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日,外语教育再度成为公共关注的热点。英语作为最大外语语种首当其冲。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北京市则计划自2016年起,中考英语科目分值从120分下调到100分,高考英语科目分值从150分下调到100分。

  或者取消,或者利用考试杠杆,弱化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之所以一再成为话题,主要原因是大众对英语教育的低效非常不满。而各种英语培训班的涌现,则正是因为公共教育领域的英语教育效果欠佳,效率低下。这个问题的存在,也说明公众对于英语教育的期望值在逐步提高,不然大家也不会去找课外的培训班去拾遗补缺。

  但客观地看,这些年公众英语水平进步还是很大,不能否认改革开放后英语热的功劳。而今,我常听去过中国的美国人说现在去中国,基本上都能和普通年轻人沟通。我自己求学的90年代初,学生和外国人的交流,仅限于参加“外语角”这种少数场合的少数学生。而今,很多大学生都能和外国人简单交流。对外开放对于普通人的一大红利,便是这种外语的普及,让公众的视野上了一个档次。

  但是在中国,英语又没有普及到年轻人从简单交流到深入沟通无障碍的地步。换言之,水烧到了99度,到真正烧开还有欠火候,何必在这时候前功尽弃? 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深圳的电子产品,被普通中国人通过网络平台售往欧美,而其他国家的普通人,也越来越多地在和中国的交往中寻找机会。丹尼尔·平克(Daniel Pink)总结说,21世纪的趋势是产品过剩(abundance), 劳动自动化(automation), 第三个就是亚洲( Asia.)他说西方初级白领工作一部分会被自动化(现在甚至出现了会编写程序的软件了),一部分流入亚洲,尤其是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印度。而中国由于语言问题,难以在这种全球化资源的优化组合中充分发挥优势,所以在高能耗高污染的制造业徘徊。在全球化背景下说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提高国民英语水平这个教育问题。

  学好外语,会让人们多一些视角,去看现有的问题,有助于拓宽我们的视野,也能增加职业发展机会。试图打压英语教育,背后的诸多原因其实都脆弱不堪。比如可借助翻译来交流,深入的专业交流,如果仅仅依靠翻译,会漏洞百出,难上层次。而今一个常见的说法,是 大家学英语,却把中文给丢了。 2013年10月18日,我在《今日美国》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现在中国也出现了一档很受欢迎的写字电视节目,类似于美国的“拼写竞赛”(spelling bee), 该节目暴露了很多中国人现在不会写字了,比如“尴尬”二字,很多人不会手写。这是因为技术工具的使用,使得书写方法发生了变化。我觉得也不能过度担忧,就好比珠算淡出了公众的使用一样。 “中文不好”这种结果,不是英语学习造成的。

  学生不花精力学外语,剩下的精力也不一定会用来学习中文。更为常见的情形,是外语学得好,语言的感觉会强化,中文也差不到哪里去。钱钟书、林语堂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国学和外文不是你死我活,而可能是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 语言是互补的,中英文(或者其它外文)非常不同,其背后的思维也不同,有时候跳出中文去看一些别的国家的文字,反而会让中文的写作有所创新。如今的一些作家,在外文小说中找启发。反之亦然,庞德也从中国的诗歌中寻找启发。

  如果我们立足长远,让全民的英语都达到一定的使用水平,英语才会下“神坛”,各样针对急功近利者的乌烟瘴气的劣质培训才会减少。我也希望学习者不为考试所误,为了考试而学外语。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如果只是为了达标,考四级六级,恐英语学习难有成效。如果能放眼未来的职业发展、交流机会、国际视野,家长就不能疏忽对孩子的英语教育。

  我和英语教育机构无利益瓜葛,写此文非因利益受到冲击,但我是九十年代强化外语教育的“即得受益者”。 而今国内外交流更为密集,反去呼吁削弱外语教育,应该说是不可思议的开倒车行为。在道义上也说不过去,因为这样会加剧机遇的不公。削弱公众教育中的外语教育,只会让一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受害,难不倒条件比较好的家庭 ——他们的孩子,到了高中、大学,就可以送孩子出去读书,以后还有很多机会让孩子提高外语水平,拓展各种机遇。

  各位家长,教育你的孩子把英语学好。至少,以后人家不会因他们的外语不好而忽悠他们。他们也不会因为外语的问题,在某个本可抓住的机遇面前望洋兴叹。事实上我想大部分家长都会意识到这一点,这种“刚性需求”的存在可能是长期的,故而强调“强化”英语教育也没有太多必要。但我建议教育界不要继续在强化弱化英语教育的话题上纠结,而应考虑如何去“深化”英语教育,比如如何利用名校公开课和网络资源,改进正规教育中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让学校英语教学卓有成效,这才是最为合理的做法。

  载于《南方都市报》2013年10月22日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