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被媒体报道之后,“拒绝平庸”这个考题我觉得最为出色。出题人在作文要求中提出“不避平凡 拒绝平庸”。多位专家表示,平凡和平庸是近义词,故而对此考题或多或少持否定态度。有教授指出:“在现代汉语辞典中,‘平凡’和‘平庸’是近义词,甚至于某些方面带有一点重叠的意义。”(《扬子晚报》2011年6月9)。也有专家引经据典,从古代文献中寻找“平庸”和“中庸”之间的亲戚关系,给“平庸”开脱。这些评论者自己都将“平庸”和 “平淡”、“平凡”、“中庸”混为一谈。他们在课堂上辨析同义词近义词,估计个个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真正去做概念的辨析,怎么一个个糊涂了起来?

这样的考题,考的一方面是考生的语文常识,比如判别出“平庸”是一贬义词,而平凡则属中性。“拒绝平庸”当然是对的,而何为平庸,怎么拒绝,这里头就有得说了。教育的目的,不正是要培养这种思想上的辨别能力吗?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说要学生抛弃“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但是真正要抛弃这种极端思维,就有必要对于一些相近的概念,作出合乎事实、合乎逻辑的细致区分,比如辨明“平凡”和“平庸”的关系。分辨瓷器和陶器算不得本事,能分辨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才见功夫。扔出“平凡”和“平庸”两个相近但不相同的概念,一个高明的考官,很快就能看出一个考生几斤几两的水平。这不是一个文字的游戏,而是一个思想的试金石。“平庸”和“平凡”又都是平常的话题,这么出题出的不是偏题怪题。这种题目人人都有话可说,不信大家看我前几天写的“拒绝平庸”的博客里的回复,里面高水平低水平的回复者都有,一下子就能看出一个人肚子里有没有料。高考题能做到这样,既能考出水平,又不偏僻生冷,算是让高考作文回归到了理性的轨道上。 记得去年安徽的考题是“弯道超越”,这种题目就是一个反例,它对关注驾驶、赛车的考生有利,对其他考生不公平,在生活体验的假定上不中立。

关于出题的得失,咱们暂时说到这里,现在我们看另外一个现象。

江苏的这道考题,在全国引起的争议最大,我想也是因为它触到了这个社会的一个痛处。这道题目出得很及时。现今中国平庸主义盛行,这平庸让政府部门不作为,让艺人不出彩,让工厂不出优质品,让集市频出次品和假货。

近日网易做了一期专题,叫“当华人海外受侵,祖国在不在身边”,文中写道:“中国外交系统的格言是‘外事无小事’,驻外各级外交官的活动有严格纪律,这在客观上潜移默化形成了一种循规蹈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工作作风。具体到领事保护领域,就是可做可不做的尽量不做,可管可不管的尽量不管。”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平庸的工作作风。这种作风的受害者往往是无辜群众。在各条战线上,很多身居高位的人,都是这种平庸心态,没有进取心。没有哪个领导肯站出来,说我们要改变一下这样的工作方式,继而使得工作面貌焕然一新。有播音员说自己播音几十年,居然自我吹嘘没出过错,并以此为成就。高校领导,年复一年沿袭同样模式的教学和评估方法,只要保住位置。这样那样他都搞一点,你也抓不出他的大错,也看不出他的特征。平庸主义的直接结果,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高校里出不了大师?

平庸是一个贬义词,它让人联想到庸俗、庸才、庸医、庸人。所谓平庸,指的是缺乏想象,缺乏个性,缺乏锐气,缺乏创见,缺乏追求,缺乏理想,缺乏勇气的行为。平庸主义之下,人们或许有些知识,但是没有见识;或许有些技术,但是没有才华;或许有个文凭,但是没有水平。平庸就是除了物质需要别无他求,以现实为自己活动的上限,以身边的人为自己的标准,以生活的物质处境为自己的骄傲。平庸就是人云亦云,模仿,攀比,陈腐,乏味,呆板,枯燥,俗气,单调,没有色彩,四平八稳,没有挑战性,一眼看得到底,对特立独行恨之入骨,即便这人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这种人刺痛了他们的神经,让他们想到了自己的不堪或者猥琐。平庸的反义词不是“出人头地”,而是“卓越”、“领先”、“特异”、“独创”、“新颖”。

从体育到科技到文艺,摆脱平庸乃是基本游戏规则。在科技领域,“领先”一词,英文中leading edge, 这中间有“边缘”一词。科技发展是要带人走向边缘,开拓疆界。四平八稳中规中矩恐怕就会落后挨打。在文学领域,诺贝尔、普利策这样的文学奖,一般也是颁发给那些打破传统,给文学创作打开一片新视野的人。作家海明威举猎枪自杀,据说是因为他发现自己的作品开始自我重复,他受不了自己走向平庸故而绝望。各行各业开拓疆土,靠的是对于平庸毫不犹豫地弃绝。

但是这样的卓越,这样的拒绝,需要有群众的土壤。平庸的国家是平庸的民众造就的。平凡的位置不应该是平庸的借口。如果每一个工人都能带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去做每一个零部件,中国制造将不会再是一个贬义词。如果每一个设计者都能去设计自己的产品,而不是去山寨他人的原创,中国将面临怎样的繁荣?目的决定手段的心态,让各行各业的人都失去了过去手工艺人那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而在急躁的相互模仿中,集体走向了平庸。平庸会让人在混混沌沌马马虎虎之比来比去中失去自我,继而让年轻人失去奋斗,让中年人失去理想,让老年人失去对于生活的享受。价值观的单一,使得很多人失去了对于各自独特的认知,让一代代本该去改造世界的人,成了平庸的一代又一代。社会的改良,需要的岂止是拒绝平庸,几乎是要去治疗平庸了。

 

载于《南方都市报》2011年6月17日,有删节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