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不想写,最近觉得有点推销名人书籍的意味,嘿,可是欢喜,仍是愿意与朋友一起分享,也梳理自己的读书所得。

南桥的文章,读过不少,很欣赏他辛辣而幽默的笔下流淌出来的文字,即便是苦痛的事情,也能让你苦中作乐。偶尔跟跟贴,常常推荐阅读,读很多篇后,看南桥在文最后发广告,自己觉得老是这样白读人家的好文章,也有点不好意思,再说了,仍是喜欢圈圈点点地看纸质书的,于是,就在当当网买了一本。

我很欣赏南桥这样的人,很真实,没有矫饰,也没有拔高自己,该得意的时候就得意,想担心的时候就担心。读得多了,就觉得文如其人,是值得信赖的文字,这样。(哈,写到这里,想,万一南桥看到这篇,是否觉得我在“摸罗拐”呢?)

闲话少扯,言归正传。

现在读书,序啊、前言啊、说明啊之类的,已经成了开卷必读。这篇的序,很有意思,《筷子和叉子》,序就写得很有意思,花了3天时间读完,觉得自己不容易,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古琴老师宋明问我:你这几天练琴没有?我答:当然练了。你应该问我练琴练了多久才对。又问:你每天练了多久的琴?答:每天10-15分钟。呃,我看闲书去了。惭愧,昨天到今天,就每天练半小时以上了,宋老师说,下周如果我把“挑”弹好了,就免我一堂课的学费,很有诱惑力,嘿。

说到南桥的真实,他写了一篇《穿睡衣出门》。文章中这样写道:“只有真正自信的人,才不怕袒露自己的缺憾,也不怕他人的说三道四。本人就是这样。”还有这句“当你足够强势的时候,你的审美标准会成为新的标准。”

紧跟着的这篇《暗恋世外桃源》,说的个人爱好,“我们问这么好的笔,为什么不拿去卖?他说不想去卖,一旦当成生意来做,就被困住了,而且他说他不想这么忙。这就彻底是一玩家。……这自得其乐的境界,让我们这些为养家糊口而奔波的俗人很是羡慕。我很喜欢这些有趣的人。”

《美国医疗答问录》中,“没钱就别买保险,别生病,这背后的冷漠无情让人心寒。社会是复杂的,有的人受穷,也不完全是他(她)个人的原因。有些人富裕,也不完全能归因于个人的能干。任何体系中,总有一些系统的不合理性,造成一些不公,适当调节,尤其是在就医这些方面,如此做些调节,真的不过分。”“美国医改,距离奥巴马上台,才一年多时间。我个人觉得他这人是有魅力也有远见的。他说他哪怕背负骂名,哪怕只做一任,也要把这改革推下去,……”“世间多少政客,不过是要为官一任,稳定即无事,无过便是功,该解决的问题,烫手的山芋,一个个交给下一任解决。’我今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最终就如同小病不去治,最终病入膏肓,终成大祸。”

《为自己活着》,“人活着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人的眼光。这一点,又何尝不是我们已经逝去,并在逐渐找寻回来的传统呢?想想我们的过去,那些为我们折服的读书人,往往多是那些逍遥自在之人。进,则仰天大笑出门去,退,则天子呼来不下床。这个世界是异类的,不是跟风者的,这号特立独行的人,才是把那人类的精神,文化的风骨,代代传扬下去的人。”

《闯红灯》这篇,说到“德国人遵守规则,”我的切身体会:那要看这德国人在哪里。法律够严格,都不得不守规矩的。而且,也不绝对,君子慎独,没有那么多的君子的,不论在哪里。

《美国的日子》,“但是美国人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他们特自信。另外,美国人善于表达,也很强调幽默感。他们也善于探索,尤其是自己的未知领域,这种探索精神(甚至体现在戏耍的时候)是他们在科技上领先一步的原因。中国人的眼光通常只看着自己同类人,所以很难有突破。美国人从小老师就教导他们自身有潜力,他们应该九天揽月般去追求,而不满足于只比张三李四或是同班同学好。他们认定自己的独特,追求自身潜力的发挥,所以也就不那么喜欢和人攀比了。”这里,也是我经常与Andy讨论的话题。做自己,不要与人比。

《美国是不是基督教国家?》这篇我有一个问题:信任的根源,是信仰?那我的信仰是什么?可以说是儒家文化吗?

除了说到美国人的优点,在《美式太极》中,南桥又写道“美国人有很多优点,但是其恶劣之处也触目惊心:自大、无知、自私、蛮横、不好学,但首当其冲的我觉得是不负责任。”这篇,读得也是切身感受了,估计欧美国家中这类人不是少数。

《社区服务与企业从良》,谈到了现在的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真是喜欢极了!“Jon是英语系的研究生,教着本科生写作课。他把写作课变成学校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 式科目之一。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区服务,比如去救世军、识字团(literacy corps)、临终关怀中心、问题少年辅导中心、亲子教育中心、新移民英语教学中心等各种非赢利组织做义工,以这些活动为背景来写作。社区服务中心则在这些老师、学生、非赢利组织之间做穿针引线的工作。有时候赢利的企业也会有所参与,使得关系更趋复杂。中心的主任帕米拉所的一些话题,比如沟通、作、理解、影响这些都是以前在公司里设计的管理培训的话题。其不是组织管理者所要面问题,是所有人都要面问题。不过急切一些,希望能通短期的培,迅速化解问题。帕米拉回答,如果你留意的,你会发现一个新的趋势,就是商业组织试图纳入一些人文的成分。大家意到,仅仅有能力,而缺乏人的关怀,并不能造就一流的领导。比如希特勒的各方面才干不比邱吉差,一个成了魔,一个成了英雄?区就是人的关怀程度。”这也是我最为关注的问题,教育与成长的问题。

《专业是你的工具箱而非囚笼》,这篇呢,内容自己搜吧,最喜欢他最后自嘲似的几句话,“我能明白读者提出问题的言下之意,就是说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者’,因为我博士辍学了,也不是教授,谈何学者?当然不是,如果这样的质疑能让您好受一些,当我是无知无专又无界的三无人员好了。当然,我可能比您想象的还要浅薄。”最后这句话,好喜欢,哈哈。

《和一群美国高中生的谈话》,这篇谈到了中西文化的问题,同样很赞同其观点。

《父母的四种》,推荐给了家长群。

还有很多篇,不一一记录了,抄一些句子分享:

“真正的读书人一定是喜欢分享所读之书的人,而不是一个津津乐道于自己藏书的人。”

“每天过好每天的日子,加在一起就是一个丰满的人生。”

“言论开放的时候,当人可以畅所欲言的时候,很多言论可以相互化解,……‘在一个社会里,如果不同的意见被压制,这些意见会变得强悍有力……如果宽容异议,这些异议会迅速变得陈旧化,被视作粗暴简单。’”

“在信息就是价值,知识就是金钱的年代,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一种竞争优势,但是而今信息并不稀缺,而是过于泛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需要掌握的技能,是培养较强的思辨能力,辨别能力,和在各自学科之内的基本学养和技能的培养。”

什么是思想呢?文中读到的,都是思想。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