来越难,博士招生人数又在扩大,这让人怀疑读博求职难的情形会不会进一步恶化。

我自己是一个博士辍学者,2005年的时候,我的三年奖学金到期,仅仅靠零星一些助教的助学金,已经无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于是我找了个工作。而今生活稳定了下来,孩子也大了一些,此时又发现自己在专业上知道得太少。这时候,假如有机会去读博士,干劲更足,收获更多。
 
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或许我们不应该在刚成家刚生子等物质需求旺盛的时候去读。 等物质条件相对安定,知识、技能出现瓶颈的时候,我们求知欲会更旺盛。此时一个猛子扎进学问的大海里,或许也是读博的一条正道。问题时这时候有这时候的牵挂,未必能抽身去读。 求学之事,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1] Tuhus-dubrow, R. (2013, November 1). Finding Life After Academia — and Not Feeling Bad About It.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from http://www.nytimes.com/2013/11/03/education/edlife/finding-life-after-academia-and-not-feeling-bad-about-it.html 
 
 [2] Ellis, L. (2013, December 6). Many New Ph.D.’s Emerge Deeper in Debt Than in the Past, Survey Shows.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chronicle.com/article/Deeper-Debt-Hits-Many/143461/ 
 
[3] Harris, M. J. (2010). Stop Admitting Ph.D. Students | Inside Higher Ed. Retrieved from http://www.insidehighered.com/advice/2010/08/18/harris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