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多家媒体报道,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有“近百名”中国留学生因学术诚信问题,面临开除,甚至可能遭到遣返。这么大规模的处分,若实有其事,且只针对中国学生,难免让人质疑校方是否公正。纳闷之下,我去英文网站搜索,却没有找到相关消息。回头再从中文报道中找来源,发现都是“网传”。不排除有留学咨询机构夸大其词以招揽业务。相关信息,有待进一步证实。

 

不过,留学生因学术诚信涉案之事,却屡见不鲜,其重要程度再强调也不为过。不诚信被发现后会面临不及格、开除、甚至签证被吊销的后果。问题发生后,回旋余地很小,难以通融,且影响长远。因作弊被开除,以后申请其他学校很难。如果被吊销签证,日后有其他机会想回美国,这个记录也是长期阴影。

 

与其在出现问题后帮大家救火,我不如在这里鼓励下同学们如何防火。

 

关于中美对诚信的重视程度,相关论述很多,也有不少是笼统描述,不乏“国人劣根性”之类自我贬低,这里不再赘述。我认为人和人不一样,即便来自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家庭,表现也可能截然不同。诚实、勤奋、杰出的中国学霸比比皆是,不需要上纲上线。

 

我这里想从我和老师合作多年的经验上,和大家讨论一下一些更为直接的原因,顺便提出一些应对方法,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什么留学生群体作弊丑闻频发?

 

第一、留学生不熟悉学校对于作弊的规定。先我们需要厘清的是一些相关概念,关于作弊的一些常见词汇包括:Academic integrity/honesty 指的是学术诚信。是很多学校为了避免政策显得负面而使用的“正能量”语言。Academic dishonesty,指的是学术不诚实,指的是人不诚实的品格,academic cheating是学术欺诈,是指上述学术不诚实的具体行为表现。这种欺诈不仅仅包括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也包括实验数据造假,当出勤时不出勤,让他人冒名等。两个词语外延都比较广。比如在我们学校对academid dishonesty定义包括如下例子:

Plagiarism范围稍狭隘一些,指的是抄袭、剽窃。我们的规定是:


图片均来自我们学校(Abilene Christian University)的Academic Integrity Policy,不过其他学校的规定大同小异。我这里没有提供翻译,是担心有留学生新婚之夜闲着无聊,不妨双方一起抄写、翻译一下这些规定。译文可以在留言里提交。

 

总体来说,美国对于学术不诚信的界定比较宽泛。除了我们熟悉的代考、抄袭他人答案之外,还包括一些我们可能不大熟悉的规定,比如:使用老师未直接许可的工具,如考试时用手机查字典,可被视作作弊。老师规定个人完成的作业,和他人探讨,抄笔记,对答案,也可能被视为作弊。总之,你试图用老师规定方法之外的手段,获取不能反应本人水平的结果,都有可能被视为学术不诚信作为。

 

由于概念外延不一,有的留学生被抓住觉得很冤。比如他们可能觉得并未抄袭,为什么大家网络考试的时候几个人凑在一起考,或是课后交流一下笔记,提供统一的答案,就被视为学术不诚信了?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不知道学校对于不诚信的定义。因此,进入任何一个学校之后,不过多忙,也要看一遍学校关于学术诚信的相关政策。

 

这些政策一般会在学生手册里,也会出现在学校网站和老师提供的Syllabus上。如果实在找不到,可向老师索要。这些老师是有义务提供的。学生有知情权。一旦老师向你送达了此文件,你以为是走过场,不去认真看,就是你个人的责任了。换言之,“我没看”、“你没有跟我讲”、“这个情况谁知道”都不是借口。你没看必须立刻去看,不懂必须设法弄懂。有的老师会跟你讲解一下,但这种讲解可遇不可求。别的老师可能觉得这都是常识,不一定会给你逐条讲解,知晓、弄懂是你的职责。不清楚可去问老师 —— 这是被鼓励的。

 

第二,学生不善于使用学校资源。美国学校学费这么高,其作用不仅是让你去到班上上课,它也让你享有学校提供的各种学生服务。比如,和剽窃有些搭界的一个灰色地带,是学生因文献引用不规范而被判为作弊,这方面不清楚的时候,可以向相关资源求助。大部分学校图书馆是可以提供相关支持的,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查找资料并合理运用。很多学校有写作中心(Writing Center)这样的机构。大家不妨带着问题先去问他们,让他们帮助判别引用是否合适,是否规范。这样,即便老师发现问题,也可以让这些机构当自己的后援。留学生有问题的话,多去问这些专业人士和机构,不要跟凡事都指望师兄和学姐。在老师的规定上,问学长可能是问道于盲,不如直接问老师。

图片说明:我们学校在图书馆里设置了写作中心(Writing Center)、演说中心(Speaking Center)、研究帮助中心(Research Desk)、技术支持中心(HelpDesk)

 

第三、老师识别作弊的手段越来越高明。爱荷华大学的作弊相关报道中称有不少是网络课程中有人代考,被学校发现。如今网络学习越来越普遍,可能有学生带有“网上谁知道你是条狗”这种侥幸心理,去应对网课。如今,随着技术更新,老师有很多工具识别网上学习的非常规行为。课程管理软件能准确记载学生何时开始考试,何时结束,有无离开考试页面等(见下图)。

