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小孩喜打电脑游戏, 没有办法,翻出奥巴马去年关于电子产品的一段抨击来,给F4同学看,并告诉他:贵国总统奥巴马都反对电子游戏,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对方辩友回答说:I had thought this is a free country!  (我还以为这是个自由国家! )  从此之后,他说他不喜欢奥巴马了,说选举不会再选他。可惜这孩子还小,投不了票,过几年再说,那时候奥巴马估计是在忙着建纪念图书馆了,也无所谓你选不选他。

 在家我一般引导他们去上好的网站,但建议不滥用技术。但和家庭里面的角色有些相反的是, 在学校,我的工作与技术推广和培训有关。孩子们是数字原居民(digital natives), 用得过多。老师是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s), 用得过少,不是我双重标准,而是这个问题需要平衡对待。前些日子去管理学院找个老师,院长这个新来的老师说:警惕这个家伙,他会把你拖进技术里,越陷越深。

如果说美国技术产品泛滥成灾,我校就是一重灾区。由于工作需要, 什么iPod, iPhone, iPad, 上市什么,领导就发我什么,逼迫我熟悉着使用,以便提供支持。技术用多了,就开始控制我们的生活。比如我的日程,全部都要放在日历上,凡是日历上没有出现的事情,就不存在,也不需要理睬。我的大脑被腾出来,不记这些破事,以便腾出更多脑细胞,好去运行关于人生、前途、爱情、生命的意义这些比较占内存的思考。

问题是日历有时候会出错。前几天的一个上午,办公室人都走了,就剩下我最后一个人,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是Honors program的秘书Lisa. 

Lisa说:“你今天的培训,Scott去不了,问你有什么讲义可以给他看看。”

—— 什么培训?我怎么不知道?

—— 你11:30在老师午餐会上不是有一个关于Turnitin的培训吗?

—— 不是二月八号吗?你不要吓我,现在都11:10了。

因为我日历上写的是二月八号。日历怎么写我就怎么信。日历上没写我不信。My life is run by Outlook.

Lisa说,哦,那可能是我搞错了。说完她就走了。

她一走,我坐不住了。会不会是我搞错了呢?翻看当初的邮件,发觉果然是我搞错了,二月八号的是另外一场培训,也要去。这一天我确实在11:30有个培训,Lisa 没错。

我这下慌了,赶紧抄起电脑就往餐厅跑 —— 培训是星期三利用午餐时间举办的,号称lunch and learn.  在美国的学校里很普遍,因为只有中午吃饭的时候人才能凑多一些。经过多年的老师培训,我发现,老师在职培训的最佳策略,是提供免费午餐。老师们一边吃饭,一边听讲,吃完了饭,又不好意思抹了嘴就跑,让人以为就是冲一顿饭来的,通常他们就开始提问。所以这种场合下开展培训,一般互动性强,效果很好。很多组织的早餐会恐怕也是这么回事。

跑到餐厅专门来培训的房间,把电脑和投影仪接好,活动的屏幕给调整好,老师就陆续来了。根本没有准备的时间。但是我听人说过一句话:Never start a presentation with an apology. 谁知道你有没有准备,没有准备说不定更好。所以我也没有跟人说我记错了时间。好在Turnitin我比较熟,就直接演示了起来。结果当然没有人知道我没有准备。

Turnitin是一款反剽窃的软件,通俗地说,它就是机器版的方舟子。它能对你输入的全文进行搜索,看是否和数据库里的其它文章和网络文章有“雷同之处”(matching)。这些“雷同之处”可帮助老师鉴定学生有无抄袭。这是很好的一个软件,可惜搜索中文的时候不太灵光,不然我可以按图索骥,去看有哪些报章转载我的文章没有付钱。更可以发现哪些人的论文属于抄袭。各位IT精英,你们看人关于抄袭的吵架看这些热闹,为什么不去发明这样的中文反抄袭工具?一旦发明,将全国各地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一一拿来检验,看还剩多少真货?你的赢利模式十分简单。你就把这软件发明出来,然后花钱买文凭的博士官员们,大款们,学界大佬们会纷纷登门,提着一袋子一袋子钱来让你删除资料。

由于是演示,我就得有东西拿出来去查找有无抄袭。没有准备的唯一不好,就是我一时没有可供使用的文章。如果上Blackboard下载学生的作业来试验吧,在众目睽睽之下暴露学生的作业,我会立刻成为违反 Family Educational Rights and Privacy Act 《家庭教育权利和隐私法案》的罪犯。该法案保护学生隐私,禁止老师当众展示学生成绩给除了学生和监护人之外的其他人。如果在美国,我当年那些把成绩和排名贴在教师前面的老师统统违法。

于是我只好自投罗网,从硬盘里调出自己的一篇关于“城市化”的英文文章拿出来去查有无剽窃。这当然是一险招,一旦本人剽窃,自此就要公之于众,甚至需要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无颜见江东父老。

不过我知道我没有抄袭,所以艺高人胆大,直接拿自己的作品去以身试法。要是不幸发现抄袭,我会第一时间向方舟子自首。

这时候倒霉的场景出现了,Turnitin告诉我的文章有8%的“匹配”。这个是很小的匹配,有时候属于用词碰巧一致,或是打上引号的合法引用未被区分出来等。但我还以为匹配是零。这个8%就好像一巴掌打到我脸上一样。不是我担心抄袭,而是被结果偷袭,震惊了,一时说不清。

匹配的来源是韩国一所大学。众目睽睽之下,我不知如何解释。我知道韩国人和我们英雄所见略同,比如我们殊途同归,都分别产生了中医、“端午节”、“孔子”、“李时珍”等,但是我实在没看过任何韩国相关的文章。

那么我背后的韩国枪手是谁呢?这引发了我强烈的好奇。

好在Turnitin有个很好的功能,你可以索要“匹配”的原文。当然不可能当场要当场拿到。我培训结束之后,立刻发送请求索要原文。

在美国,很多学校规定遇到这种request, 不要提供,因为可能导致学生投诉甚至起诉。但是我这次很幸运,遇到的是一个韩国学校,可能没有这些顾虑,其老师迅速将原文发来,我这才发现,这8%的“匹配”,是对方引用我后来发在《中国日报》上的这篇文章。此文原用中文发表,题为《不城市化不行吗?》。这可能是我所写的最有影响的一篇文章,被人引用毫不奇怪。据编辑介绍,此文后被收入某内参材料,此后不久我看到温家宝出面给“盲目城市化”泼冷水。没准温是否直接看到此类民间声音,受到了影响才说出这番话,但不排除这一可能。

随后,《中国日报》编辑看到此文的中文,建议写成英文,所以我用英文又重写了一篇。英文版后来被新加坡大使看到,想约见,因时间和距离,没能见成。我至今不知新加坡人为什么会对中国城市化这个话题感兴趣。

案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先写下此文用Word存档,后发给《中国日报》,被韩国学生引用,韩国老师提交给Turnitin,进入了数据库。此后我将自己的原文提交给Turnitin, 此时发现“匹配”。

可见技术并不能代替人的智慧。人还需要根据技术提供的数据进行判断。

最为搞笑的场景,是我们学校的两门课程,老师都用Turnitin, 但一开始都没有自己个人的账户,全用我们的公用账户,结果同一个学生的同一篇作业提交给两个老师,两个老师都发request索要原文,结果全发到我信箱,最终的结果就好比两面镜子对着互相照啊照,你看啊看啊,结果就晕倒了。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