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为什么亚裔组团告名校歧视陆续败北 - 南桥 - 南桥的博客

 根据《高教内参》(Inside Higher Ed)2015年9月24日的一则报道,美国教育部的民权办公室驳回了一项针对普林斯顿大学的指控,该指控声称普林斯顿大学有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民权办公室声称找不到证据说明普林斯顿大学存在限制亚裔录取的“指标”。华裔申请难是因为所有人都申请难。2015年五月份,还有一亚裔团体同样为录取问题,针对哈佛大学提出了申诉,七月份该申诉被驳回。这接二连三的先例,使得亚裔群体针对名校录取歧视的告状,将变得越来越难。

 

这种失败的一大原因,是把考分当成了歧视的关键证据,比如亚裔学生有的比其他种族学生考分高很多,却被拒绝录取。这种貌似的“硬”指标恰恰成了指控的“软”肋。普林斯顿大学轻易找到了反例:“2010年申请的学生中,2400名申请人中有2400人SAT满分,但是有一半人没有被录取。6300位申请人SAT数学部分分数在750以上,4800位的语言部分成绩在750分以上。5600位申请人的学习成绩积分为4.0以上。”借助反驳,普大反可自我标榜。近些年的大学排名,与 录取比例有关,比例越低,对排名越有利。

 

在考分上,有亚裔学生成绩并不出类拔萃,比如3.45的积分,却因有体育特长被录取。另外有一些SAT成绩不理想,但因为“社区服务”、“克服了贫困背景”或是因为给“家族企业做事”的原因被录取。这些学校通常使用所谓“综合性录取”(holisticenrollment)。民权委员会在致普林斯顿大学校长艾斯格鲁伯博士(Dr. Christopher L. Eisgruber)的信函中指出:招生官员向学生了解他们的“课外活动、就业情况、暑假经历、家庭背景、绘画或音乐特长、体育特长和活动、地理位置,以及该申请学生是不是所在家庭中第一代大学生,或是成长中有无克服了特别的困难。”这中间很多因素,和考试成绩本无直接关联,而学生在这方面的经历、体验,有助于帮助学校的学生群体更为多元化。

 

一个尤其值得中国人关注的现象是,这些名校录取中重视学生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在中国,大学和社会舆论都很势利。富二代官二代唯恐他人不知自己的背景。出身贫寒反而对自己不利,甚至上了大学乃至功成名就,依然还有“凤凰男”的侮辱性标签等着。在美国上大学也好,竞选总统也好,你反而要证明你如何逆境成长,甚至绝处逢生。这似乎不只是名校标准,普通学校也是这样,整个社会崇尚个人奋斗。我最近在帮一个老师看她班上学生写的研究院申请材料。学生们申请的多为州内普通高校,却一样在写自己如何逆境成长,甚至不惜自曝“家丑”。比如一个学生说自己童年和少年,经历了父母失败婚姻中长达十年的争子战,这种婚姻又是如何影响了她的职业选择。这么去自我“表现”,不过是要证明自己向上流动的潜质。一个能从地下室跑到三楼的人,要比同样时间内只从三楼跑到了四楼的人发展潜力要大,更容易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更容易让招生官员预测你未来折腾的空间之大。

 

亚裔吃的另外一个暗亏,是总给人缺乏领导力的印象。之所以“课外活动”、“体育运动”被重视,是因为这些活动有的对于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很强。这些成见还是存在的,要想克服,还真需要花些功夫。软技能的训练,不比提高SAT, GRE的考分容易。这种分数之外要素,不仅在海外的华裔家长忽略,国内更是这样。在国家层面,美国舆论常认为中国没有担负与大国地位相称的领导责任,而是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心图谋自己的发展。这种国家、个人的成见相互交织,是需要一个个亚裔学生和家庭去慢慢打破的。

 

我就亚裔升学歧视问题咨询了一位有孩子上了普林斯顿的朋友高老师。她表示在校园里看到的亚裔不要太多。除了华人集中的一些城市外,大部分美国中学华裔学生比例都比较低,而在名校的比例很高。如下图所示,德州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亚裔学生比例2014年就已经高达26%,超过了四分之一,而高中生中亚裔比例根本没有这么高。在中学阶段华裔分布稀薄,到了名校却成群结队,完全不成比例。这种本已失衡的情况下再去告,显然很难会有胜算。

为什么亚裔组团告名校歧视陆续败北 - 南桥 - 南桥的博客

 
图片来源:Rice University网站(2015年10月的数字)

 

亚裔组团告状失败也不是坏事,它可以帮助家长恢复平常心,不要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也不要一味追求名校。高老师说她问过自己的女儿和她的同学们,在学校的这么多年,有没有遇到什么同学让她怀疑这样的学生是怎么混到普大的?她女儿说:“没有过!唯一会怀疑的时候是在一群同学之间,会忽然问自己,我是怎么就混到普大来的?”她认为系统的亚裔歧视说是不能成立的。可能关键还是亚裔家长心太高,非要追求上名校光宗耀祖,自己面子上有光,但孩子力不从心,“鹅窝拖死鸭”,又何苦来哉?如果孩子真正出色,能上名校,自然要为之创造条件,也不要阻挡,若是家长一厢情愿,倒大可不必。家长老这么折腾,有朝一日,恐怕是孩子们要组团告爬藤心切的虎妈了。

 

原载于《南方都市报》

 
 
 
 
话题:



0

推荐

南桥

南桥

1248篇文章 4年前更新

安徽桐城人,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感谢大家来访。除特别说明外,博客文章均属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与引用。如商业性网站或者平媒使用,请支付稿酬(联系地址berlinf@yahoo.com,或在文章后留言告知)。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