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有朋友问我美国人唱卡拉OK的多不多。记得这是日本的发明,却没像丰田一样,在美国满街都是。卡拉OK倒在中国大陆遍地开花。美国卡拉OK并不是特别流行,我只是在秋季的州集会上看过。有时候单位组织活动,也偶尔举办一些卡拉OK活动,但实在少得可怜,见不到国内K歌的盛况。

卡拉OK不常见,皆因正式演出更多。美国中学通常都会安排学生选修一门乐器,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乐队等。我女儿马上上初中,初中一早就送相关资料到了小学来,让家长和学生提前选孩子们可能喜欢的乐器。为了便于挑选,中学还抽专门时间举办“band fair", 或是”orchestra fair", 让孩子自己来看来选。

由于基础阶段重视音乐教育,美国巴掌大个小镇,随随便便都能拉一些人来举办各种各样的演出。圣诞期间,去商场、教会、博物馆,你动不动就能看到一小撮人在那里表演,且水准都很高。除此之外,很多教会有唱诗班,也会经常练歌。我所在教会是清唱传统,唱诗的时候只有一个人领唱,没有指挥,但是各声部错落有致,有条不紊,如天籁之音。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中小偷听了赞美诗,瞬间石化的场景,我很能理解。

如今的中国青少年,对于音乐教育重视很多。有时候我想,中国家长都逼孩子学琴,除非功利熏心,要成名成家,否则未必是坏事。让一代的孩子音乐素质都提高起来,让下一代的人生更为细腻优美,脱离庸俗,其善莫大也。人活着,如果没有文艺的熏陶,就知道饮食与男女,人生也是无趣的过程,与兽类无异,也不好过我们这样野兽凶猛的一代。重视是好事,但应多一些选择,这样才能凑起来办演出,一千个人都弹琴,舞台上摆不下,也非百鸟争鸣的真正和谐。

我当年读书,没有学过副科音乐,惨成乐盲。所以教会问我愿意做哪些事,我说很多都可以,没准一时圣灵充满,说起中文方言,但千万别让我领唱,我没有能力带领几百人一起跑调。

偏偏学校又是一博雅学府,重视文艺素养。所有学生都必须选修Perspective in fine arts (文艺欣赏)的课程。学校也经常举办话剧、歌剧各样表演,各种古典音乐表演每年都有很多场,我上周刚去听一室内乐演奏,下周我们还有一歌剧表演,另有一场州里青年艺术家比赛的汇报演出。

我印象最深的是清唱剧团(chorale)每年圣诞节举办“巧克力和赞美诗”(chocolate and carols)演出。演出时唱各样赞美诗(carols),演出后的招待会上喝热巧克力。这演出几乎唱唱爆满,持续了几十年。过去四十年是Dr. Ken Adams负责,他马上退休了,招来了一个新的老师。几周前的演出上,这位老师听了乐团送别Ken Adams的演出后,一头是汗, 称这么重的担子怎么接得下来。该演出,社区到处都有人来听,甚至有校友从大老远赶过来听。演出场面实在震撼:你坐在礼堂中央,清唱团男女着盛装,从两边包抄过来,用那古老的格利高里圣歌,把你包围在中央,冲击你,熏陶你。那时候能理解,为什么人能够在永生之中,不需要做别的,只听天使弹奏竖琴。我女儿的老师曾说告诉她,撒旦本来是天堂里的音乐天才,只是他率领天使叛乱,现在天堂里音乐人才紧缺,所以你们小孩子要好好学习音乐。

听学校chorale的演唱,我感觉像只围栏(corral)中央的牛,被人对牛弹琴着。如今的参与文化下,像我这帮人,能参与的,也不过是唱唱卡拉OK。卡拉OK机在美国的中国人家庭里比较普遍,尤其是从大陆过来的家庭里。很多家庭聚会之后大家就唱卡拉OK,尤其是老一代出国的人,一扯嗓子,《智取威虎山》,或《奇袭白虎团》,忘情处,一帮入了美国籍的中老年,在美国人家的隔壁,唱起打倒美帝野心狼,让人感觉时光错乱。

老年人比较喜欢卡拉OK。在西弗吉尼亚我遇到一老者,说有肺病,后来买了一卡拉OK机,每天吼半小时,他说管他唱得好不好,权当练肺,他肺病果然好了,估计邻居疯了。

聚会时候大伙儿这么一唱,基本上就知道谁谁谁是什么时候出国的了。海外中国人是中国现当代流行文化的活化石,而且各个文化时期的都有。比如上世纪80年代出来的老留学生,熟悉的是李谷一、蒋大为这些人。上世纪90年代出来的,熟悉的则是黎明张学友周华健刘德华。2000年以后出来的,估计喜欢的是F4这些人了。再往后我都不知道谁喜欢谁。当然也又一些人横扫千军万马,万人迷,比如张曼玉,比如周润发,比如刘德华。而今新人就没有这么大的影响了。新人本来就多,流行的周期短,大家娱乐的选择也多,另外网络时代,大家注意力都很短。新人想出头,怕是越来越难了,就是去设法“走光”,或用其它各种路数炒作,也难有当年歌星的风光了。

成为“活化石”不仅是年龄问题,还有个接触的问题。在中国,新一代歌手出来,总是到处放他的歌,你就是不喜欢,也得被动接受。这是“推”(Push)的欣赏法。推到耳里的歌曲听多了还是有些耳熟的。出国后,你想听谁的歌,你还得想办法去找,去下载,去和人家交换,这是“拉”(Pull)的欣赏。日子久了,发现美国娱乐的品种也很多,就没有兴趣再去找了。听李谷一的,由于教育孩子的需要,去听Ave Maria了。于是把过去仅存的一点私人喜好,也收了起来,让其慢慢淡为记忆。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