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拙著《过剩时代的学习》已经在当当、京东等各地书店上架。此书是本人继《知识不是力量》、《及格主义》之后,所写的“学习三部曲”的第三本。此书和先前我上气不接下气从上海跑到北京后做的一席演讲同名。演讲反响还不错,但是也有人批评我普通话一塌糊涂。此书里您就听不到口音了。请问有多少人会用写一本书的方法,纠正自己的不足?
此书反思了信息和知识过剩时代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书中介绍了从学校走向家庭和社区,从狭义学校教育走向“大教育”的理念,近年教育和心理学实证研究证明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一些助力学习的常见工具,也可以说是高效学习的六项修炼。书里对比了中美两国对于知识和学习的不同理念,包括对待布鲁姆知识分类一说的态度。《过剩时代的学习》阅读对象为寻找高效学习方法的在校学生及其家长、需要终身学习的工作人员和教师。
 
《过剩时代的学习》2018年出版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策划人、责任编辑为顾晓清。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大脑电脑轮换使用
 
这章针对的毛病是资源过剩时代学习者囤积居奇的“干货综合症”。这个问题怎么破?在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之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学某门知识的哪个层面?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都存在层次问题。中美教育的一大不同,是美国注重布鲁姆知识分类中的“高端技能”,比如分析、评估和创造,而中国强调布鲁姆知识大厦中处在“地下室”的一些技能,如识记和理解。可是也有美国学者表示,少了“地下室”,去培养高端思维,就好比建造空中楼阁。知识体系中高低问题必须思辨地看待。本书谈到如何一些“把知识放在世界上”上的思维,并通过合理设计,将知识合理分布在世界上和头脑中,减轻认知负荷。
 
第二章 训练学霸思维
 
或许在其他领域,存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种现象,但是学习对我们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如果我们训练出好的思维习惯,学霸会俯拾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思维习惯坏掉,聪明人也会变笨。聪明和愚蠢,是今生修的,都不是一成不变。本章我们说说如何像驯兽一样训练自己的大脑,我们会讨论:如何训练开放性思维?心理学界常说的“成长心态”到底是什么?教育者和家长怎样通过科学的赏识,训练成长思维?如何走出习得性无助的学渣思维?如何进入我们的学习“流畅境界”?
 
第三章 管理学习情绪
 
这章针对的毛病是自暴自弃。一些小孩,过早进入自我放弃状态。可是好的心理暗示,能让学习者走出思维的深渊。奥维德《变形记》记载,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雕塑家,曾按照自己的理想,创作了一个女子雕像。爱神维纳斯有感于他的用心,让这雕像活了,成为真人。这种梦想成真的事,成了一个心理学隐喻,亦即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积极的心理暗示,能成为“自我实现”预言,改变人的思维,继而改变行动和结果。本章我们想针对学习者的心灵,说说怎样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机,强化健康的心理暗示,管理我们的情绪,训练心理纪律,管理学习压力。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些描述和举例,让大家反思如何给自己添加学习所需的能量。
 
第四章 开展高效练习
 
这章针对的毛病是苦学。在关于学习的中文话语体系里,勤学苦练的说法俯拾皆是。“吃得苦中苦,方成人上人。”“头悬梁锥刺股。”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是我们的语汇也没有超出吃苦两个字。高三复习的学生,吃苦的是大多数,可是为什么结果差别那么大?到底什么样的练习是有效的呢?功到自然成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花同样功夫,有的人进步快,有的人没有?在这一章里,我们将讨论几个和学习效率、效果有关的话题,包括:怎样花时间有效?怎样提高学生激励?怎样避免似懂非懂的认知幻觉?怎样提高练习的效果?可以利用什么工具成为更强有力的学习者?老师怎样开展学生不逃课的课堂教学?
 
第五章 以考试助力学习
 
本章希望给考试正名。不是所有考试都是坏事。利用考试促进学习才是正道。测试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可它也让教育“四两鸭半斤嘴”,让教育本末倒置,担负骂名。不过,测试做得好,能提供及时诊断、反馈,加强记忆和内化,有利于学习过程。关键是我们要对测试拨乱反正,让其成为手段而非目的,真正让它成为老师、学生的“法宝”。形成性测评平衡终结式测评,用小考帮助大考等思路。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新的测评方法和工具,如评分细则表。“项目式测评”是怎么回事?如何开展?最后,此章回到测试最大的“痛点”亦即高考上,讨论一下高考作文题和高考改革这些学生和家长都关注的问题。
 
第六章 寻求终身学习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让人有效地对付学生未来的第三份工作。前面的工作,不过是为了谋生所需的种种折衷,人真正能给自己做选择,往往要到后来很久。教育真正的作用,还不只是这种职业预备。而今家长过于重视学校教育对人未来的造就,可是如果不去训练孩子的各种软技能和素质,这些技能和素质上的欠缺,未来都会拖孩子后腿,影响他们的人生成效。本章暂且放下了学校教育这种狭义的教育,谈一说家务、打工、作息、户外活动等“大教育”的内容。大教育自发,非正式,随意,却可能伴随我们终生。
 
作者介绍
 
方柏林,笔名南桥,自2000年即在课程设计和在线教育领域工作,迄今已有超过十五年任职经验,一直战斗在学习设计的第一线。他也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曾在WISE Ed.Review、Educause Review、Faculty Focus、《南方都市报》、《中国日报》、《东方早报》、《中国教育报》、《金融时报》中文网、《纽约时报》中文网、荷兰在线、财新网等担任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南桥著作包括《星条旗下的茶叶蛋》、《帕慕克们怎样读书》、《知识不是力量》、《及格主义》、《英语,恶作剧抑或真理》、《第三只眼睛看教育》(合著)、《你该懂得些世故再老呀》等。 译作包括《河湾》、《布鲁克林有棵树》、《喧哗与骚动》等。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