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为曾经的人肉翻译我留意到,在博鳌论坛上同声传译的中标方腾讯据说初战失利。很多地方出现了乱码式翻译,比如整个屏幕上一再重复没有意义的单词。另外,“Yes, please”被译成“是的,求你了。”这样的文体不当也被传为笑谈。很多曾担心下课的同传一看这效果,觉得放心了。
 
不过我觉得,大家不要过早唱衰机器同传。从同传失误的相关报道上我看到,大部分问题出在语音识别上。总体上来说,这个领域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如今大家都习惯了通过Siri或者“谷歌助手”等方式,操作自己的手机,让其拨打电话、搜索信息、输入文字。人的语言识别越来越准确,越来越普及。
 
和人一样,机器也需要“训练”。输入者稍微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包括降低语速,甚至是把话筒距离调整得更恰当一些,识别的准确率会提高很多。在早些年,当我第一次使用语言转文字的软件Dragon Naturally Speaking的时候,第一个任务,是“训练”该软件。该训练过程,让软件接受我的发音方式,并通过我自己的纠正,让机器了解什么语音对应什么文字。腾讯的同传,据说在腾讯年会上使用过,据说效果不错。那么为什么到了博鳌论坛上,怯生了呢?我猜是因为后者的使用环境下,机器缺乏必要的“训练”。如果在流程上进行改造,比如针对开会的发言人事先进行一些识别和纠错,准确率会提高很多。另外,语音识别也需要良好的声音环境,杂音和背景声音对于效果的干扰很大。博鳌论坛这些大型会议上,语音识别系统能否采集到最佳的语音也是问题,这方面技术上完全可以调整和改良,这一点我信心十足。
 
另外,人的选择和人机交互都非常必要。不能把事情交给机器翻译后,人撂摊子。现在,我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谷歌文档的语言输入功能。我也发现,Youtube的录像,能够自动添加配音文字,即便对于我这个外国人说的英语来说,识别的准确率也还是不错的。不过,我无法想象把一切都交给这些工具,继而完全依赖它。理想的情况,是以机器为帮手,先解决掉它能做的粗活重活脏活。人应有智慧去识别什么是机器擅长,什么是人的特长,然后人与机器合理地分工合作。比如在语音输入上,我习惯在看书摘录的时候使用语音输入,因为我只是照着念而已。在写作本文这样文章时,我往往边想边写,中间有所停顿,这时候就使用打字输入的方法。同理,博鳌论坛这种大型、嘈杂的会议环境,不总是适合机器同传。那么是不是有个别的发言,效果更佳?总体上来说,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机器同传最为出彩?因为局部的失误就因噎废食那会是很可惜的事。
 
机器同传的研发者,不应只考虑怎么取代人肉同传,而是利用机器的语音识别功能,改良相关流程,比如取代传统同传头痛的记忆和速记。机器同传的结果,如果准确率能够接受的话,将能够帮助人的同传更好地沟通,解放出人类同传的生产力,让其从事文字的精雕细琢,也释放同传过程中惊人的压力。人类同传也不能熟知讲话中所有术语、诗词、引用,强大的数据库不是人类的特长,是机器的特长,这方面可以交给机器去做。机器干完了自己要干的事,人类会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我自己做翻译的时候就曾使用“谷歌翻译工具包”平台,大大提高了效率。这种自动翻译平台对于翻译有很多好处,这些好处未必都是文学层面的。使用该平台翻译的时候,英文在左中文在,在同一个屏幕下一句话一句话地对应,这可以减少翻译漏译的问题,也解决了翻译中其他跳出窗口可能对我的干扰。另外,机器翻译的提示,即便最终不被选用,也会启发、刺激人脑,让其搜寻更为妥帖的说法。我也可以使用数据库,让人名地名的翻译更为准确和统一,这些都不是人所擅长的,而是机器更擅长做的事。可惜的是,谷歌并没有在该平台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多少年下来,其功能并无长进,我用起来很失望。如果在这方面不去放弃,而是继续改进,今日的翻译应该容易得多,尤其是技术性翻译。
 
在机器同传上,我们必须摆脱是机器翻译还是人工翻译的错误思维,而是进入人类专业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增强翻译的思维(human interpretation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思维。机器同传应该有能力让人类同传做更出色的同传。设计机器人去取代人,不能把技术和人的优势各自尽情发挥,反而造成对技术和人的双重浪费。对机器同传技术进行改进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人类对于技术的应用能力之多寡,也会对技术的成效产生深远影响。
 
而今,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方兴未艾。很多讨论的焦点是人工智能如何取代人工。比如某银行放弃所有大堂经理和人工柜员,凭借人脸或者身份证识别,完成所有操作。在一个人口大国,取代人的方向是不可取的。社会应该反思“无人超市”、“无人银行”这样的思路。更需要思考的,是学习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让人在现有的职位,或是新创造出来的职位上,更强大、更优雅、更从容。机器如果不能让人更像人,而只能进行拙劣模仿,效果让人抓狂,这种人工智能的走向就是死胡同,这种研发是不值得的,应该下课。Yes, please. 是的,求你了。
 
文章原载于《南方都市报》(2018年4月16日)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