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年初诗词大会,曾让古诗词成为公众热议话题。此事极好。相对于让孩子们背诵《弟子规》这种快板式大道理而言,诗词歌赋更好地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精华。优秀古诗文字简练,形象饱满,联想丰富,修辞精彩,会让学生对文字更敏锐。诗歌让我们对事对人感触多元,它们开辟了我们和他人及自然之间的沟通道路,让我们更柔和地和跟世界打交道。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读诗,是为了自己日后作诗。诗词大会代表的背诗热,遗憾处是重记忆,轻创造。按照布鲁姆的知识分类论,我们是在训练孩子认知阶梯底层的“识记”和“理解”,阶梯中间的“分析”、“评论”,似乎是点评嘉宾中的专家学者在做。在学校里,顶层“创造”之处空无一人,让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中小学学生写诗不多。首要原因,是教育导向并不鼓励诗歌创作。每年高考的作文题,常看到的限制,一为字数,二为诗歌体裁。为什么什么体裁都可以用,唯独诗歌不行?或许这么做有操作上的苦衷,但毕竟高考是根指挥棒。高考一限制,中小学诗歌创作的教学随之灰飞烟灭。
 
在美国中小学,诗歌教学就是正常教学的一部分。诗歌主观性强、发挥余地大。如何教呢?在基础阶段,他们的教法和宋人填词差不多,亦即限定格律和韵脚,让学生在一定规则之内去写。他们会给学生提供各种模板 (template)。这些模板类似我们说的词牌。我自己女儿过去在俄克拉荷马,就按词牌写过很多种。一种应为我们说的咏物诗,一共五行:第一行是一个名词,第二行为两个描述该名词性质的形容词,第三行为三个描述动作的动词进行时,第四行复写动作,但用的是一般现在时,最后一行是单一名词。老师有时候还让孩子们“诗配画”,让小孩子插图。如下图是我家丫头五年级时的诗配画:
 
后来到了得克萨斯上初中,我再次看到各种各样的新“词牌”。两个州教学体系不同,但都有这种类型的诗歌教学,足见这种教学方法深入人心。德州小学的词牌中有一种是“自传诗”,让小孩子用诗体,向大家介绍自己。此举一石两鸟,既让班上同学认识了小孩,也学了一点诗歌皮毛。有一种词牌形状上像钻石,开头字数少,然后逐渐增加,收尾处文字再次减少。这样的诗歌先缓后急,然后由急转缓。文字的多寡对应着节奏的快慢。这是用有形的字数限制,训练无形的节奏感和起承转合方法。
日本的俳句格式在美国诗歌教学中用得也不少。这种俳句诗分三行、分别为五、七、五个音节。这种格式因其短小精悍,上手容易,教学中颇为风行。俄克拉荷马大学的中国文学研究比较领先。他们曾设立纽曼青年诗人奖,所用格式是中国五言绝句。该奖要求学生用二十个单音节英文单词写,分四行,每行五个词,韵脚为abaa。此奖可能是想把五言绝句推广开来。我曾让孩子们去按照这种格式去写过:
 
这是我女儿写的“黑熊钓鱼诗”:
 
Bear Fishing
 
Pale moon grey clouds night
Cool breeze stars shine bright
Clear stream fish leaps high
Black paws splash dim light
 
我儿子一直想让我给他买只宠物猪,结果把猪写进了诗里:
 
A Pet Pig
 
Rolls in warm fresh mud
Rises, eats a rose bud
Walks to big brown pen
Falls down with a thud
 
或许大家觉得这种按照词牌格式写诗太机械。不过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这种格式就如同脚手架,让孩子们敢于踩着上去建设。由于格式固定,写诗作业乍一看是文字游戏,限定过多,但发挥空间还是很大的,不知不觉就让孩子过渡到创意写作了。“诗”这个词很是吓人,有的孩子可能句子都写不全,别说写诗,即便写出来,也都很稚嫩。鉴于有些学生对诗望而生畏,老师嘱咐家长参与修改,并签字确认。
 
到了高中之后,我女儿仍然有诗歌作业。这时候的作业,已经挪去了“词牌”的脚手架。那么学生怎么知道如何去写呢?我看到老师使用了两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方法之一,是在写诗之前,老师让学生编一个“选集”(anthology), 也就是根据某一个特定主题,比如“活在当下”(Carpe Diem),自己去找相关的十首诗,编为小集子,并并对这个选集作简要介绍,包括谁写的,用了什么修辞工具,等等。在这种编写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大量去找,这样无形当中就接触到了很多诗歌。在分析过程当中,小孩能提高对诗歌的分析能力,如果尚且一下子无法进入到欣赏层次的话。这些对写诗是很好的铺垫。
 
第二个方法,是在创作诗歌的时候,老师会使用评估量表(rubrics), 引导小孩创作。这种量表中会详细介绍老师所看重的标准(criteria)分别是什么,在这个标准之下,学生可以随意发挥。就这样,我女儿开始创作自己的小诗。学区的老师还在一起,搞了一个美国版的“诗词大会”,亦即在学生提交的所有诗歌中,选出若干首好诗。入选的学生受邀去附近一咖啡屋去办诗歌朗诵会。
 
诗歌教学中,阅读、分析、创作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消费生产”结合型的教学方法。个人觉得也是有效的:多读一读,对于创作是必要的预备。而让学生写点诗,写作过程中的字斟句酌,会让孩子直观地了解一下诗歌的创作过程,这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他们阅读的诗歌。否则的话,他们看到的诗歌都是“成品”,无法体验到创作过程中的各种考虑。遗憾的是,美国的教学是接触到之后,每次都感觉方法新颖独特,但是缺乏后续的长期操练。学生往往在学完了诗歌课程之后,再无下文。这方面中国式的经常性练习,就可以派上大用场了。
 
我回想了一下,我读书时候,从来没有一个老师教我们写诗。可我们过去是诗歌的国度,中国古诗曾经滋养了庞德这样的诗人。我希望不要在这方面出现新的断层。但愿在讲究背诵的诗词大会之后,我们也有鼓励创作的诗词大会“进阶”版—— 诗歌创作大会。
 
原载于《当代教育家》
封面插图:方树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