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几天和不少朋友谈到农村小规模学校的问题。这年头城里挤得要死,一位难求,学区房暴涨。有的无非是让做题的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从广义教育上看,不一定多有效,能改变多少命运也让人怀疑。也有人根本不相信现有体系,有点条件就把小孩子早早送出去读书。NPR上这几天报道了投资移民问题,采访了一些中国中产。记者发现,有些人并非大富大贵,不过是倾其所有,换孩子一个明天。这些都说明教育问题牵动千家万户的利益。
 
要是人们肯动脑筋,把小规模学校就地转化,反过来吸引人,倒是缓解教育资源紧缺,解决教育焦虑的好办法。教育改革,和其他改革一样,得有一批具有理想主义和乐观精神的人去推动。说要理想主义,因教育涉及问题太多,从一个个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应对,即便没有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和吃瓜群众的嘲弄,攀枝错节的问题会活活把你拖死,让你一事无成。有时候必须另起炉灶地去考虑问题,不要考虑太多“现状”,而是根据理想状态,去设想“干扰式创新”。
 
说乐观精神,因为你提出别的想法,别的人没法理解,但冷嘲热讽他们是很来劲的。这种事情,换一个灯泡要一群人,一个人去换,别的人去对付一群说风凉话的围观者。
 
另外可能还存在一个旁观者清的问题,局内人了解越多越害怕,越缩手缩脚。之所以说这些题外话,是因为我住在德克萨斯,有人嘲笑我高谈阔论,脱离现实。我想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没有去调查?这种事情,你在乎,即便在万里之外,也会洞若观火。你漠视,住对门都一无所知。对这些话题,我阅读了大量资料,打电话跟人多次调查不说,周围还有类似问题可供类比。类比未必都合理,但它毕竟可以提供一个参照系。
 
说到问题,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是村小留不住老师的问题。为什么留不住?从大环境上说,我想是城市化速度过快,给人以发展只是从农村到城市“单向街”的印象,让乡村教师缺乏职业荣誉感。未来撤点并校的可能或者风声,导致乡村教师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那时候的小学老师,很多都是本村人。教的都是周围的孩子,所以责任性比较强。现在村小老师本来就难招。新招来的空降老师,缺乏责任意识,可能觉得委屈了自己,窝在小地方影响了职业发展。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最主要的是六个字:待遇,待遇,待遇(重要的事情讲三遍)。待遇上去了什么都好解决。国家下拨的教育经费都去了哪里,为什么不能用来提高村小教师待遇?
 
照常理,偏远地区,小的学区,应该待遇更高才是。我周围很多小镇学区很小,面临中国村小非常类似的问题,他们的解决方法是招聘的时候工资一般比德州平均工资高一截。
 
 
北大教育财政所召开的小规模学校发展挑战和财政投入策略研讨会上提到了一些制度上的解决办法:“(1)确保小规模学校办学独立性,财政上为其设立公用经费专项独立账户,剥离中心校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人事和财务控制权,仅保留教育教学业务指导权;(2)教育财政保障重心上移,进一步强化省级统筹;(3)充分考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成本核定公用经费制定标准。”
 
还有一个同样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能所有担子都让老师来扛,对他们缺乏培训、支持和职业发展。在中国农村村小,有时候连走访留守儿童这种事,都分摊给老师去做。老师就连教书本身,长期不充电都能形成职业倦怠,何况你还让他们做其他他们并不一定擅长的事。
 
我家附近有个Region 14 Educational Resource Center。 我发觉它干的事情,正是我们所谓的“整合资源”。这是一种教育大区的资源,其目的,是在保留各地小规模学区、学校的情况下,提供这些学校、学区没有的资源,提供五花八门的培训、发展和交流,这给老师卸掉了很多担子。
 
其实教师服务和培训发展,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无非是你提供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把一群人聚到一起,别的事情都好办。我自己在大学下面一个教师培训中心做事,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这个中心,学期中间总是热闹,人员川流不息。到底是什么原因?时间和地点是关键。我们大部分职业发展活动,都安排在午饭时间。老师们反正要吃饭,去哪里吃不是吃?另外,我们有各种培训的空间。有时候你能提供这种家庭和单位之外的“第三空间”,也就够了,足以吸引很多人上门。
 
上面说的教育大区服务中心,就是这种辐射范围很广的服务空间,就好比高速公路边上的服务区一样。我近日去这个大区教育中心参观了一下。此时学期刚刚结束,其停车场是满满的,我老半天才找到停车位。里面大大小小各种教室和会议厅,各种各样的职业发展活动正在开展。这个中心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也就是其空间。我一路走来,看有的室内比较小,一小群人正在开会。有的室内只有一个老师静静地在那里做事。也有很大的培训室,很多人在里面。
 
这么一个中心,服务于42个学区、3900个教职工、200多个专职行政人员、间接影响到50000余学生。德克萨斯一个20多个这样的大区。它们提供的服务,解决了教育后勤、培训的各种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大区服务中心是服务机构,不是教育官僚机构。老师需要什么,它设法提供什么。
不知中国基础教育可否参考这种“大区服务”的概念,把教育服务的担子挑起来,而不都让本地老师和管理者去扛?或许这是更好的资源整合,也给地方上创造新的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备注:本文只是关于小规模学校的点滴思考之一,并不全面,也不系统。无非是想到看到,随手记录,仅供参考。欢迎赐教。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