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们和孩子学校生活的接触,主要是通过其家庭作业。美国的家庭作业很少死做题目,而是学校里教各学科在知道、理解、分析层面的技能,回家反倒是在锤炼学科知识的应用、评估、创造。这些作业一般都叫“项目”,多为“项目式学习”,有时候也是问题式学习,亦即让学生带着实践的任务或者问题去学习。
 
关于这种项目式学习的相关理论,大家应该听说不少了,但是家长和老师在操作上还陌生,常对这类作业在认识上误判,比如看美国小孩常玩一些花里胡哨看似很好玩的东西,便称之为“快乐教学”,以为比我们的做题目轻松愉快。出于这种误判,大家一旦看到与这种个人片面理解的“快乐教学”不一致的地方,比如其实这些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也紧,压力也大,便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说美帝的学习也不快乐,原来我们做的也没错,云云。
 
说到底,美式家庭作业和中式家庭作业不同的地方,不是快乐还是苦闷这种二元对比的问题,而是背后对学生和学习的认知存在不同。这种作业的布置,事关我们的“三观”。若认为现实只有一个版本,则导致作业以知识积累、传递、再现为主。这种视角,让我们把知识当成绝对的现实,存在正确和错误、高或低的区分。这样的知识观,让“标准答案”为主的题海战术成为主流。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不同的答案确有优劣高下之分,不是什么都好,什么都对,数学里的一加一总不可能等于四。可是对于知识的表述和应用,是可以千姿百态的。我最近看我上高二的女儿的一项作业,就对此很有感触。
 
在这份化学课的作业上,老师让学生学习化学元素。关于不同化学元素的知识相对恒定,比如元素的属性,元素发现的人和时间等。但老师在如何了解、应用这些知识上,动了不少脑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对于元素属性的理解更容易被学生消化吸收。老师让学生将每一个化学元素变成动漫英雄的角色。学生要根据化学元素的属性,设计出动漫角色的拟人性格来。我女儿选择的是“氟”。她设计的是氟元素是个千金小姐,名叫弗洛伦斯。该小姐的家族是“卤族”,“精力充沛,性子火爆,容易冲动,很有危险性”,“她力量强大,处在气体状态能让对手一时眼瞎。弗洛伦斯也能利用他人的能量,见招拆招。她能随心所欲降低自己的密度,进入气体状态。可是她与其他超级英雄的的配合良好,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她能量倍增,她能与其他英雄一起,产生腐蚀性超强的酸液。她甚至还能造成爆炸。”我也不知道她对于这个化学元素的拟人描述是否合适。不过她的老师总是可以根据她描述,发现、矫正她在理解上的偏差。
 
女儿和她的小组绘制的化学元素漫画
 
设计这种作业,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第一,勇于自毁“三观”。问题式、项目式作业,背后的哲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法。该教学法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是通过实践、体验和反思,形成个体对于世界的独特看法和认知。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者认可学生自己的背景,认可他们对知识的重新建构。进行这种作业的改革,老师自己也必须有所“释放”,而不把自己放在真理守门人的角色之下,而是把学生个体的不同作为资源利用起来。这种对于过去三观的“断奶”,对于老师殊为不易。建构主义的作业,多镶嵌于现实,问题更模糊,对学生来说老师的要求和期望不一定清楚,这会产生焦虑。老师得保持和学生经常性的沟通,或给出各种示范,好让学生有可循之路。
 
第二,促进同伴学习。在知识积累上,只学一个元素,其他的怎么办?我拿这个问题问我女儿,她说老师让大家分头去学不同的内容,回头大家通过演示,集体分享。历史课学习上,我也看到孩子们分头去做关于美国著名将领、民权运动领袖、发明家、科学家的PowerPoint, 然后开“展会”, 让大家集体学习。知识点众多的学习,学生孤立地挨个去学,或许感觉“扎实”,但是枯燥的过程,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这种用丧失兴趣换来扎实基础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而集体做知识“拼图”的作业交流,使得学习过程更有趣味。更为重要的是,教是最好的学。孩子们在演示、分享各自成果的过程当中,能以教促学,教学相长。
 
第三,搭支架撑学习。建构主义的学习中,学生灵活度大,但是这种灵活度也让学生茫然。多半情况下,老师会提供“脚手架支撑”(scaffolding), 让学生一步步把任务完成下去。如果一下子丢给学生一个巨大的“项目”,例如制作系列化学元素动漫书,学生可能无从入手。多半情况下,从我观察到的作业实例上看,老师利用两种方式搭建脚手架支撑学习。一种方式是切分项目任务,比如动漫项目,老师一开始让学生根据对化学元素的了解,描述动漫人物的肖像,接下来会让小组合作,描述一个动漫故事情节,等等。这个过程可能长达数月,学生被引导着,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发挥创意。“脚手架”的另外一个构成部分,是“评估量表”(rubrics).评估量表让学生了解老师期望的项目要素是什么,质量指标是什么,好与坏的作业分别是什么标准。学生往往会在完成作业之前,了解老师通过量表描述的评分标准。评分因为这个量表变得透明,这个量表也让学生知道好的作业应该具备哪些元素。
 
美国学校那种“高分低能”的书呆子比国内少得多,和作业的这种设置很有关系。最近去了一趟英国,原以为英国更重视知识积累,结果发现,他们的项目式作业也比国内多得多。看来这是发达国家的常规做法了。据我了解,国内这方面除了北上广等大城市外,项目式作业始终放不开。学生总徘徊于知识记忆和理解的领域,认知技能得不到进一步的扩展。往小处说,这种学习更为枯燥。往大里说,技能得不到合理延伸,也事关孩子们应对未来的素质培养,实在不可掉以轻心。
 
原载于菁Kids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