 

 

图片说明:此图记录的是一次考试中学生的行为记录。

 

Respondus Monitor这样的软件用摄像头记录学生考试时的行为。这种“老大哥”式的监控,不是所有老师都喜欢使用,但它一旦使用,能非常容易地识别学生考试中的非常规行为。即便不使用这种录像监控,也有一些作弊行为是网上行为不合常规,让老师警惕。如果学生5分钟做完了其他同学平均用30分钟完成的考卷,答案和另外一个学生的几乎一样,老师完全可以怀疑学生有作弊行为。抄别人和让别人抄,都被定性为作弊行为,两个学生都可能面临处理。不要两人一起结伴跳火坑,这不叫哥们义气,也不叫闺蜜情怀,这简直就是殉情。

 

当然,不是所有技术提供的监控结果都是对的,就如同X光照出来的黑块,未必都是恶性肿瘤一样。老师在判断的时候,一般也会查看学生其他的学术表现和记录,在宣布处理结果前,通常有个调查取证、同行商讨之类过程,确保程序合法合理。如果确实被误判,学生应该提供证据证明。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学生作弊,学生却找借口辩解,反而会招致反感,验证老师对于该生不诚实的印象。

 

在论文剽窃问题上,越来越多的学校老师用Safeassign, Turnitin软件,检查学生是否有抄袭行为。这种软件将学生提交的作业,和自己数据库中所有文献、网络文献对比,查看雷同的地方。当然,技术也会误判,我去查自己的一篇文章,发现有8%和韩国一大学的学生作业雷同。发信去问,发现是韩国学生引用了我在《中国日报》上所写的一篇文章,而我自己后来将这文章提交给了Turnitin。若是这种情况,和老师解释,他们也可以理解。

 

 

但有的时候,是学生自作聪明,换个名字自己先把作业在Turnitin上扫一遍,以逃避检查,这就可能弄巧成拙:Turnitin会把你自己上传的文件收入数据库,下次老师真正使用它来检查作业时,你的作业会和先前自己提交的“影子作业”出现大量“雷同”,或许因为名字不一,难以说清。这不是老师跟你过不去,是你跟自己过不去。

 

会不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应对办法?我的建议是趁早死了这条心。试图用技术手段战胜老师的检测,往往是徒劳的。瞒得过一次瞒不过一学期,瞒得过一个老师瞒不过所有老师。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中国学生扎堆的学校,有时候中国学生被视为负担。国大学近年对中国“扩招”力度很大,很多高校里中国留学生成群结队。这解决了很多学校的经济问题,但也造成了两大问题:第一,学生来源广泛,良莠不齐,有的完全通过中介混进来,未必有比较好的学习能力。比如语言根本没有过关就匆匆进入学术学习,“鹅窝里拖死鸭”,无法应对繁重的作业和考试,故而想各种办法走“捷径”。第二,行政部分热衷于扩招,但是老师未必觉得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未必专门为了中国学生去调整自己的教学,这中间出现了各种关系的紧张。当然,这很多是学校自身的问题,盲目扩招,放松标准,也不对老师进行培训,是对学生和老师不负责任。

 

《华尔街日报》有文章专门报道中国留学生给美国校园带来的各种问题:

 

文中我看到,有的教授甚至直接称中国学生是“负担”:


(Belkin and Jordan, 2016)

 

这个问题怎么办?我说的同学和家长不一定爱听,但我觉得应打破对于排名和名校的盲目崇拜,不要一窝蜂往那些把自己当成负担的名校赶。去小池塘里做大鱼也挺好的。最近有一位伯克利毕业生的妈妈,吐槽孩子在伯克利收获不大,在网上被刷屏。这位妈妈的勇气和诚实我很钦佩,她也让我想到:好校、名校资源固然多,但和补钙一样,吸收才是关键。学生如果学力不够强,不如去会对自己更多个人化关注的、重视本科教学的学校。未来的社会里,人还是要终身学习的,打拼也要靠个人本领,即便你上的学校很好,但成天庸庸碌碌垂头丧气,试图靠着欺诈过关,你觉得四年下来有意思吗?

 

回到作弊的话题上,中国学生多的现实,也在方方面面增加老师对中国学生的认知。他们知道中国学生之间,人品和行为也不都一样,你不可以说在中国大家都这样。把作弊归结于中美文化的差距,首先这是给自己的文化抹黑(我不认为中国就鼓励作弊),再者美国老师渐渐已经对这种借口免疫,不再买账,甚至可能加重处罚。别找借口了,大家最大的“捷径”,是认真学习,对得起家人的投资和自己的光阴。

 

参考资料:

 

Abilene Christian University Academic Integrity and Honesty Policy. (2016, May, 19). Retrieved from http://www.acu.edu/academics/provost/documents/academic-integrity-policy.pdf

 

Belkin, D., and Jordan, M. (2016). Heavy Recruitment of Chinese Students Sows Discord on U.S. Campuses. Wall Street Journal. Retrieved 7 April 2016, from http://www.wsj.com/articles/heavy-recruitment-of-chinese-students-sows-discord-on-u-s-campuses-1458224413

 

——————

原载于我的公众号 fangberlingz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