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Whitehead, C. (2016). The Underground Railroad (Lrgedition). Random House. 此书为201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作品, 中文版2017年由世纪文景出版社出版,康慨译
 
黑白混血的总统奥巴马上台之后,一度让人充满希望:马丁·路德·金博士的梦想,被奥巴马兑现了。人们相信美国种族关系历史已经掀开了新的一页,种族冲突已经被抛进历史垃圾堆。现实让人失望。过去八年我们见证了种族冲突的各种报道:白人种族主义者迪伦·罗夫在一次查经班上射杀九个黑人教友,弗格森警察射杀黑人引发骚乱,达拉斯五名警察被射杀……过去八年,美国种族关系之紧张,远胜小布什年间。这是因为少数族裔地位显赫后,会引起多数群体的反弹,继而引发新的冲突。
 
2016年出版的《地下铁路》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引起广泛关注,入选奥普拉推荐图书,最终获得201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书作者科尔森·怀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是黑人,毕业于哈佛大学,曾获得名闻遐迩的麦克阿瑟天才奖,此前出版多部畅销小说,可谓天之骄子,人中翘楚。写《地下铁路》一书,作者把注意力转到了种族历史上。究其原因,一是与社会大背景产生关联,二是作者自己不曾忘本。如今的种族冲突,不是设立白人和有色人种专座、专区,而转入隐形,更趋微妙。我有一个黑人同事,博士毕业,职业是大学教授,可是在公共场所,人们试图用简单的词汇,居高临下地跟她沟通——她常被误会为没受过多少教育的黑人。肤色带来的傲慢与偏见,总是让黑人精英阶层感觉无力而愤怒。美国黑人有惊人的团结,无论上下,在对待种族压迫和歧视上同仇敌忾。
 
《地下铁路》我称之为玄幻历史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女黑奴被贩卖、虐待、通过地下铁路逃亡的故事,这个人的故事背后,是黑奴群体在美国的集体经历:他们从非洲被劫至美国,在美国被当成物品贩卖,有的是“批发”,比如“八十八个人,交换六十箱朗姆酒和弹药”,有的是白人新婚送黑奴当礼物。黑奴多在美国南方。俄亥俄河的一河之隔,分出了废奴州和蓄奴州两个世界。黑奴的境遇,并非电影《飘》里表现的那么温和,而更像《无羁姜戈》(又译《被解救的姜戈》表现出的残忍和血腥。女主人公柯莉所在的庄园世代传承,老兰道尔尚还温和,儿子残忍成性,视虐待为乐,黑奴无缘无故,不要说做错事说错话,就是眼神稍微不对,那被称为“九尾猫”的鞭子就会把奴隶抽得皮开肉绽。逃跑的男奴被抓回后,男根被砍掉,塞进嘴巴里,然后将嘴巴缝上,接下来是充满想象力的各种虐待,直到黑奴被折磨得断气。作者从容不迫地开展这种残酷叙事,看了让人心惊肉跳。它也打破了种族和谐共处的幻觉。这和谐与多元化,还是面和心不和,下面各种暗流涌动。种族对立是黑人屈辱的历史,不大可能从黑人的集体潜意识中抹去,就好比犹太人忘不了大屠杀,中国人忘不了日本侵华。历史学家勾勒出来的骨架,小说家填上了血肉,成就了更丰满的历史。
 
这历史是通过女黑奴、从少数族裔视角叙述的他者的历史。它沿袭的是《汤姆大叔的小屋》的传统,只不过更好地回答了“黑奴逃走之后怎么办”的问题。《汤姆大叔的小屋》是南北内战前所写,斯陀夫人没有机会描述黑奴被解放后的命运。《地下铁路》描述了黑奴逃亡自由州之后受到的无形歧视与压力。暂时获得了“自由”的柯莉,在北卡被医生建议做绝育手术。当时的“科学家”有点像大屠杀前纳粹“科学家”,总想找点外在的特征,对种族歧视和控制合理化。为了防止黑人泛滥,超过白人,要对他们开展“生育控制”,只准他们生两个孩子。柯莉深感困惑,她感到在种植园不自由,出来之后仍然不得自由。而今,黑人境遇仍有过去冲突留下的烙印。大家在公共场所不骂“黑鬼”了,心里却在骂,并在行动上潜移默化地表现出来,与书中所写一脉相承。书里说白人是希望把人征服后才能善待,这也让人想起现当代美国如何对待其他国家和国民:轰炸越南,然后又接纳越南船民。染指波斯尼亚战争,然后接受波斯尼亚难民。支持叙利亚反对派,但又在争论难民接纳问题。
 
黑奴的存在有南方种植园需要的经济原因。机械化轧棉机的发明,让产棉成为南方种植园最有利可图的业务,大量黑奴在这里种棉摘棉花。现在种植园不叫种植园(plantation), 改名叫农场和牧场。在德克萨斯拉伯克这个产棉重地,我看到了大型机械解决了摘棉花的问题,不再需要黑奴的人工。可是别的地方,人工和经济需要仍在影响美国政治。摘葡萄、摘苹果、修屋顶这些脏活重活,还是依赖非法移民,他们是今日的二等、三等公民。不少美国人对于非法移民的涌入睁一眼闭一眼,别的人则义愤填膺,其情形似曾相识。好的是,农场主牧场主的皮鞭放下了,绞刑架早拆掉了,奴隶捕头这种奇葩职业也消失了。冲突成了政治家的嘴仗,但不要忘记前人为这种进步所做的牺牲。这部小说也好,“黑人也人命关天”(Black Lives Matter)运动也好,都是要让人“千万不要忘记种族斗争”。历史会以新的方式轮回。
 
这部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我是一口气看完的。虽有种族对立的思考,但人物并无脸谱化,而是饱满生动。黑人之间,也有内斗和出卖,甚至有妈妈抛弃孩子,自己逃跑。白人之间,有十恶不赦的大奸大恶,有出于职业脸面追逃千里但有自己一套哲学的职业“捕头”,也有慈善心肠、胆小怕事,却带着极大勇气藏匿黑奴的夫妻 —— 这对夫妻把柯莉藏在阁楼多日,柯莉在阁楼的窥视孔,看着下面公园里定期举办的私刑处死,听着楼下家人的日常谈话,形成了一部黑人版的《安妮日记》。
 
说此书“玄幻”,是因它把“地下铁路”物化了。历史上的地下铁路是个隐喻,谷仓等藏匿场所是“火车站”,而逃匿线路是“铁路线”。而书中真的描述了一个地下的铁路。大家知道修建一里的地铁,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这种专门运输黑奴的地铁,若能在1812年哪个年代能够建成,今天怎么会讨论几年,一条高铁都没修成?书中关于隐喻的地下铁路已经写得够好了,历史感太强,让玄幻的地铁乍一看是狗尾续貂。玄幻的思路会和历史的思路干架。不过,这部分倒也给历史的部分添油加醋,增加了阅读趣味,就当是在看“美国折叠”吧。和玩弄各种叙事技巧、让人云里雾里的当代小说相比,这部小说有趣又有料。对那些稍微“知道”美国种族史关系,而对如今微妙冲突并无感性认知的读者朋友,我强烈推荐此书。这也不只是了解他国一个特定的过去,而是在残忍嗜血的种植园主,和为黑奴献身的地下铁路“列车员”之间,我们可以找到各自的人性。
 
此文原载于《南方周末》(2017年4月15日)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